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标志英文翻译的调查与英语教学研究

2010-02-18 02:50谭少玉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0期
关键词:英文翻译路牌英语翻译

谭少玉

(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 广州 510410)

关于公共标志英文翻译的调查与英语教学研究

谭少玉

(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 广州 510410)

技校英语教学存在种种困难,如学生基础文化水平下降,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密切,学生体验不到英语对生活和未来工作有何帮助,因此对学习英语兴趣不高。本文借广州举办亚运会之机,指导学生调查和思考随处可见的公共标志英语翻译,让他们了解英语在现代社会生活应用的普及性,体会到学好英语、学习规范的英语表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公共标志;英语翻译;调查;英语教学

2010年亚运会即将在广州举行,广州政府、各行各业以及市民都在积极做好充分准备,迎接这一盛事。其中,在宾馆饭店、旅游景点及博物馆等窗口行业,在公园、街头、商场等公共场所,都竖起了中英对译的介绍和提示。如果学生能留心关注这些公共标志的翻译,对英语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英语教师引导学生调查和思考随处可见的公共标志英语翻译,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亚运会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契机。

调查内容和对象

本调查的任务就是要对广州大街小巷的公共标志英文翻译做实地调查。公共标志包括的范围较广,其中的街道名称或城市中的街道、马路的路牌是城市信息导向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公共标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把调查的范围缩小为显而易见的街道和路牌的英文翻译。

除了把公共标志英文翻译抄录下来进行讨论分析外,学生还需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广州市民对公共标志英文翻译的看法,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调查目的、人员和方法

调查目的 (1)通过对广州地名、路牌等英文翻译的实地调查,使学生了解英语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研究广州市的公共标志英语翻译,并查找广州城内出现翻译错误、拼写错误、语法错误以及用法错误或不规范公共标志英语翻译,讨论并提出改正意见。(3)通过小组活动探究,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合作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展示才能、享受成功提供最大的舞台。(4)在调查过程中,让学生积极思考,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学习公共标志英语翻译的规范表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生活英语的实际运用水平。

参与调查的人员 参与这项调查活动的是2008机电1班的47名学生,以及2008机电2班的49名学生,一共96名学生。

调查方法 (1)让学生了解并明确调查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学生可以上街观察,上网搜索或查阅有关书籍资料,整理和归纳出一些较常见公共标志翻译,并思考其中的英文翻译是否规范。(2)要求每小组做好每次活动的记录,每个学生做好研究笔记,写出个人体会,做好监控和收集评价素材的工作。(3)合作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要求学生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对不同年龄段与不同职业的市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公共标志英语翻译的看法。(4)及时了解学生研究活动的进展情况,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并进行个别指导、点拨及督促。

时间安排

调查活动是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

第一阶段:2008年3月10日~3月17日。选定主题,明确调查的目的,成立调查小组,做好计划和人员分工。

第二阶段:2008年3月18日~4月6日。收集、整理资料,并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第三阶段:2008年4月7日~4月13日。设计好调查问卷,分别在不同地方对市民进行调查,并做好调查数据统计。

第四阶段:2008年4月 14日~4月19日。小组成员合作撰写小组小结,讨论交流心得体会,提高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调查准备

2008机电(1)班和(2)班学生经过自由组合,组成了8个小组,每个小组10~15人,每组选出1名组长,8个小组分别去广州10区两市中的8个地方,对当地的街道和马路的路牌翻译进行实地调查。同时,群策群力,共同起草一份有关了解市民对公共标志英文翻译看法的调查问卷。

调查过程和结果

利用课余时间,8个小组的成员按照计划开始行动。他们调查的范围遍及广州的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白云区、天河区、花都区以及从化市、增城市等8个地方,把竖立在街头的、挂在高架上的、写在公交车站牌上的有关路名和地名的英文表达记录下来。有些小组还用手机把认为有疑问的表达拍下来,利用课堂投影显示与同学讨论。

他们把记录的内容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在调查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观察和思考,发现了许多问题。带着疑问,8个小组到每个行政区最繁华的地方,如北京路、上下九、天河城等地进行问卷调查。

本次活动共调查了400位市民,他们中有学生、教师、工人、商人、农民工,也有许多已退休多年的老人,还有2个外国人;调查对象包含了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职业的市民。

(一)市民对公共标志英语翻译的看法

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 400份,回收387份,有效问卷377份。根据问卷反馈,情况统计如下:

65%的市民没有留意路牌的英文翻译,因为看中文就行了,没必要看英文,所以忽略;有43%的市民看懂英文翻译,因为地名翻译是汉语拼音,容易理解。70%的市民认为路牌有中英对译,对政府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只有14%的市民比较关注英文表述,他们认为翻译基本清晰,不过有些细节仍需要改进。值得一提的是,在大部分市民对路名的翻译感到满意的同时,被调查的两位外国人则提出不同的看法。他们因为懂一点中文,再加上猜测,对于一般的道路或地点英文表达也不会理解错误。不过,有些路牌的指示和公交车站的表达不尽相同,有的是一名两译,有的甚至一名多译,给他们认路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二)参加调查的学生对公共标志英语翻译的看法

96位参加人员,除2人请假外,94位学生参加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发现不管是市中心,还是从化、增城等稍远的地方,几乎所有的路牌和公交车站牌等都有相对应的英文翻译,而且单词拼写错误很少。不过,学生认为地名翻译不统一,不规范。他们把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讨论,总结如下:

路牌书写混乱,格式不统一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知道地名的翻译一般采用汉语拼音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有许多疑惑。有些街道名称的汉语拼音是以两个单词为整体进行书写的,但是,在其他场合却有以单个单词来书写的,有些则全部连在一起书写。如 “中山五路”有些路牌书写成 ZHONGSHAN WULU,全部字母大写,以两个单词为单位分开;有些地方书写为 Zhongshan Wulu就是以两个单词为单位分开,开头的字母才大写,其他字母用小写;有的所有的单词都连在一起,有的则把LU分开,如 “流花路”写成 LIUHUALU和LIUHUA LU。

路牌存在缩写和全拼混合使用的现象,有些用全拼 比如“街”和“路”,有些用 “Street”,“Road”, 有些用缩写“St”,“Rd”,或 “ST”和“RD”。

同一地点,存在几种不同译法 如天河体育中心,路牌上写着:Tianhe Tiyu Zhongxin,公交站牌上写着:Tianhe Sports Center。他们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终点站发现,该站场内相隔十几米的几个候车站点指示牌上的英文标识,有的汉语拼音与英文混用,例如,“Aolinpike Tiyuzhongxin Bus Terminal”,还有的是一个名字共三个版本, 例如,“Olympic Center Bus Terminal”、“Olympic Sports Center Bus Station”、 “Aolinpike Tiyuzhongxin Bus Terminal”。哪一个是该终点站名的正式英文版本呢?如果是外国朋友,可能就无所适从了。

地名译法混乱 广州街道名称的英译方法大致有三大类,有些采用“汉语拼音法”,有些用“音意结合法”,有些用“全盘意译法”。 “路”应翻译成 “LU”还是“ROAD”?“北京路”是BEIJING LU还是BEIJING ROAD?“内环路”翻译为INNER RING RD,还是NEIHUAN LU?“三元里大道”是SANYUANLI DADAO还是 SANYUANLI AVENUE?“东、西、南、北、中”该怎么翻译?“广州大道南”是GUANGZHOU DADAO NAN,还是GUANGZHOU RD SOUTH?“环市中路”是 HUANSHI ZHONGLU, 还 是HUANSHI RD M.?这些表达在广州街头的交通导向牌上并存。

对调查结果的建议

举办2010年亚运会的广州,其公共标志的英文翻译规范与否,不仅关系到外国友人在广州的衣食住行,还关系到广州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精神面貌和整体形象。对于公共标志英文翻译存在的问题,学生讨论后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制定统一的翻译规范,并严格遵守 2006年北京出台的 《DB11/T334<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通则〉》规定,“路”翻译为“Rd.”;方位词采用意译,如“东”译为“East(E.)”等。广州市新出台的《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规范Specification for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则参考了北京奥运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结合广东省实际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制定了路牌翻译采用与民政部门相对一致的拼音译法。提出力争在2010年上半年,全市主要公共场所的标志基本符合标注要求。我们参照《规范》对错误进行分析。例如,地名通名采用英文直译;地名专名采用汉语拼音标注,汉语拼音全部大写等。例如,上下九 SHANGXIAJIU,桂花岗GUIHUAGANG。 《规范》规定:从“大道”到“路”、“巷”、“里”、“街”等,一律直接用汉语拼音进行标注。“路”统一翻译成 “LU”,如人民北路就译成“RENMIN BEILU”。对于同一名字用不同数字加以区别的路段,中间提及的数字直接用阿拉伯数字表达, 如中山二路ZHONGSHAN 2 LU。

政府各部门应该互相协调、沟通合作 当前城市道路与街道名称书写不规范、不统一乃至混乱,可能是由于路牌和交通导向标志制作于不同的时期,而且很有可能是由不同主管部门委托不同的标牌公司制作的。学生一致认为各部门应该作好协调,尽快更正不规范的公共标志语,更好地塑造和维护广州的国际大都市形象。

遵循国际惯例,借鉴外国的习惯表达 翻译不能望文生义,表达要符合英语国家的习惯。要注意汉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要与国际接轨,借用其惯用的英文表达方法;要规范管理,统一标准。

加强对市民英语的培训 为了成功举办2010年亚运会,也为了提升广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应教育市民自学日常使用的英语简单表达。

结语

对学生而言,进行该项社会调查是一个社会实践的过程,而且在实施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学生们可能会感到迷茫、困惑。因此,在整个调查过程及问卷设计上,遵循了可操作性、实践性的原则。学生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普遍反映收获很大。

英语在公共双语标志中广泛应用,在今日的珠江三角洲已非常普及,作为调查资料,较易收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调查过程,较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调查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英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用的普及性,体会到学好英语、学习规范的英语表达的重要性。一步一步的调查过程,也是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学习的过程。他们普遍感觉到,通过调查实践,各自的沟通能力、英语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意识到学习不仅是在学校或课堂上的事情,其范围可以拓展到学校以外的世界,其方式也是多样的。通过该项实践活动,多数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最主要的不是为了符合考试的需要,而是对自己目前与未来的社会生活实践是有益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1]赵湘.中英标识语的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J].外语教学,2006,(2).

[2]唐燕.论中文公共标识语的翻译——以文化差异为视角[J].考试周刊,2008,(9).

[3]程慧.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对策[J].大众商务,2009,(12).

[4]武选民,周伟.连云港市公共标识语的英汉翻译规范性调研[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3).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G712

A

1672-5727(2010)10-0115-02

谭少玉(1971—),女,广东广州人,教育硕士,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英文翻译路牌英语翻译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古诗词英文翻译,一起领略中国文化之美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该选哪条路?
英文摘要
奇怪的路牌
Digest
接受美学理论在陶瓷会展宣传册英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