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在 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变化

2010-03-10 08:41李洪臣王锐赵运胜
河北医药 2010年5期
关键词:硬化性微血管病程

李洪臣 王锐 赵运胜

C-反应蛋白在 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变化

李洪臣 王锐 赵运胜

目的 观察血清 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 2型糖尿病(DM)患者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 88例 2型 DM住院患者,根据并发症分为 3组,A组:2型 DM无合并并发症组 22例;B组:2型 DM合并微血管病变组 32例;C组:2型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34例。分别测定他们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统计他们的年龄和病程;并于清晨空腹取静脉血测定 CRP水平、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尿白蛋白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结果 B组、C组病程明显高于 A组(P<0.05);C组血清 TG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C组血清 CRP水平明显高于A组、B组(P<0.05或 <0.01)。结论 CRP水平与 2型 DM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未来风险预测及治疗有效性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C-反应蛋白;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

糖尿病(DM)是现今社会的主要常见病之一,其患患者数逐年加剧。近年的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可能与胰岛素抵抗(IR)并进而发展为 DM有关。有文章报道,炎性反应物C-反应蛋白(CRP)是与 DM高度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1]。CRP是非常敏感的急性时相蛋白,血浆 CRP浓度在正常范围内的轻度升高都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有关[2]。DM合并心血管疾病是 DM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大部分的DM患者(60%~80%)死于心血管疾病[3]。因此如何改善和控制 DM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已成为当今医学的热点。本文旨在观察 2型DM合并大血管病变与2型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CRP水平变化,以探讨CRP在 2型DM合并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8例 2型 DM患者系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均符合 1999年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感染的患者。根据并发症分成 3组,A组:2型DM无合并并发症组 22例,其中男 11例,女 11例;B组:2型DM合并微血管病变组 32例,其中男 18例,女 14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肾病者 15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7例,合并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 10例;C组:2型 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 34例,其中男 19例,女 15例,其中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 9例,合并脑梗塞者 8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下肢血管病变者 8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脑梗死者 9例。

1.2 诊断与排除标准 大血管病变入选者必须符合以下至少一个标准: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动脉狭窄或多发斑块形成;头颅CT确诊的脑梗死。微血管病变者为 24h尿白蛋白在 30mg以上者和(或)眼底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排除大血管病变的患者。上述检查均未见异常的即为无合并症者。所有患者均已排除各种炎症。

1.3 方法 测定患者的身高和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于清晨空腹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CRP水平、尿白蛋白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CRP用比浊法测定;HbA 1c用微柱层析法测定;尿白蛋白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

2 结果

2.1 3组患者年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病程较 A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 1。

表1 2型DM各组临床特征比较±s

表1 2型DM各组临床特征比较±s

注:与 A组比较,*P<0.05

组别 性别(例 ,男/女)年龄(岁)病程(年)BMI(kg/m2)SBP(mm Hg)DBP(mm Hg)A组(n=22)11/11 54±13 4±4 23.8±2.6 127±22 74±12 B组(n=32)18/14 58±13 8±5* 23.5±2.5 135±18 76±11 C组(n=34)19/15 60±12 8±4* 24.1±2.3 139±20 80±13

2.2 3组患者 HbA1c、TC、TG、CRP比较 C组 TG较 A组明显升高(P<0.05)。C组 CRP较 A组、B组明显升高(P<0.05或 <0.01),A组、B组 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 B组,除病程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2型DM各组生化特征和血清CRP水平比较±s

表2 2型DM各组生化特征和血清CRP水平比较±s

注:与 A组比较,*P<0.05;与 C组比较,#P<0.05,△P<0.05

组别 HbA1c(%)TG(mmol/L)TC(mmol/L)CRP(mg/L)A组(n=22) 7.7±2.5 1.66±0.82 4.53±1.26 4±4△B组(n=32) 7.8±2.3 1.90±0.95 4.20±1.17 5±4#C组(n=19) 8.5±2.4 2.91±1.19* 5.45±1.20 8±6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寿命的延长,DM的患病呈流行趋势,就致死和致残而言,心血管并发症在决定DM的预后中起主要作用。DM心血管并发症主要是指大血管病变引起的临床症状,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与微血管病变并不完全一样,高血糖状态是导致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因素,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却不是很密切。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4]。实验结果中 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 TG较DM无合并症组和DM合并微血管病变组明显升高(P<0.05)。也证明了高血脂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DM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炎症学说备受关注,认为 2型 DM是先天性免疫和低度慢性炎症性疾病[5,6]。血清超敏 CRP是一种敏感的炎性标志物,常被用来监测炎症状态的发生和转归,近年的研究发现CRP与DM及其大血管并发症有关[7,8]。从动脉粥样硬化斑快的形成、生长到破裂,炎症构成了动脉粥样硬化全部病程的基础,是各种内在和外在危险因素导致心血管重塑和发病的中心环节[9]。CRP作为炎性反应的标志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和形态变化影响细胞膜的完整性,使血管内皮的通透性改变,有利于脂类物质沉积于血管内膜下,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形成[10]。本文结果显示,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 CRP明显高于 DM无合并症者和合并微血管病变组(P<0.01),提示DM合并大血管病存在炎性反应,且IR和高血脂在大血管病变中起了一定作用。CRP参与了DM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随着 DM病程的进展,炎性标志物 CRP也随之上升,支持了 DM被认为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的观点。临床治疗 DM患者在降低血糖、降低IR的同时,应用抗炎和免疫调节防治早期炎症,以减缓血管的病理变化,有可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将可能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CRP作为一种简便廉价的检测方法,可在基层医院开展和普及,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可作为 DM血管病变控制是否有效的监测指标和判断依据。

目前,CRP在 2型DM血管并发症中增高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TG和CRP在DM血管并发症形成中是否存在相互影响及影响机制尚不清楚,CRP基因在 DM发展中的变化都有待于进行进一步研究。

1 Haffner SM,Greenberg AS,Weston WM,et al.Effect of rosiglitazone treatment on nontraditionalmarker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mellitus.Circulation,2002,106:679-684.

2 Marboeuf P,Gras M,Rosey G,et al.The metabolic syndrome:marker of cardiovascular risk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The importance of definition.Arch Mal Coeur Vaiss,2007,100:642-648.

3 艾敏.血清 LDL、CRP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临床医学,2005,25:66-67.

4 陈松鹤,张国桢,刘立仁.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查.国外医学心血管病分册,1991,17:257.

5 Alizadeh DehnaviR,Beishuizen ED,van deRee MA,et al.The impact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CRP on vascular phenotyp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Eur JIntern Med,2008,19:115-121.

6 Wang Z,Hoy WE.C-reactive protein and the risk of developing type 2 diabetes in Aboriginal Australians.DiabetesResClin Pract,2007,76:37-43.

7 Nabipour I,Vahdat K,Jafari SM,et al.Elevated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is associated with type 2 diabetesmellitus:the Persian Gulf Healthy Heart Study.Endocr J,2008,55:717-722.

8 Tsuruda T,Kato J,Sumi T,et al.Combined use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C-reactive protein for predicting cardiovascular risk in outpatientswith type 2 diabetesmellitus.Vasc Health Risk Manag,2007,3:417-423.

9 马亚兵,高海青,孙汶生.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3,24:131.

10 Poledne R,Valenta Z,Pit'ha J.CRP--a marker of a pro-inflammatory stat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Vnitr Lek,2007,53:391-395.

R 587.1

A

1002-7386(2010)05-0586-02

066000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检验科(李洪臣、赵运胜),内分泌科(王锐)

2009-09-17)

猜你喜欢
硬化性微血管病程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