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统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10-03-21 00:02章刚勇阮陆宁
统计与决策 2010年9期
关键词:统计数据政策科技

章刚勇 ,阮陆宁 ,高 燕

(1.南昌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南昌 330031;2.江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南昌 330041)

为落实“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制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即2020年我国要跻身世界科技20强国家的行列。为反映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中的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以及对国民经济的意义和影响,需要有规范的科技统计程序和方法。目前以定量的方法和手段研究各国的科技政策的得失,调整和颁布新的科技政策,成为各国科技统计测量的主要需求点。近年来,我国科技政策的主流从“推崇科学基础研究为先导”的政策趋向已转向为新时期的以“技术为先导”的科技创新研究的政策热点,评价科技政策的需求和效果,检查现状与科技政策的吻合程度,对确定科技统计与设计科技指标应优先考虑的领域,把已确定的政策优先因素转化为信息需求和指标,和进一步的科技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科技统计研究现状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统计研究所,负责科技统计方面的工作,并进行了一项“科技统计与科技指标的国际评价”研究。2002年召开了国际科技统计与政策领域的会议,提出了一个报告“发展中国家的科技统计与科技指标:展望与挑战”,该报告讨论了现存的科技统计系统、指标与数据以及与政策制定等相关问题;并通过问卷对81个国家有关部门和专家就就科技政策及有关信息需求进行了调查,提出了一个调查分析报告“科技政策优先领域与信息需求——科技统计的新战略问题”,最终形成了题为“通向UNESCO科技统计中短期新战略”。该报告提出了需要提供数据与指标的最重要的科技政策领域以及在现有资源情况下的处理方法与措施。中国科技统计信息中心在此基础上主要从“政策对科技统计的需求”和“关于数据的收集与提高数据质量的工作思路”两方面,总结了发展中国家科技统计与科技指标的一些新趋势。

科技统计是统计的分支,是用统计的方法对科学技术活动的规模和结构进行定量的测定。施建军(2002)指出中国科技统计的实践与发展是顺应“科教兴国”的时代潮流,针对国际科技统计发展趋势,我们所做的探索和努力。刘树梅(2007)归纳了我国科技统计发展概况,指出:我国科技统计经1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统计调查制度和稳定的调查指标体系,并制定了系列的统计标准与规范。何锦义(2007)针对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提出了进一步的修订设想和建议。在国家实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大量的研究集中于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度,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和绩效评价。这些研究或是侧重于对自主创新理论的探讨,

这些研究丰富了科技统计理论,推进了科技统计的实践和发展。但多侧重于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目前关于科技统计数据质量方面的研究较少。我国科技统计数据采集的方式主要是由有关部门上报,地方科技局、省科技厅收表审核汇总,最后上报科技部审核汇总。对于所统计的数据是否能真实地反映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的问题,尚无有效的方法进行评价和控制。数据质量一般被定义为“每个数据的所有特性均能满足其潜在用户的需求。劣质数据质量的产生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数据生成过程中的问题,系统问题,政策和策略问题,以及数据设计问题。我国学者主要从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两个角度,对评价和控制统计数据质量进行了相关研究。成邦文(2000)应用K-S法和莱因达法则对研发机构统计数据质量与异常点的对数正态分布进行了检验与识别;傅德印(2001)利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法对统计汇总数据进行质量控制作了尝试。

科技政策是指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制定的指导方针和行动准则。目前为适应科技发展和全球竞争需要,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科技政策的研究,科技政策研究显示出专业化趋势。在研究内容方面,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和科技战略各有侧重。我国科技研究重点逐步转移到国家创新型系统的建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等领域。我国对政策评价以及对科技政策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的研究多侧重于对西方国家科技政策的评述,比如:王景文(1999)对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政策特点作了总结;丁小义(2007)对1980-2000期间美国的主要国家科技政策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另有些研究侧重于采用定性研究法对我国国家科技政策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进行了研究,比如:李丹(2005)探讨了我国科技政策研究存在的问题;赵新华(2007)对区域科技政策进行了思考。但相关研究中,采用定量的方法和手段对科技政策进行评价的研究较少。

2 科技统计数据质量研究

我国科技统计工作体系是为了满足科技宏观管理和制定科技政策的需要而建成的。从1985年到1995年,我国科技统计的范围一直保持着研究机构、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等学校三个主体的口径。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的实施,统计范围不断扩大,调查统计的内容也有所扩展,其中包括地方财政科技拨款调查、国家科技计划统计调查、企业技术创新试点调查和专项科技统计调查。同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统计标准和规划,包括《科技投入统计统计规程》和《技术领域分类》等。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统计年鉴》、《中国科学技术指标》等系列出版物。科技统计数据质量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对科技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单位人员统计素质,基础数据采集方式,对科技政策所持态度。我国科技统计数据收集的方式主要是由有关部门上报,地方科技局、省科技厅收表审核汇总,最后上报科技部审核汇总。其数据产生的特点是“层层上报”,在数据或指标产生的源头如果因人为等因素使得基础统计得不到保障,将直接影响到数据的质量,也将影响到科技政策的制定。在科技统计调查中,大部分调查制度采取 “地方为主,部门为辅,条块结合”的方式进行,对科技统计基层单位的人员的统计素质和基础数据的采集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也有利于科技指标体系的设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科技指标体系不可避免地具有不连贯性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更有必要对数据产生的源头,基层单位进行调查研究。

(2)对科技统计数据质量进行评估。我国科技统计从1978年发展至今,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统计体系。从1990起,由国家统计局和科学技术部每年都联合出版《中国科学技术统计年鉴》;从1998年起,两部门每年联合发布《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我国学者逐步开始了对我国宏观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面的研究工作,统计数据质量和可信性问题也日益引起关注。统计数据质量从使用者角度上看,取决于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适用性和简便性等五个方面,鉴于统计调查过程具有涉及面广,难于重复性等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科技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其一,探讨科技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规则并利用其来识别科技指标数据是否有所失真;其二,采用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方法估算出与主要科技指标相关的经验参数作为检验数据准确性的参考依据;其三,使用统计建模的方法估计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数量关系并以此作为检验科技数据准确性的参考依据;其四,采用统计诊断的方法对科技统计数据的统计分布及异常点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评价科技统计数据质量的参考依据。

我国较为完善的科技统计体系以及国内外对统计数据质量评价相关的前期研究为对我国科技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开展研究的可行性提供了支撑。

3 结论

本文回顾总结了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的科技统计研究的现状。我国科技统计研究多侧重于科技指标及科技评价测度或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或侧重于使用一些不同的统计方法对地区层面的科技进步、科技投入效率及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而采用定量的方法或手段对科技统计数据质量评价和对我国科技政策评价两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认为对科技统计数据质量和我国科技政策进行评价将可能成为我国科技统计研究两个主要方向。本文给出了相应的研究意义,较具体的研究方案。我国较完善的科技统计体系以及国内外学者对数据质量控制方面和对政策定量评价方面的前期研究为研究方案的可行性提供了支撑。

[1]施建军,张台秋.科技统计发展:方向与思考[J].统计研究,2002(1).

[2]刘树梅.我国科技统计发展概况[J].科技管理研究,2007(2).

[3]傅德印.利用控索性数据分析法对统计汇总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的尝试[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1).

[4]杨贇.提高科技统计数据质量途径探析[J].河南科技,2006(9).

[5]王景文.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科技政策的特点[J].中国软科学,1999(2).

[6]李丹,娄成武.论我国科技政策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5.

猜你喜欢
统计数据政策科技
政策
政策
创新视角下统计数据的提取与使用
助企政策
政策
国际统计数据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