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改革思路与经验

2010-02-18 02:50方玉龙杨清志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0期
关键词:工学校企实训

方玉龙 杨清志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亳州 236800)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改革思路与经验

方玉龙 杨清志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亳州 236800)

分析了电气自动化专业改革思路及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总结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习经验,探索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仍以学科体系为主,沿袭了普通本科的教学计划和模式,割裂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有的专业教学计划过分强调学科体系,成为了本科教学计划的“压缩饼干”,没有突出高职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要做好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重新设计和调整工作,并根据新的结构,综合考虑知识、能力、素质几方面的要求,构建新的专业教学计划。高职院校要找准定位,在现阶段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与高技能培训。

在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合作发展为动力,以合作育人为模式,以合作办学为机制,以合作就业为导向,努力建设特色鲜明、水平高、与行业企业广泛合作、向社会开放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因此,我们首先应在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上有根本的转变,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电气自动化专业是我院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的常设专业之一。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满足当代科技和生产发展的要求,我们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整体优化,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学改革试点方案。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有:(1)体现高职高专特色,培养自动化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构建合理的知识及能力结构。基本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必需、够用”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宽广的技术基础知识,强调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奠定知识基础。基本技能结构包括与专业相关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综合应用技能两方面。(3)专业技能培训的方向是,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加大投资,建设、完善实验和实习环节,使实验和实习更多体现新知识、新技术。(4)建立产教结合的实习基地,听取企业对专业教学的要求和建议,发挥企业设备和技术优势,实行多证书制。

(二)以专业培训目标为中心建立理论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我们以专业应用能力为主线,作到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强化应用。教师在教授理论课时要把握 “必需、够用”的原则。

“必需、够用”的“度”如何把握一直是高职教学的难题,我们认为应从两点考虑:首先是理论教学不必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按照社会需求调整专业基础课,设置专业课,增设专业技术课。应把握好由专业人士开发的课程开发表所决定的能力水平,以此为标准就是适应专业需要的“度”。

(三)以技能培训为中心、以实训基地为基础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独立操作技能,我们设置了大量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金工实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训练、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维修电工实训、单片机、CAD、电力系统、电气控制课实习或设计等。主要专业实验有自动控制理论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电力系统控制实验、过程控制实验、自动检测与仪表实验、网络与多媒体实验、系统仿真实验等。原有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思想,将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只为理论教学服务,而不是将之作为整个教学的一个环节。

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已形成了独立体系,各门课程的实验及实训都有实验实训指导书,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都能在实验技术和实验能力方面得到系统培养和严格训练。有些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以利于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与照应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学过程中要强化技术应用性强的实训课程,构建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实训、毕业设计相配套的实践课程体系,加大实训比例,使学生接受与现代生产技术水平相对应的岗位训练。

(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一主多元办学模式指导下,学院创造性地实施了校企融合的“五同”人才培养策略,即“校企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基本建设、共同进行实践教学管理、共同完成岗位技能考核”,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两化”,即校企融合中人才培养主体的“双元化”,工学结合中培养人才的“员工化”。

我们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将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积极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双向介入,使学生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措施包括:(1)定期召开专业委员会会议,研究教学计划及实习工作,听取企业对专业教学的要求和建议,协调厂校在实习安排过程中的各种关系。(2)发挥企业设备和技术优势,组织学生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工作,使其获得专业工作的第一手经验。(3)在基地培训,经劳动局技能鉴定中心考核,获取电工安全操作证书。(4)积极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参加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社会服务活动,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和谋职的能力。

保证专业改革顺利实施的几点措施

(一)以“双师”团队为依托,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要进行专业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首先,需要有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的师资特色是“双师型”教师占很大比重。我院要求电气自动化专业始终有1/3的教师和1/3的学生在企业轮岗实习,始终有1/3教师是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在学院兼职授课,并确保总学时的1/3时间开展实验实训和实习,聘请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来校任教并举办讲座。选派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了解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专业的改革与实践;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建立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进行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的积极性。总之,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专业改革提供了师资保障。

(二)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实验实训质量

实验实训条件是进行实践教学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物质基础。通过学校、政府、企业共同携手,以“多元投入”的方式,我院打造了10个集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社会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实训、实习基地。我院增加了资金投入,基地可容纳3000人同时开展实验、实训、实习,为工学结合的深入实施打造了平台。在保证提高实验实训和设计质量的同时,专业教师利用先进的设备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开展现场直观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教师通过参与实验室的建设与改造,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三)开展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改革

为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我们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骨干课程,以课程为单元,分为若干子课题,落实到课题小组,从多媒体教学、教材建设、电子教案、教学与考试方法的改革、实验实训和课程试题库及技能知识题库等方面开展教研工作,确保教学改革思想得到落实。同时,加大仿真软件的应用力度,将仿真软件融合到电路、电子技术等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之中。将仿真软件融合到《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交直流调速系统》等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之中,解决电类课程抽象难理解等难题,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

(四)重视产学研实习基地建设

应充分利用校内生产型实训中心以及与企业共建的实训基地,“两条腿走路”,为工学结合创造真实的现场环境。通过在校内建立模拟生产型实训基地,改变过去单一的假题模拟操作的实习教学内容,使教学、生产、经营和产品设计开发融为一体。学生“真刀真枪”加工真产品,在真实的操作中学习真技术、增长真本领,使实践教学与企业需要实现了“零距离”对接。

在校外建立容量较大的生产型实训基地,还要依托行业,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企业既是生产单位又是实训基地。校企共同组建实训教学领导小组,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在学生实训中,企业派兼职实训指导教师、提供生产设备,与校方配合共同执行实训教学计划。这种实训基地的建设形式,不仅为工学结合创造了真实的现场环境,还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校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可以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充实到生产一线当中去。

探索和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只有结合自身办学实际,找准本校办学优势与发展瓶颈,坚持行业需求导向、资源共享原则、按市场规律运作的合作办学理念,才能突破发展瓶颈。也只有这样,才能构建适合本国国情、发挥出合作办学优势、将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引入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并将真实项目经教学转化,开发出能够开展教学的教学项目,从而实现 “教学即是生产,生产也是教学”,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1]赵云霞,史洪云,魏玉洁.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天津职业学院联合学报,2007,(1).

[2]陈李翔.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J].教育研究,2006,(5).

[3]蒋丹.论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7,(1).

[4]俞丽锋,潘国章.拓校企合作新路架就业创业金桥[J].科技创新导报,2008,(8).

G718

A

1672-5727(2010)10-0149-02

方玉龙(1973—),男,安徽黄山人,硕士,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散射与电磁辐射。

杨清志(1974—),男,安徽肥东人,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技师,主要从事电气控制实验、教学、研究及传感器教学。

猜你喜欢
工学校企实训
盐工学人
——宋辉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