《房屋建筑学》教学方法小议

2010-02-18 02:50房艳峰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0期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建筑学房屋

房艳峰

(浙江海洋学院 浙江 舟山 316004)

《房屋建筑学》教学方法小议

房艳峰

(浙江海洋学院 浙江 舟山 316004)

对《房屋建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剖析。在《房屋建筑学》教学中,实践活动比理论教学有更重要的地位。在实践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会逐步完善和清晰。教师应时刻保持与学生的沟通,建立思想交互平台,要善于利用现代化手段拓宽信息传播渠道,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与知识“零距离”接触。

房屋建筑学;教学方法;实践;互动

《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内容包括两方面,即设计和构造。建筑设计的目的是营造宜人的建筑内部空间和有性格的建筑外部形象。建筑构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房屋的构成、节点做法及原理有充分的了解,为后续的土木专业课打好基础。《房屋建筑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在建筑学、土木、给排水、建筑电气、装潢设计等专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综合性、实践性和设计性是本学科的教学难点。在建筑设计中,学生对规范能够理解,但不会应用,对二维图形之间的关系很模糊,缺乏立体感。在建筑构造部分,学生对复杂的内容感到陌生、费解,不能理论联系实际。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笔者现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一些心得体会。

重视现场教学

顾名思义,现场教学指的是在已建的或正在建的建筑物所在地进行教学。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下,学生能够把书本上的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兴趣和注意力得到激发,求知欲增强,知识得到巩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抽出一定的学时带领学生参观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体会,了解建筑物的平面是怎样的布局,楼梯的位置、数量如何确定,房间的平面尺寸如何选定,不同的房间在平面上如何组合等等。参观的过程无疑营造了一种活跃的教学氛围,学生从观察中产生疑问,从解疑中不断进步。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建筑立面偏于建筑艺术,门窗的布局、墙面的装饰、重点部分的处理无不与美学有关,没有实体而空谈美是枯燥的。在参观一些标志性建筑后,每个学生都会被设计师独具匠心的立面设计所折服。别墅的亲切宜人,高层的挺拔俊朗,无不在学生内心深处打下烙印。通过参观,他们会对建筑立面构图的基本手法,如统一、对比、韵律和比例等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对环境对立面的影响有更深刻的理解。

没有目的的观察收效甚微。通常,我都会在参观前给学生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回到课堂后组织大家讨论发言,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各抒己见。在教师讲解后,学生能够心领神会,茅塞顿开,教学效果良好。在学习房屋构造时,工地现场的观察显得更为重要。随着施工的进行,建筑各部分的构造方法被学生们尽收眼底。通过观察,学生们得到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再结合学科理论,反复推敲,积极思考,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明朗化、简单化。学生从观察中获得了知识,强化了记忆。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不再是一种任务,不再是记忆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构造和设计是密不可分的。构造不能孤立地学,它是为设计服务的,在教学中,应着重以建筑设计引导建筑构造,将建筑构造融入建筑设计当中,达到建筑与构造教学的有机结合。

通过实践形成设计概念

格物致知是《房屋建筑学》教学应始终遵循和贯彻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画图、去设计,进而在制图过程中掌握表达方法,形成设计概念。

经过课堂教学,学生基本能够领会建筑设计的基本思想,但是模糊,不能确切地说明原理,更谈不上应用。实际表现就是眼高手低,空洞肤浅,对规范陌生,不会应用。在教学中,我通过几次大作业来全面梳理本学科知识体系,巩固和升华学生的设计理念。大作业的内容是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平、立、剖面设计,对初学者一般以生活中最常见的民用建筑为题材,如多层住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只是住宅,学生却可以在设计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在制图过程中,学生的手、眼、心需要相互配合,需要对每一个简单的几何图素反复揣摩,仔细定位。要把握好尺寸,因为从现在开始,作品代表着鲜活、光鲜的建筑物。平、立、剖三个面是一个物体在不同方向或不同位置的投影,具有关联性。学生在制图过程中能够反复体验实体与图形的对应关系,从图形表达到建筑实体,从建筑实体回到图形表达,不断推敲、对照。建筑的平、立、剖各面的设计都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去看。既要追求局部尺寸满足使用要求,又需要整体空间比例协调、尺度宜人。在这样的设计过程中,学生们的制图和识图能力增强了,表达能力提高了。设计时,必须要给学生一个固定的设计场所,构建一定的设计氛围。一方面,从众心理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互相参考,互相启发,集思广益。这种环境有利于学生产生设计灵感,推动学习进程,使学生的设计理念日臻成熟。

加强教学互动

传统教学方法是灌输式的,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学生心理上对传统教学模式也有排斥感,教学模式必须改革。著名教育思想家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说明教师授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学,而不是空洞的“教”。在新的教学体系中,要让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树立一种观念:我是去学习知识,不是去当听众。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使教学成为一种活动,大家都乐于参与的活动,即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教师与学生意识都处于活跃的交互状态,形成不间断的意识流,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知识传播的障碍,保证学生有较高的学习效率,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学效果良好。

我国国际教育培训机构代表、清华大学教授刘西拉指出,“教育有三个层次:1.teachme,2.showme,3.involveme.”第一个层次,就是传统的教育,教师教,学生学。第二个层次,是要求教师把思想用动作或实物而不是空洞的语言展示给学生,方便学生理解概念。这比念新闻式的教学要好得多。第三个层次,是要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学活动的一员,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唤起,从被动转为主动,在活动中接受知识、利用知识、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室内装饰时,师生们可以对一个空闲的房屋进行一次试验性装修。大家共同设计方案,各抒己见。书本上的构造是常用的,但不是最好的,因为构造要根据现场条件来灵活处理。当然,原理都是一样的。教师和学生应一起讨论,寻找一个更为实用和适合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充分交流思想,分享集体的智慧。装修完工后,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大家都可以从中得出一些启示,逐渐形成自己对装饰的观点和见解。这甚至比在教室里上一个学期的课还有效果。

与此同时,学生也得到了尺度感的锻炼。所谓尺度,就是建筑物的整体与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与其实际大小之间的关系。尺度感可以看成是学房屋建筑学的灵魂。拥有良好的尺度感,需要学生对尺寸的真实大小有很好的认识。设计中出现的数字应该是能感觉到的。比如,供两个人相对通过的楼梯尺寸宽1100~1200mm,普通住宅净高2.8~3.0m,教室的净高3.3~ 3.6m。确定尺寸之前要确定它们是否满足要求。确定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规范,另一个便是我们日常形成的尺度感。

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们学得更轻松,让知识传播得更便捷。

利用现代资源展示建筑美

房屋建筑学是美学的一部分,建筑师即是艺术家。建筑是城市的门面,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建筑的风格对人们的心理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伟大的建筑,同时也是一件雕塑品。建筑是凝固的乐章,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艺术品,是一个民族意识形态的表现。所以,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从适用角度考虑设计方法,还要向学生传授建筑的艺术手法。

没有实物而空谈艺术是苍白的。我们采取两种方法来展现建筑艺术:一个是教学资料片。这个专业的资料片内容针对性强,结构严谨,教学效果很好,学生乐于接受。另一个是互联网。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宝库,通过它,能把闻名中外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展示给学生,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巴黎凯旋门、香港汇丰银行等等。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设计意境的提高,意高才能眼高,眼高才能手高。设计能力的提高归根于设计意境的提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审美观点,反映在建筑上就是风格各异。但是美是不分国界的,伟大的建筑都能给人带来强烈的艺术震撼。这些艺术品能够激发学生对伟大建筑的崇拜,对建筑美的向往,对建筑学魅力的追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搜集资料,寻求各种问题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陆续向学生介绍有震撼力的世界前100名的建筑,使学生始终沐浴在浓烈的建筑艺术中,在潜意识里形成对伟大建筑的崇拜和追随,进而转化为学习动力,形成良性循环,在提高欣赏水平的同时领会到美的真谛。

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到知识。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师生必须保持很好的沟通,教学成果的好坏取决于这种沟通的恰当与否。教学手段的好坏是外部因素,适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徐春波.“房屋建筑学”教学中诸种能力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03,(2).

[2]宋桂杰.从建筑到构造[J].高等建筑教育,2006,(3).

[3]刘志麟,林丰贤.浅淡《房屋建筑学》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6,(4).

[4]王旭东.《房屋建筑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探讨[J].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

[5]裴刚,沈粤,扈媛.房屋建筑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6]瞿忠琼.创新:提高教学质效的保证[J].中国农业教育,2002,(3).

G712

A

1672-5727(2010)10-0081-02

房艳峰(1976—),男,硕士,浙江海洋学院船建学院土木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基础结构、地下工程及结构设计。

猜你喜欢
房屋建筑学建筑学房屋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UMAMMA历史房屋改造
房屋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转租房屋,出现问题由谁负责?
对高职院校《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关于《房屋建筑学》课程综合练习的改革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