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现场报道之核心要素

2010-03-21 02:54□焦
声屏世界 2010年4期
关键词:现场报道被采访者预设

□焦 桐

本文责编:胡江银

纵观全国各个卫视乃至中央电视台,现场报道记者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突发事件现场报道还是主题策划式新闻的现场报道,在对现场的观察、细节的捕捉、个性化语言提炼、记者心态预设等环节上,普遍存在不足。本文将对不同类型的现场报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抓住现场报道核心要素,梳理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实战操作攻略。

观察现场的角度与方法

记者对新闻事件现场的观察能力是现场报道能否成功的基础要素,事件的表面现象是比较容易观察到的,观察的方法有规可循,而新闻背后原因的挖掘难度比较大,需要记者用自己的功力去观察和采访。

一、突发事件的观察。概括地说,可以采用全景+特写的方式对现场进行观察描述。

抓全景。对全景即事件全貌,要有一个大致的总体描述,同时要对特征进行描述,如突发事故中受损建筑物的形态,当事人的伤亡情况等;对事发地点的地图、地形进行图解;对事发前后状态差异进行对比性描述;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探寻;对事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对事件产生的影响进行采访等等。

抓特写。特写就是选取新闻现场最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细节进行描述,如最严重的破坏、最美丽的细节、最动人的表情、暴露的问题等等。首先,抓现场最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细节。比如在对台风暴雨等灾害性事件的现场报道,选取最危险、风雨最大、水最深的地方出镜,因为这样的典型地点、典型现象最有冲击力。对于这样的细节描述,出镜记者应该与摄像有一定的默契。摄像应注意使用不同机位的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镜头的穿插,出镜记者的语言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现场的白描,而应该在现场白描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背景和镜头语言看不到的信息进行补充。其次,用体验式方式来观察,对细节进行感受式报道。记者体验参与的方式,能更为感性地对现场进行观察,也可以在体验的过程中,寻找到有说服力的细节,让观众感同身受。体验的过程要注意掌握节奏,现场记者不要过于拖沓和啰嗦,要抓住主要新闻点,达到最佳新闻信息传递效果。第三,细节的观察表现要注意尺度。在突发事件中,往往有不少令人触目惊心的场景,电视在表现的时候要多一点人文关怀,对过于暴力、血腥的场面不宜用太大篇幅,应点到为止;对当事人的悲伤特写也要适可而止,不能让镜头显得过于残酷。

二、主题性新闻事件现场观察。

与突发事件的报道不同的是,主题报道都有提前策划,对新闻现场的观察是主题先行,带着主题去寻找能够表现这一主题的新闻线索和细节,然后按照电视的表现特点来设计和组织。如果说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我们用的是顺向思维,一切根据新闻现场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展开观察,那么主题性新闻现场报道则是逆向思维,确立主题、收集线索后再来设计现场观察拍摄方案。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现场预观察。通俗地讲,就是踩点,对新闻主题涉及到的现场和人物预先了解,从千头万绪中梳理出主线,在主线中安排好每一条支线的位置,进而取舍细节。中央电视台2009年国庆庆典现场直播的过程中,演播室主持人不断连线现场各个不同方位的记者,对他们所处位置的情况进行实时进程式报道。这时候,就要求每一路记者都能够提前了解他所报道的这个区域的内容和特点, 发现不同的典型和细节,然后有设计地进行描述,充分调动被采访者进行展示。

典型与细节的筛选。在现场预观察中,了解到的不少典型与细节,必须根据电视的表现特点进行筛选和设计。比如有的被采访者非常内向,不善表达,直播时容易紧张,这样的典型人物不适合用于现场报道;有的主题需要一定的道具来表现,就要提前准备,包括新闻现场如何走位来表现细节等等。中央电视台国庆阅兵式直播中一段对群众游行背景方队的现场报道中,记者发现了一位中学教师,十年前还是学生的他就参加了1999年的国庆游行,十年后他又参加了国庆60 周年庆典。这样的典型人物当然不能放过。记者让他现场展示了10年前的服装道具,并与今年的进行对比。在这个过程中,这位被采访者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这个细节就很有感染力。

调度群体元素。现场记者一对一采访是常见的主题性新闻现场报道手法。这样的采访,电视画面信息量较为单调。如果能够尽可能地调动一些现场的群体参与进来,画面会丰富,采访也会灵活。张泉灵在2009年国庆庆典中的现场报道就积极地调动了群体元素,让报道更加丰满生动。在对首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采访中,几十名身着各色民族服装的大学生围成一个弧形,她挨个地问“你是什么民族的?”这样一圈走下来,仅仅是同学们各式各样的少数民族服装已经让观众大饱眼福。这种走位方式,相对于记者站定一个位置进行报道,显得更加灵活,信息量更丰富。

现场记者个性化语言风格锤炼

现场记者的语言特色也是现场报道是否出彩的关键因素。同样的新闻现场,不同频道栏目的报道却各不相同。一个频道的语态风格决定了现场报道的不同风格。《新闻联播》多年来形成了主持人正襟危坐,字正腔圆播报的报道方式,是较为规整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CCTV-4由于是对外频道,语态上要求国际化一些,要考虑到境外受众的接受习惯,在语气、措辞上就有明显区别,多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语言方式。比如“中国各地民众的反应”,这句话如果在《新闻联播》中就是“全国各地百姓的反应”;凤凰卫视主打明星记者牌,经常根据记者、主持人的个人特点来量身打造节目,而这些明星记者个性化的语言风格,也为现场报道增色不少。

各家电视台应该更多地锻炼培养记者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总的来说,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对现场的描述可以追求语言的平实、朴素,使用草根化语态。对当事人的采访注意人文关怀,切忌居高临下,甚至质问的语气,也要避免空洞无物的提问;主题性新闻现场报道可以逆向思维,抛弃华丽的辞藻,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同一个新闻现场,一千个记者可能会有一千种解读,而个性化语言风格的锤炼也需要时间的打磨,记者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现场记者的心理预设

现场记者自身的心理预设是现场报道能否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通俗地讲,心理预设就是记者在出发前往新闻现场时,对自己应该如何报道、从什么角度报道的一个心理准备。有了心理预设,现场观察才能有的放矢。

调查式心理预设。这种心理预设就是带着探寻的心态前往现场,去寻找新闻发生的原因,发现新闻带来的影响。在这种心理预设下,记者就能对如何筛选被采访者、如何设计提问,做到心中有数。

人文关怀心理预设。这种心理预设就是带着同情、关爱的人文关怀情结前往现场,去了解事件对当事人造成的影响,对地区、社会带来的影响,这样能够让新闻现场报道更为温情。

以小见大花絮式心理预设。2009 国庆阅兵式的群众游行过程中,凤凰台的董嘉耀这样解说:“告诉大家一个最新的花絮,有的队伍,刚才可能是走得太兴奋,把鞋掉了,有后勤人员跑过去把鞋给捡回来了。稍后大家会看到,经过天安门的某个方队中有一个人是只穿着袜子经过。这也说明在整个过程中,是有很多的幕后英雄来为整个大型活动做支撑的。”凤凰卫视的报道让一个政治色彩浓厚的主题报道变得趣味横生,这一做法让人眼前一亮,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现场报道被采访者预设
浅谈在采访中怎样与被采访者有效沟通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研究
电视民生新闻现场报道初探
记者在突发事件中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浅析电视新闻采访方法及原则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