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酚A的国内市场分析(下)

2010-02-27 08:46钱伯章
上海化工 2010年5期
关键词:蓝星聚碳酸酯双酚

◆钱伯章◆

双酚A的国内市场分析(下)

◆钱伯章◆

2 中国市场分析

2.1 产能

我国已成为全球环氧树脂最大生产国和重要消费国,但环氧树脂的两大原料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过去一直严重短缺。2006年以来我国环氧氯丙烷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已从主要进口国变为产销平衡,而双酚A则仍处于发展前期。

长期以来,我国双酚A需求始终依赖进口,2005年,产能仅为5万t/a左右,生产厂家也只有蓝星新材料公司和天津双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两企业。此后,我国双酚A产业进入产能飞速发展期。随着2006年10月德国拜耳公司在上海化学工业区投产10万t/a装置,香港建滔化工集团位于广东惠州的2.5万t/a装置在2007年年底投产,我国双酚A总产能有了飞速提升。到2007年年底,中国双酚A生产能力猛增到17.6万t/a。

2008年12月16日,国内最大的双酚A装置即中国石化与日本三井化学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合作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投产。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双方各占50%股份,合资期限为30年,于2006年4月开建。中国石化与日本三井化学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合作投资的双酚A项目年产12万t,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双酚A装置。到2008年底,我国双酚A总产能达到了29.6万t/a(实际能力28.6万t/a)。

而双酚A老牌生产企业蓝星公司在南通新建的9万t/a双酚A装置,于2010年1月5日投料开车。我国双酚A主要企业及其产能见表3。

目前中石化(上海三井)、外资企业(拜耳上海聚合物)和地方(如蓝星)企业等已经拥有高吨位的生产装置或丰富的生产经验,拥有自己完善的工艺技术及经营网络,已在中国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且各自在双酚A市场均占有一席之地,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表3 2008年我国主要双酚A生产商产能和产量统计

双酚A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国内企业纷纷扩大双酚A产能,如“十一五”期间,蓝星新材料无锡树脂厂计划投资30亿元,建设包括15万t/a双酚A、13万t/a环氧树脂在内的多套装置,拟成为全球重要的双酚A、环氧树脂供应商。此外,拜耳计划将其位于漕泾的10万t/a双酚A装置扩能翻倍,扩至20万 t/a。

三菱化学公司于2008年5月宣布,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石化)组建合资企业,以便在北京生产15万t/a双酚A(BPA)和6万t/a聚碳酸酯(PC)。两家公司曾研究在北京房山石化工业区建设该联合装置,总投资费用预计为3亿美元,装置于2010年春季建成。三菱化学公司及其旗下的三菱工程塑料公司将在该企业中共持股50%,中石化将持股50%。两家公司投资20亿元的项目原定于2010年春季建成,但三菱化学公司重新表示,该6万t/a PC装置和15万t/a BPA装置投产将推迟至2010年后。

按此计划预计,到2012年,我国双酚A产能将达到约79万t/a左右。

2.2 进口

由于国内双酚A供应远远满足不了聚碳酸酯、环氧树脂等行业的旺盛需求,进口量逐年飙升。尽管产能有显著提高,但从新增产能的实际情况看,拜耳(上海)聚合物公司装置主要供料给其下游的10万t/a聚碳酸酯装置,而建滔广东装置其所产的双酚A基本以自用为主,暂无外销计划,因此国内供应情况并未得到很大改善。

2008年,我国BPA进口总量为419 929.2 t,进口均价1 775美元/吨,较2007年相比减少8.8%;出口总量为1 217.2 t,出口均价为2 677.5美元/吨,较2007年相比减少42.6%。

因国内产量增加和疲软的市场需求,使2008年双酚A(BPA)进口下降8.8%至42.0万t。苯酚进口同比下降19.8%至36.6万t。

市场信息表明,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关税规定,将给东南亚的双酚A(BPA)、苯酚和丙酮等出口到中国带来极大优势。根据东南亚国家联盟-中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海关已大幅度降低了原从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称东盟)成员国进口数千种商品的关税,规定自2005年1月1日到2010年,逐步降低或免除关税。从这些国家进入中国港口的双酚A(BPA)产品自2009年起已取消5.5%的关税。东盟成员国的BPA生产商与俄罗斯和东北亚的销售商相比,将享受这一贸易自由化的优惠,使他们不担心在目前需求疲软时就向中国出口商品。拜耳公司在泰国拥有16万t/a BPA装置,三井化学公司在新加坡拥有23万t/a BPA装置,这两大公司都是该地区主要的BPA生产商。

2.3 消费量

我国对双酚A的表观消费量已由1996年2.9万t、1998年4.11万t增加到2000年7.67万t、2001年 10.52 万 t、2002 年 13.93 万 t,2003 年 19.9 万 t,表观消费量并迅速增加到2004年21万t、2005年30.3 万 t、2006 年 43.7 万 t、2007年 50.6万 t和 2008年 49.1 万 t。

2007年我国双酚A的产量约有4.7万t左右,90%以上的表观消费量依赖进口来平衡。2008年蓝星公司双酚A的实际产量达到2.9万t,均达到聚碳酸酯级水平。建滔(广东)化工集团的新建装置投产,产量有增加,但增加量不太大,因为能进入市场流通的双酚A产品量较少,多数为自产自销,最多增产2.5万t,对国内市场缺口未有太大改变。2009~2010年随着上海中石化三井12万t/a大型双酚A装置和蓝星南通9万t/a装置的相继建成投产,供应量有较大程度的增加,进口量相应减少,2009年表观消费量达到51.1万t。

从2004年来中国双酚A产量、进出口量及表观消费量统计可以看出,双酚A的表观消费量呈明显直线上升关系,而自给率在2008年前基本上逐年下降。

但随着新建产能的陆续投产,预计2012年后,79万t/a的能力供应计划将使我国双酚A市场进入逐渐饱和期,如果拟建全部兑现,我国双酚A将实现自给自足。但是值得关注的是,金融危机对化工产业的冲击可能会导致双酚A新建、扩建计划延期或搁置。

2.4 消费结构

在我国,双酚A主要用于制备环氧树脂,对双酚A的消耗约占总消耗量的90%。我国环氧树脂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也保障和带动了双酚A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聚碳酸酯发展较快,对双酚A的需求也在逐步扩大,预计我国双酚A消费结构将会发生一定变化,聚碳酸酯所占比例将逐步提高。

随着全球环氧树脂制造中心加快向中国转移,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来我国采购环氧树脂,这为中国环氧树脂和双酚A产业带来了无限商机。另外,聚碳酸酯的生产在我国起步时间不长,随着电子、建材、汽车通讯和计算机等领域消费的不断增长,将使聚碳酸酯的市场潜力充分发挥,从而拉动双酚A消费的强劲增长。因此,我国双酚A产业已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

在我国,双酚A主要用于制备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对双酚A的消耗约占国内双酚A总消耗量的90%。而我国环氧树脂已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这是双酚A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环氧树脂生产与消费市场。

2.5 分析和建议

我国在建和拟建项目完成后,可望大大缓解国内双酚A供应不足的矛盾,并大幅度提高国内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尽管我国双酚A需求前景广阔,但受原料和下游产品配套、规模化和技术先进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同时,应谨防我国双酚A产业投资过热。从长远看,由于下游产业发展迅速,肯定会对双酚A需求形成拉动力,但集中投资将会造成过度危机。

未来几年双酚A全球市场相对稳定增长,中国是发展最快的国家,相关报告预测,至2011年中国需求量将达到99万t,供需缺口近40万t。若从上述预测看未来双酚A市场发展很乐观,但分析2008~2009年中国双酚A的供需情况以及未来3年的扩能计划并非如此。2008和2009年我国双酚A表观消费量分别为49.1万t和51.1万t,且近两年的表观消费量基本稳定在50万t左右,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因此预计2012年中国双酚A需求应在72万t左右,不会达到99万t。也就是说,相对于2012年约79万t/a的产能供应,中国未来2~3年双酚A的市场空间不大。

在未来两年双酚A的消费结构中,只有聚碳酸酯消费处于上升趋势,也就是说,双酚A的未来市场主要取决于聚碳酸酯的发展潜力,一旦该领域需求减弱,势必波及双酚A产业的发展。

(续完)

猜你喜欢
蓝星聚碳酸酯双酚
聚碳酸酯的需求与市场分析
蓝星
双酚A型氰酸酯泡沫塑料的制备与性能
聚甲基亚膦酸双酚A酯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应用
氮-磷-硫膨胀型阻燃剂在聚碳酸酯中的应用研究
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化学改性研究进展
耳朵上的绿星星
福特Fusion轻量级概念车采用SABIC聚碳酸酯解决方案
双酚A对雌性生殖器官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液相微萃取–GC–MS法测定奶粉中双酚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