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黑土区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肥力影响分析

2010-03-07 04:55孙彦坤周宝库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常量肥力黑土

李 玲,孙彦坤*,周宝库

(1.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 150030;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哈尔滨 150030)

黑土肥力长期定位监测试验是指监测黑土在长期不施肥、施用有机肥、化肥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条件下,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1-4]。同时也是研究黑土资源的保护、提高黑土土壤肥力、合理施用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等研究的平台[5]。对科学培肥黑土、合理开发黑土资源和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益施肥体系,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6]。黑土土质肥沃,但近年来由于重用轻养,土壤肥力呈下降趋势,养分大量耗损,黑土层变薄[7]。针对此情况,本文对国家黑土长期定位监测基地1980~2006年的部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旨在探明不同施肥制度对黑土区土壤肥力的影响,为黑土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规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处理

黑土肥力长期定位监测试验站就建立在哈尔滨典型黑土上(东经 126°35′,北纬 45°40′,海拔151 m),属松花江二级阶地,地势平坦,成土母质为洪积黄土状粘土。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5℃,年降雨533 mm,无霜期135 d。到2006年已经对黑土肥力连续监测了26年,监测试验小区面积大,小区之间没有人为设置隔离设施。试验小区采用黑土地区的典型轮作方式。在耕作上采取浅翻深松、旋耕深松相结合。

试验区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pH 7.22,有机质含量 26.60 g·kg-1,全 N 1.47 g·kg-1,全 P 1.07 g·kg-1,碱解氮 151.1 mg·kg-1,速效 P 51 mg·kg-1,速效 K 200 mg·kg-1。试验面积 8500 m2,小区面积 168 m2,每小区8垄,垄长30 m,垄距70 cm。

1980年设16个常量施肥处理:①不施肥(CK);② 常量氮化肥(N);③ 常量磷化肥(P);④ 常量钾化肥(K);⑤ 常量氮磷化肥(NP);⑥ 常量氮钾化肥(NK);⑦ 常量磷钾化肥(PK);⑧ 常量氮磷钾化肥(NPK);⑨ 常量有机肥(D);⑩ 常量有机肥+常量氮化肥(DN);常量有机肥+常量磷化肥(DP);常量有机肥+常量钾化肥(DK);常量有机肥+常量氮磷化肥(DNP);常量有机肥+常量氮钾化肥(DNK);常量有机肥+常量磷钾化肥(DPK);常量有机肥+常量氮磷钾化肥(DNPK)。

常量施肥处理,在玉米上为N 150 kg·hm-2,P2O575kg·hm-2,K2O75kg·hm-2;在大豆上为 N75kg·hm-2,P2O5150 kg·hm-2,K2O 75 kg·hm-2,记作 N、P、K,氮肥为尿素,磷肥为三料过磷酸钙、磷酸二铵,钾肥为硫酸钾,均秋施肥。有机肥为纯马粪,按氮量75 kg·hm-2(约马粪18600 kg·hm-2),记作D,每轮作周期施一次,于玉米收获后施用。每年秋季收获后取田间土壤样品,在每小区中间位置随机选5点,取0~20 cm土壤混合。

1.2 资料来源

本文所选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为: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各项评价指标均来自黑土肥力长期定位监测试验站1980~2006年监测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制度对黑土有机质影响分析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有机质有不同影响。

各施肥制度与1979年黑土有机质基础肥力26.60 g·kg-1相比,CK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了2.23%;N处理下减少1.29%;P处理下增加了3.92%;K处理下增加了3.70%;NP处理下增加了1.81%;NK处理下增加了2.98%;PK处理下减少了1.73%;NPK处理下减少了0.23%;D处理下增加了7.64%;DN处理下增加了6.96%;DP处理下增加了12.10%;DK处理下增加了7.57%;DNP处理下增加了11.21%;DNK处理下增加了7.01%;DPK处理下含量增加了5.20%;DNPK处理下增加了 3.35%(见图1)。

有机肥配施化肥,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养分供贮能力。其中以DP和DNP处理效果最为明显。显然,这与大量有机肥的投入增加了土壤碳源有关。

由图2可知,不同施肥制度下有机质含量年纪变化总体趋势相近,即1980~2003年波动较大,2003~2006年,相对平稳;随着施肥处理时间的延长,各施肥制度下,有机质年纪变化趋于稳定。DNPK处理下,有机质年纪变化较大(尤其在1982~1985年间)。

2.2 不同施肥制度对黑土速效磷影响分析

各施肥制度与1979年土壤速效P基础肥力51 mg·kg-1相比,CK处理下土壤速效磷含量减少了41.96%;N处理下减少了48.82%;P处理下增加了148.60%;K处理下减少了47.25%;NP处理下增加了75.79%;NK处理下减少了20.00%;PK处理下增加了190.03%;NPK处理下增加了142.64%;D处理下减少了11.37%;DN处理下减少了21.18%;DP处理下增加了145.83%;DK处理下减少了13.53%;DNP处理下增加了132.37%;DNK处理下增加了27.51%;DPK处理下增加了203.95%;DNPK处理下增加了145.71%(见图3)。

施磷肥处理,可使含量有明显提高,其中施DPK及施PK处理组提高土壤速效磷较为明显;而不施P肥的处理组,只减缓了土壤速效磷下降速度。

图1 不同施肥制度下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基础肥力比较Fig.1 Comparison of organic manure and its basic fertility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systems

图2 不同施肥制度下有机质含量1980~2006年纪变化Fig.2 Comparison of organic manure changes 1980-2006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systems

图3 不同施肥制度下速效磷含量与速效磷基础肥力比较Fig.3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its basic fertility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systems

由图4可知,不同施肥制度下速效磷含量年纪变化差异较大,PK、DPK、DNPK施肥处理下,速效磷年纪波动较大,其中均以1983~1985年、1992~2000年最为显著;不施用氮肥、钾肥的施肥处理组,速效磷含量年纪变化波动小。

2.3 不同施肥制度对黑土速效钾影响分析

各施肥制度与1979年土壤速效K基础肥力200.0 mg·kg-1相比,CK处理下土壤速效K含量减少了8.60%;N处理下减少了7.45%;P处理下减少了6.30%;P处理下增加了7.79%;NP处理下减少了10.50%;NK处理下增加了8.24%;PK处理下增加了13.10%;NPK处理下增加了8.08%;D处理下减少了2.05%;DN处理下减少了4.10%;D处理下减少了2.25%;DK处理下增加了14.71%;DNP处理下减少了0.95%;DNK处理下增加了19.33%;DPK处理下增加了17.81%;DNPK处理下增加了11.09%(见图5)。

施钾肥处理,可使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所提高,其中以DNK和DPK肥较为明显;而不施K肥的处理组,土壤速效钾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不含K肥的处理组配施有机肥可减低黑土速效钾下降速度。

图4 不同施肥制度下速效磷1980~2006年纪变化Fig.4 Comparison of available phosphorus changes 1980-2006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systems

图5 不同施肥制度下速效钾含量与速效钾基础肥力比较Fig.5 Comparison of available potassium and its basic fertility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systems

由图6可知,在1988~1994年,不同施肥制度下速效钾年纪波动大,其中在P、PK、DNK施肥处理下,速效钾年纪波动显著。

2.4 不同施肥制度下对黑土碱解氮影响分析

各施肥制度与1979年土壤碱解N的基础肥力151.1 mg·kg-1相比,CK处理下土壤碱解氮含量减少了8.27%;N处理下减少了0.99%;P处理下减少了5.03%;P处理下减少了5.43%;NP处理下增加了1.55%;NK处理下增加了1.26%;PK处理下减少了6.88%;NPK处理下减少了3.64%;D处理下减少了4.17%;DN处理下增加了7.44%;DP制度下减少了4.04%;DK处理下减少了7.21%;DNP处理下增加了1.57%;DNK处理下增加了2.78%;DKP处理下减少了4.04%;DNPK处理下增加了5.68%(见图7)。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于提高黑土碱解氮效果并不显著,对提高黑土碱解N来说,常量氮化肥与其他的无机肥和有机肥混合施用,要比单施氮化肥效果好,其中以DN、DNPK、DNK处理效果较佳;最差施肥制度为DK处理。

图6 不同施肥制度下速效钾1980~2006年纪变化Fig.6 Comparison of available potassium changes 1980-2006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systems

图7 不同施肥制度下碱解氮含量与碱解氮基础肥力比较Fig.7 Comparison of alkali-hydrolyzable nitrogen and its basic fertility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systems

1985~1991年,不同施肥制度下碱解氮含量年纪变化总体趋势相近,结果见图8。

由图8可知,碱解氮含量呈直线递增,2003~2006年,相对平稳;随着施肥处理时间的延长,各施肥制度下,碱解氮年纪变化趋于稳定。DNPK处理下,碱解氮年纪变化较大(尤其在1982~1985年),这与不同施肥处理下,有机质年纪变化相似。

图8 不同施肥制度下碱解氮含量1980~2006年纪变化Fig.8 Comparison of alkali-hydrolyzable nitrogen changes 1980-2006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systems

3 讨论

在田间试验中,土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一般采取既“长期”,又“定位”的方法。它具有时间的长期性和气候的重复性等特性,并且该方法信息量丰富,准确可靠,解释能力强,能为农业的生产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它具有常规试验不可比拟的优点。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仍然是我国肥料长期试验主要研究内容[8]。这些数据,仍将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土壤增肥与施肥制度的确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正由于上述研究的重要意义,国家应十分重视长期定位试验,并在政策与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但长期定位试验的近期效益并不显著,因此,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有机肥与化肥、营养元素间相互作用研究;长期施肥对有机质组分、中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影响研究。同时还要把长期试验放在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进行研究,不断改进试验手段和监测方法。

4 结论

通过与27年各土壤物理指标与基准数据对比后发现,有机肥配施化肥可以较全面提高黑土区土壤肥力,其中以DNK效果最佳;不同施肥制度对黑土速效磷含量影响最大。提高有机质含量最佳施肥制度为DP(有机质含量增加12.10%);提高黑土速效磷含量最佳施肥制度为DPK(速效磷含量增加203.95%);提高黑土碱解氮含量最佳施肥制度为DN(碱解氮含量增加7.44%);提高黑土速效钾含量最佳施肥制度为DNK(速效钾含量增加19.33%)。在DNPK施肥处理下,有机质和碱解氮在1980~2006年年纪波动显著;在PK处理下,速效磷在1980~2006年年纪变化显著;在P处理下,速效钾在1980~2006年年纪变化显著。

[1]杨学云,孙本,马路军,等.黄土施肥效应与肥力演变的长期定位监测研究.I长期施肥的产量效应[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增):66-70.

[2]赵秉强,张夫道.我国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增):3-8.

[3]田艳洪,刘元英,张文钊,等.不同时期施用氮肥对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5):15-19.

[4]程艳丽,邹德乙.长期定位施肥残留养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7,38(1):64-67.

[5]樊军,郝明德,王永功.旱地长期轮作施肥对土壤肥力影响的定位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3,10(1):31-36.

[6]周卫军,王凯荣,张光远,等.有机与无机肥配合对红壤稻田系统生产力及其土壤肥力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9):1109-1113.

[7]张喜林,周宝库,孙磊,等.黑龙江省耕地黑土酸化的治理措施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5):48-52.

[8]孙宏德,李军.有机无机肥料对黑土肥力和作物产量影响的监测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增):110-116.

猜你喜欢
常量肥力黑土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添加木本泥炭和膨润土对侵蚀退化黑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科学照亮世界
——卡文迪什测定万有引力常量
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的黑土区土壤有效磷反演
寒地黑土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发展思路
一次函数的学习引导
生物肥力将成为我国土壤修复的主要方式
长期不同施肥对赤红壤稻田区肥力的影响
低氧低分压环境下泡塑吸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常量金
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评价及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