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中产”了吗? 等

2010-03-17 10:12
新广角 2010年3期
关键词:权力

你“被中产”了吗?

华商报

忽如一夜春风来,亿万中产“被”出来。今天看到一则又红又专“催人奶下”的好文章,在不经意间,中国的中产阶级^口已经达到3亿了,这可不是胡说,而是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权威数字。原新闻照录如下:

目前我国中产阶层约为总人口的23%,随着中产阶层的快速成长,社会阶层结构正向通常人们所认为的现代化“橄榄形”阶层结构变动。同时,由于社会阶层分化加剧,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动表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取得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日前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对外发布。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诞生了一大批富翁是不争的事实,但社科院说有3亿多中产阶级,却很难让人信服。中国老百姓虽然傻点,但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走路,知道一个国家是否发达、昌盛不在于富翁有多少,而在于有多少中产阶级。富翁多,穷人更多的“哑铃型”社会最容易产生社会危机,因此中产阶级占多数的“橄榄型”社会最稳定也最令人向往。

而官方至少在口头上也顺应民意,经常号称中产阶级正在中国壮大,而且数量与时俱进地与日俱增。但中产阶级的标准是什么,到底有多少人是中产,从来都没有一个准确数字。但今天这个“数字”终于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研究”完成了——目前我国中产阶层的规模约为总人口的23%。

4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产阶级,这不等于中国进入了发达社会吗?就在被好消息冲昏头脑时,我突然想起前几日老乡聚会时听到的两则新闻:一是某同学在北京贷款买了套房,2009年房价暴涨,据说这套房产按照市值已经增加到150万。虽然同学还欠银行40万贷款,但酒桌上同学说起房子一脸难受,貌似已经迈入百万富翁,但被未来20年,每月近4000的贷款折磨得够呛。

第二个新闻还是和这位“百万富翁”有关,这同学来自农村,父亲在外打工遇车祸去世,而母亲患心脏病长期在家卧床,而同学一直打算将母亲接到北京来治病。几次邀请甚至央求,做妈的打死也不同意,说这病多休息就可以了。其实做儿子的心里跟明镜似的,母亲怕花钱,如果治病,儿子买房的首付就没有了。2009年10月,儿子接到乡下叔叔的电话,说母亲心脏病突发去世了。而最让同学接受不了的是,母亲死在床上好几天才被人发现,据说脚趾头已经被老鼠啃出了白骨。

活生生的故事让我们从虚幻的现代繁荣中清醒,也许在统计局或专家眼里,包括这位同学在内的千千万万的年轻人都迈人了中产行列——一套房子价值百万,都是百万富翁嘛。但—个连母亲病都不敢治的“中产”青年,头戴这样的光环何尝不是一种耻辱?也许,我们不能谴责这个同学。那我们应该谴责谁?

诘问民企道德不如扶正市场规则

南方都市报

继去年小红马退出快递市场销声匿迹。今年1月又有DDS倒闭引发关联数千家企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给gdR达万家之多的中国快递业当头棒喝。中国快递咨询网日前预计,20lO年民营陕递企业的数量将减少30%以上。

仅从DDS倒闭事件本身观察,人们不难发现其偶然性。通过自营店盲目扩张,引发行业恶性竞争,却并没有控制扩张伴随的高风险,反而利用价格优势绑架商家使用“代收货款”,这些都为DDS倒闭烙上无法洗脱的原罪。加上店主一走了之,上百家网店如骨牌般倒掉,其间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及其所引发的混乱与不安,更是不可原谅。按道理说,这样不负责任的企业倒闭应当令市场和同行额手称庆,欢呼市场优胜劣汰的铁律为业界清理门户,更令人展望行业前景之光明,但珠三角乃至全国快逊业非但未见清理门户之陕意,反现兔死狐悲之伤怀。

这是为什么?自然,DDS的败笔,但凡行内人士都能数出个一二来。但过于深究DDS昕奉行的棋局险手并不足够,倘若脱离了整个棋盘的竞争环境的分析,各个被决定的棋子之对错,又何足令人窥得全豹?2009年7月邮政部门与快递巨头进行了一场关于150生死线的论战,其实自2003年11月《邮政法》修改稿第五稿时,论战就一直在持续,虽然在外资与民企的一致抗争下,邮政专营信件的重量上限从2003年的“500克以下信件寄送由邮政专营”,改成2004年第六稿的350克以下,再到2006年8月第八稿的150克以下,最后落到2009年的“同城快递50克以下、异地快递100克以下由邮政专营”,但业内一致认为,法规一旦落实,大部分陕递行业将折损超过1/3的业务。快递民企痛言:“今天将我们民营企业挤垮了,明天四大国际物流集团进来,邮政系统怎么和人家斗?”

当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时,扩大经营规模摊薄成本以寻求规模经济效益,是企业屈指可数的选择之一。而从商业模式选择看,直营管理相对规范,风险控制难度比较小,自营加盟则有扩张迅速但冈脸控制成本高的特点。利弊权衡之下,顺丰快递选择直营,成本远远高于DDS,而占据自营加盟最大份额、扩张速度最快的DDS,则最终止步于倒闭。这就不难理解快递行业兔死狐悲之惑:天花板下压之时日益迫近,民营快递企业无奈匍匐于地板觅食,这才是导致各种不择手段的竞争模式纷纷出炉的原因。与高坐台上坐享厚利者相比,在底层角斗场殊死厮杀的对手,见到同侪自噬其身,怎么能不产生“下一个该轮到谁”的死亡联想?

回顾近年发生的民营企业道德危机不难发现,权力结构扭曲与监管缺失始终是导致民营企业竞争下流化的两大根本原因。当民营企业的上游领域利润丰厚的部分被垄断企业占据,通过简单的规模扩张与无良的恶性竞争就成为资本无奈的选择。

冷静面对“新的繁荣”

人民日报海外版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但我们现在应该开始思考危机带来的教训,更应该探讨中国经济为何能够这么快速地复苏。

金融海啸波及中国后,中国政府采取了及时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这是功不可没的。但在我看来,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在世界经济萧条中保持8%以上的增长,而且在去年4月份开始复苏,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在危机之前那几年,即在我们经济高增长的那几年里,就已经开始实施宏观调控政策,防止了大泡沫的产生。

2004年,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这些政策的作用当时没有表现出来,因为当时经济还在一个劲儿地往上走。但现在回想,这些宏观调控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正是采取了这些措施,去年调整起来才容易。

由此我们得出什么结论呢?首先回顾一下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即在经济的高峰期和低谷期、繁荣期和衰退期都要有所作为,政府要提供的公共服务就是稳定,这个稳定

靠的是在繁荣期和衰退期都采取逆风调整的政策。这次危机之所以发生,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危机,原因就是在繁荣期把这些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放小了,在繁荣期的时候说只要市场决定的政府就不能管,放弃了政府执行宏观经济政策的职能,从而酿成了大的泡沫引发了大的危机,总的来讲是因为放弃了监管、调控所以产生问题。我们回过头来思考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想危机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更应该想在繁荣期我们应该做什么。

其次,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繁荣期的问题更值得重视,特别容易产生过热的风险。历史上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出现高额通货膨胀、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在繁荣期忽视了监管。

尽管现在危机还没有过去,但在我看来,特别应该思考中国下一个繁荣期的问题。中国在2011年很可能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期。我们又将面临着新一轮的风险、新一轮的挑战。

第一,以消费品价格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的风险存在,但下一步更要衡量资产或者财产泡沫。在中国粮食价格这么低的隋况下,消费品价格上涨不是很容易。虽然资源价格上涨,但需要经过—个很长的产业链,才能使消费品价格上涨,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消化掉成本上涨的因素。我们怎么衡量广义的通货膨胀,包括以货币衡量资本价格的上涨,特别是国际游资充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能脱钩,而在长期发展的前提下,如何防范这些问题是我们下—个繁荣期所要面临的问题。

第二,在我们的体制中很多机制还不健全,市场稳定性还需加强,所以现阶段还需要努力完善体制,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对需求方和供给方同时进行体制革新。在新一轮繁荣期到来之前,我们要更多地思考如何从制度上保证、从政策上调节,解决我们现有的问题,以使中国经济能够再有10年、20年甚至30年的增长。

缺少监管的证券市场必然腐败

周俊生/中国青年报

原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证监会副主席王益被“双规”一年半之后,已于日前被北京市检察机关正式起诉,北京市一中院将在本月开庭审理王益案。

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来说,王益显然是一个并不陌生的人物。这个在1990年代曾经身居中国证监会要职的人,尽管早巳不在证监会任职,但舆论更热衷于追问他在担任证监会要职期间的所作所为。舆论的这种追问,不是没有来由。

二十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快速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并不完全是建立在市场自发基础上的,行政权力对市场的推动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行政权力在推动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在市场中的权力得到了快速的扩张,而能够对这种权力过度扩张形成制约的机制却未能相应地建立起来,或者说还很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特定体制,证监会不仅担负着监管、处理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职能,而且还担负着发展市场的职能,这两种本应对立的职能集于证监会一身,使它的权力得到了快速的膨胀。但是,权力一旦缺少监督机制的制约,利用权力制造“寻租空间”便成了一些腐败分子必然的选择。在王益之前,已经有包括发行部发审委工作处副处长王小石、发行部副主任刘明、上市部副处长钟志伟、上市部副主任鲁晓龙等多名原证监会官员被捕。

中国证监会内部产生腐败官员,不仅给国家机关的信誉造成严重损害,而且对投资者的利益构成了严重侵犯。由于证券市场具有强大的融资功能,我国的企业对进^这个市场具有强烈的冲动,一些不符合资质的企业企图通过公关手段来敲开行政审批的大门,使手握这种权力的证监会处于反腐败的风口浪尖之上,腐败官员的出现使企业的公关得逞,也使证券市场的法纪大坝失守。回顾中国证券市场出现的一些“骗子公司”,其身后无不隐藏着行政审批官员利用公权力中饱私囊后对它们网开一面的恶劣行径。

腐败的产生,与权力的过度扩张有很大的关系。最近几年来,中国证监会致力于以“市场化”的思路来管理市场。这无疑是一种正确的路径选择,它一方面可以使市场更多地发挥市场自身的作用,改变我国积重难返的“政策市”,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有效地削弱行政权力在市场中的作用,减少乃至杜绝腐败的产生。遗憾的是,证监会推行的所谓“市场化”,只局限于对新股发行定价的管制,而在新股发行审批方面,行政权力一点也没有放松它的权柄。当行政权力对一个企业能否进入市场依然握有生杀大权的时候,类似王益这样的腐败官员便可能继续有“用武之地”。

当然,证监会不可能允许它的行政权力滋生腐败,多位腐败官员被清除出去乃至绳之以法,就是一个明证。但是,我们不能把反腐败的所有期望都寄托于权力的自我道德完善,如果权力不能得到制约,不能接受监管,那么,这种由权力自身产生的反腐败机制的力度无疑会打一个很大的折扣。

“拷贝答复”令参政议政很受伤

许朝军/燕赵都市报

广东省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广东商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刘纪显总结了一些提案答复的固定套路“两段式”:“第一段是抽象的肯定:‘您的提案我们看了,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如此等等;第二段就把他们的工作报告拷贝过来,(告诉委员)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就ok了。有些还有第三段,还有几句话:‘您的建议有建设性,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考虑。”

固定的结构,“拷贝”工作总结或工作报告式的提案答复,在现实中确不鲜见,这些可以统称为“拷贝答复”。“拷贝答复”的—个显著特征,就是在对提案的办理答复中,满篇都是“不痛不痒,不咸不淡”的废话,先是恭维委员关心国事,支持部门工作,然后就是不知所云忽悠一番,最后是表示感谢和决心,但其中针对提案所提的问题到底办理到哪一步,效果如何,具体成效是什么,都鲜有提及。有些干脆就是满篇的官话文章,根本没有实事求是回答和解决提案所提到的问题,更谈不上深入落实了。

现实中为什么会有针对代表委员的“拷贝答复”?原因很简单,就是这样的答复既说明对委员提案的重视,又不触及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并且格式固定,简便易行,如果代表委员不较真,结果是皆大欢喜,至于提案涉及的问题解决没解决,参政议政质量到底如何,却没有人去考虑。事实上,这样的“拷贝答复”对于参政议政而言的确“很受伤”。这种“拷贝答复”的存在,虽然在形式上满足了“年年提议案、年年有答复、件件有回音”的提案议案办理政治效果,但关键是这种答复已经成为一种程式化的东西,成为一种“踢皮球式”的不咸不淡的官样文章,实际上提案涉及的问题却年年存在、江山依旧,只是从来没解决,久而久之,这样的答复不仅失去了其自身的严肃性和政治权威,而且长此以往必陷“答复疲劳症”,不仅无助于代表委员意见建议的表达和落实,更会直接影响到参政议政的神圣政治使命感、责任感和积极性。这对于参政议政而言,无异于一种不容忽视的“内伤”。

当3元钱成为生命筹码……

郭之纯/扬子晚报

3元钱能做什么?河南郑州两名农民工为此送了性命。事出—包工头要扣掉几十名农民工每人3元工钱,农民工们推举了两个代表去“理论”,结果发生争执被杀。

“区区”3元钱吗?细细体昧一下吧。对于那些被克扣的农民工来说,为了3元钱便郑重其事地推举代表,决不相让,这显然证明了3元钱在他们心目中的分量;而那名杀人者,虽有“包工头”之名,但总共克扣几十人不过一两百元,为此先是甘受骂名,然后再挥刀戈,这大概也不是“贪婪”可以形容的。一两百元于他来说,或许也是一笔巨财。

这虽然是一起相当偶然的案件,却也可以让人们看到底层人群的生命之轻与金钱之重——金钱之重,实际也就是生存之重。可以说,是沉重的生存压力,让区区3元钱便成了生命的筹码。

将该新闻与同天的另一则新闻放在一起看,更加感慨万千。文强案庭审时曝光,重庆市劳教局一副局长为求升职托人找文强,文强讹称其民主测评结果垫底,结果副局长为保住位置,一次便送了50万。

这样的图景,或是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无法避免,但可以肯定这是不和谐的。无论如何,如果3元钱便能成为穷人生命的筹码,富人的安全则根本无法被保障——从古至今,这样一条铁律似乎还没有失验过:如果辛勤劳动者得不到公正的待遇,最终全社会将为此买单!

猜你喜欢
权力
西比琳(六)
权力至上的蜂王
屈服权力
权力与理解
古巴代际权力交接受世界瞩目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领导权力的特性与影响
持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