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动物模型给肠道病毒71型疫苗研发带来新希望

2010-03-20 16:29王宾
微生物与感染 2010年4期
关键词:恒河肠道病毒动物模型

王宾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2

近年来手足口病病例增多,逐渐成为人们担忧的公共卫生问题,研制出相应疫苗成为关注的焦点。但此项疫苗的开发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个合适的动物模型来对研发后的疫苗进行免疫效果和安全性评价。本期刊登了关于“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免疫恒河猴在攻毒实验中的感染动力学”的论文,就前期工作基础上研制的EV71灭活疫苗在成年恒河猴模型中进行了免疫保护效果的评价。结果证明该疫苗在高和中剂量(320和80 EU)免疫后可完全保护动物,并且在低剂量(20 EU)可部分保护。

此研究不仅首次建立了恒河猴EV71攻毒实验模型,而且发现疫苗剂量与中和抗体水平及保护性存在着重要的量-效关系。针对EV71灭活疫苗存在安全方面问题的争议,该工作对免疫攻毒后的动物进行病理学评价。结果证明,3个剂量分别免疫的动物攻毒后,都未观察到病理反应及损伤。低剂量组动物的淋巴器官、中枢神经系统等出现低水平的病毒增殖,但其水平低于未免疫对照组。高、中剂量免疫的动物在攻毒后均未检出病毒增殖现象。需要指出的是,该研究是在成年动物中进行的实验,而此类疫苗将主要用于儿童,因此在幼年动物中的表现是否与成年动物一致值得进一步关注。

总之,该研究不仅为此类疫苗的临床前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判定指标,同时也为将来在人体试验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猜你喜欢
恒河肠道病毒动物模型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关於《恒河之流》的另一种版本
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复制实验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恒河风情录
恒河静默尘世喧嚣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多种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恒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