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乙肝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健康教育对策

2010-03-02 08:31谭晓红
中外医疗 2010年1期
关键词:表面抗原阳性者转氨酶

谭晓红

(武汉工程大学校医院 湖北武汉 430073)

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大国,现有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0%。由于乙型肝炎的传染性、难治性及一定比例的不良预后,使一部分乙肝携带者心理上蒙上一层阴影,在高校特别对大学生的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了解大学生乙肝携带者的身心健康状况,更好地为这一群体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对我校2006~2008级入校新生进行入学后血液生化检验和肝功能检查,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校2006~2008级全部新生共14896人进行入学体检,其中男性9324人,女性6572人,年龄17~24岁。

1.2 方法

嘱学生于受检当日清晨空腹到校医院进行血液生化与肝功能检查。统计检查结果后,对表面抗原阳性及转氨酶升高者检测肝功能5项,结果见表1。

2 结果

2006级新生中表面抗原阳性者占体检总人数的11.65%,转氨酶偏高者占1.56%,对转氨酶偏高者检查肝功能5项,发现小三阳患者占17.91%,大三阳患者占13.43%。2007级新生中表面抗原阳性者占体检总人数的9.96%,转氨酶偏高者占1.38%,对转氨酶偏高者检查肝功能5项,发现小三阳患者占12.34%,大三阳患者占12.34%。2008级新生中表面抗原阳性者占体检总人数的12.8%,转氨酶偏高者占1.48%,对转氨酶偏高者检查肝功能五项,发现小三阳患者占11.43%,大三阳患者占15.71%。通过上述结果分析,我校乙肝感染学生接近或超出国家公布流行病学数字比例10%,针对学生的乙肝防治意识薄弱问题,采取以下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

3 对策

从体检结果来看,我校学生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较多,而慢性乙肝患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综合上述情况来看,主要反映了学生的传染病防治意识淡薄,自我保健能力差,乙肝防治知识比较片面,缺乏针对性。一旦感染上乙肝病毒,表现为心理压力加重,有的担心日后的毕业分配,造成思想上忧郁、焦虑、孤独及自卑自怜心理[2],且不能正确地进行治疗和健康咨询,周围同学对该病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使有些学生对HBsAg阳性者敬而远之,甚至歧视他们。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生活方式、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以下对策。

3.1 做好有关乙肝的防治知识宣传工作

由本校医院专业医生开展卫生专题讲座,讲解有关乙肝的防治知识,介绍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体液、母婴垂直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途径传染。在校内出板报、挂图,播广播及录象带,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和发放宣传资料,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并不定期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问卷调查,来评估学生乙肝防治知识与自我保健能力是否获得提高。

3.2 做好预防工作

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最安全、有效的措施。为了降低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如果肝功能五项指标全是阴性(或表面抗原阴性),则建议学生注射三针乙肝疫苗(第1次注射10ug,1个月后注射10ug,半年后再注射10ug[3]),全部注射完毕后,建议采取定期监测,及时复种,保持其免疫力,以预防病毒的感染。如果表面抗体阳性,则建议每隔3年加强乙肝疫苗1针。通过对大部分学生实施这一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乙肝感染的暴发与流行。

3.3 做好治疗指导工作

对于多数乙肝感染者来说,如果无明显症状,肝功能正常,则指导他们调整好心态,可坚持正常上课与学习,不必盲目求医,教育学生不要误信报纸、电视广告等吹嘘的所谓可立即转阴的高科技产品,应选择正规医院进行咨询,有目的地治疗,必须按时、正规用药,配合适当的休息、合理的饮食,才能取得最佳疗效。如果单纯是转氨酶偏高者,则应注意休息,绝不可劳累过度,查明原因后,在医生的指导进行护肝、降酶等治疗,定期复查。如果转氨酶升高,兼有大三阳或小三阳,有明显肝炎症状者,建议停课或休学,到医院隔离治疗,经一段时间治疗后复查肝功能,待症状消失和转氨酶降至正常后再参加正常的学习和劳动。

3.4 消毒隔离指导

表1 表面抗原阳性及转氨酶升高者肝功能5项检测结果

向在校学生介绍本病主要是经母婴垂直传播(包括经胎盘、分娩、哺乳喂养等方式传播)、输血及血制品、注射和密切接触传播。耐心解释日常社交接触不会传播此病,仅HBsAg一项阳性对他人并不构成威胁,除非肝功能异常或有肝炎明显症状者,需认真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大部分乙肝携带者可如健康人一样生活,但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以下几点:(1)HBsAg阳性者的日常生活用品要专用,食具、牙具、剃须刀、化妆品等应与其他人分开,防止唾液、血液及其它分泌物污染环境,传染他人。(2)HAsAg阳性者不能参加献血,不吸毒、不共用注射器,大力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注射时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3)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恋爱关系,洁身自爱,杜绝性传播。(4)HBsAg阳性的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人员应尽量接受筛检诊断,检查是否感染,并定期检查肝功能,告诉学生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一般不会相互传染,不必过分紧张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3.5 饮食指导

大部分学生住校远离父母及亲人,单身在校,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吃不干净食物,且饮食卫生意识淡薄。应纠正大学生不良的饮食习惯,告诉患病学生食物营养搭配合理,平常宜清淡饮食为主,多食新鲜水果与蔬菜,一日三餐有规律,忌辛辣、燥热、煎炸食物,不要随便到外面小摊、小贩及快餐店就餐,同学们之间餐具应分开。

3.6 活动与休息指导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学习与生活有规律,不熬夜、戒烟、严格控制饮酒,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积极调整心态,每天都保持愉快的心情和旺盛的精力。

3.7 心理指导

有的学生一经确诊为乙型肝炎,表现为情绪低落、忧郁、焦虑、自卑、担心预后,怕传染家人等,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还会促使病情恶化,因此医务人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本校已由心理专业医生开展了心理咨询门诊,针对性地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单独心理疏导、交流,耐心倾听学生的主诉,以帮助消除不良情绪,舒缓内心压力,使他们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另外大学生们应团结友好,互助互爱,健康者积极主动与HBsAg阳性者接触、交流,加强联谊活动,不歧视与排斥他们,呼吁社会及用人单位对HBsAg阳性大学生不要产生偏见,应对他们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通过临床观察证明,大多数急性乙肝患者通过安心休息、合理饮食、准确的药物治疗、精心护理、亲人的关怀,是可以完全康复的。即使是慢性乙肝,绝大多数患者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科学的自我保健,也可以使病情平稳。所以教育学生即使感染乙肝也不必恐慌,只要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合理就医,保持乐观情绪,对病情的稳定和康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 结语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卫生保健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挡案,加强健康教育的针对性,通过问卷调查反馈,大部分学生了解了引起乙肝的主要病因及诱因和主要的传播途径,基本掌握了正确的消毒隔离知识及最根本的防治方法,能正确对待疾病,不盲目求医,基本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大部分学生的遵医行为和自我保健能力大大得到了提高。乙肝患者掌握了正确的就医方向,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控制了病情的发展,避免了交叉感染,保证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健康教育在预防乙肝感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文嘉陵.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现状与对策[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1):528.

[2]金素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护理与康复,2005,4,(1):14~16.

[3]刘玲.不同人群对注射乙肝疫苗相关知识认识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4,18(8):1424~1425.

猜你喜欢
表面抗原阳性者转氨酶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截短片段P165在酵母中表达
饮食因素对谷丙转氨酶测值的影响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与D-二聚体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谷氨酰胺转氨酶对鱼肉保水性的影响
三种方法检测低浓度乙肝表面抗原的比较与分析
自愿无偿献血者采前筛查ALT和HBsAg的调查与分析
333例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15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