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山堂话本》校读记

2010-03-22 15:20曾昭聪暨南大学文学院广州510632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5期
关键词:话本

●曾昭聪,刘 慧(暨南大学 文学院,广州 510632)

《清平山堂话本》是明代洪楩所刻的《六十家小说》的辑佚本,多宋元话本。此书最早有北平古今小品书籍刊印会影印本《清平山堂话本》15篇和马廉平妖堂影印本《雨窗集》《欹枕集》12篇。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合此二种影印出版,仍以“清平山堂话本”为名(1987年重印)。1957年,谭正壁据前二种影印本加以校点,仍以《清平山堂话本》为名,由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出版。这是现存最早的校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据此重印。[1]此后,其他较重要的校注本或标点本主要有:石昌渝校点本、[2]王一工标点本、[3]程毅中辑注本[4](其中收《清平山堂话本》17篇)、韩秋白校点本。[5]以上诸本,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谭校本最早,可谓筚路蓝缕,功不可没,然亦有不少失误,这主要表现在对宋元时代的语言现象尤其是俗字、俗语词理解不够,以不误为误的误校情况在此书中甚多。其它校点本亦或多或少有其不足。对于以上几种校点本中的误校、误点、失校等情况,已有一些论文及刘坚《近代汉语读本》[6]对其作出若干补正,但有待于进一步讨论之处仍然很多。另外,校书如扫落叶,一些补正的论文也间有失误。因承担全国高校古委会“《清平山堂话本》校注”项目,笔者近来据前述两种影印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对漫漶、墨丁、空白等处有大量修补,不据) 并参考其它相关文献对《清平山堂话本》进行校注。今选其可读者二十馀条胪列于下,请方家教正。

1 《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谁家柔女胜姮娥,行速香阶体态多

柔,谭校:“应作‘弱’字。”高云海、刘志军《〈清平山堂话本〉校议》:“但词汇中有‘柔媚、柔曼、柔艳、柔丽’等词,似‘柔’字不误。‘弱女’难兼美丽之意,且另有歧向(引者按,‘向’字疑误,似当作‘义’字),反不妥。”[7]按,典籍中无“柔女”用例。从诗律来说,当作仄声,故以“弱”为优。“弱”有“年少”义,《左传·文公十二年》:“赵有侧室曰穿……有宠而弱。”杜预注:“弱,年少也。”《汉语大词典》“弱女”条释作“犹女孩儿,姑娘”,是。“弱女”一词,近代汉语多见。《太平广记》卷六一“李真多”条引《集仙录》:“李真多,神仙李脱妹也……状如二十许人耳,神气庄肃,风骨英伟,异于弱女之态。”《今古奇观》第六十二卷标题即为《贪淫乐须眉变弱女》。《封神演义》第五十四回:“九公失言曰:‘土将军,你若早破西岐,吾将弱女赘公为婿。’”

速,谭校:“此字疑有误。”石本、程本揭其异文:“《绣谷》作‘步’。”按,作“步”语义相合,但字形相差太远。疑此字为“径”字形讹。作“径”,语义与文意相合(义为“经过”),且平仄亦合诗律。

2 《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云鬓轻梳蝉翼,娥眉巧画春山

娥,谭本、石本、程本均认为当作“蛾”字。按,形容女子细长的眉毛,固以“蛾眉”用例为多,但“娥眉”用例亦不少见。《楚辞·大招》:“嫮目宜笑,娥眉曼只。”南朝宋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诗:“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未映东北墀,娟娟似娥眉。”《敦煌变文校注·金刚丑女因缘》:“于是娥媚(眉) 不扫,云鬓罢梳,遥囗(向) 灵山便告世尊。”其区别在于“蛾眉”指如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的女子细眉,“娥眉”指女子的秀眉。

3 《简贴和尚》:知尔欲归情意切,想思尽在不言中

想,除程本外诸本皆误录为“相”。程本校为“相”。按,“想”字不误,“想思”多有其用例,如南朝梁简文帝《与智琰法师书》:“伫望来仪,一日三岁,想思弘利益理,当无爽指。”唐李山甫《寄太常王少卿》诗:“想思重回首,梧叶下纷纷。”《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其妻叙及别后想思,因说每夜梦中如此如此。”

4 《简贴和尚》:妇人听得说,捽住那汉,叫声“啒!”不知高低

啒,《古今小说》作“屈”,程本、刘坚《近代汉语读本》均据改。按,“啒”《广韵》古忽切,音gǔ,忧貌。此处似为“咄”的俗字或误字。咄,可表呵叱声或感叹声,宋元小说习见。

5 《西湖三塔记》:真山真水,天下更有数处:润州扬子江金山寺、滁州琅邪山醉翁亭、江州庐山瀑布泉、西川濯绵江潋滟堆

绵,当作“锦”。濯锦江,因水中濯锦,锦彩鲜润逾于常,故名。濯锦江,一指锦江,指岷江流经成都附近的一段;二指成都市内之浣花溪。

6 《西湖三塔记》:这西湖,晨、昏、晴、雨、月总相宜……

按,下文云:“清晨豁目,澄[澄]潋滟,一派湖光;薄暮凭栏,渺渺暝朦,数重山色。遇雪时,两岸楼台铺玉屑;逢月夜,满天星斗漾珠玑。”故“晴、雨”当作“雪”。

7 《西湖三塔记》:婆婆道:“交我忧杀!沿门问道这里。却是谁救你在此?”

道,谭本、石本、程本均校:当作“到”字。按此字不误,“问道”,犹问路。话本小说中习惯省略后面的“于”(至、到义)。又如《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结束整齐,一直问道徐家来。”

8 《西湖三塔记》:惊得宣赞魂不赴体

赴,石校:“当为‘附’字之误。”按,“赴”有“依附”义。唐韩愈《县斋有怀》诗:“大梁从相公,彭城赴仆射。”明郎瑛《七修类稿》有《奇谑·魂不赴体》。《三遂平妖传》第六回:“我从来爱取笑人,昨日不合撩拨了这妇人,吃胡子打了一顿拳头;又吃他惊了,交我魂不赴体。”

9 《西湖三塔记》:不打万事皆休,那里打了几下,只见卯奴变成了鸟鸡,婆子是个獭,白衣娘子是条白蛇

鸟,谭本、石本、程本均校:当作“乌”。按,本篇上文写卯奴的打扮是“浑身上下,尽穿缟素衣服”,缟素,白色;又自称“奴姓白”,可见其并非乌鸡。因此,“鸟鸡”似当作“白鸡”。

10 《风月瑞仙亭》:虽有侍妾,姿性狂愚,语言妄出……

姿,诸本均校为“资”字之误。按,“姿”通“资”,为“天资”之义。宋文天祥《集杜诗·长子诗序》:“予二子,长曰道生,姿性可教。”《明史·隐逸传·孙一元》:“一元姿性绝人,善为诗,风仪秀朗。”

11 《快嘴李翠莲记》:四时八节,不段香烟

段,诸本校为“断”字之误。按,“段”通“断”。《释名·释言语》:“断,段也。”《广韵·换韵》:“段,分段也。”段注:“后人……以段为分段字,读徒乱切。分段字自应作断,盖古今字之不同如此。”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擒庞涓》:“于是段齐城、高唐为两,直将蚁傅平陵。”

12 《快嘴李翠莲记》:蚕桑茂胜,牛马挨肩

胜,诸家校为“盛”字之误。按,“胜”自有“盛”义。《管子·治国》:“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素问·逆调论》:“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宋吕本中《紫微杂说》:“利害之心薄,义理之心胜,爱己及物,熏然慈仁,其心休休焉。”

13 《快嘴李翠莲记》:翠莲祝罢,只听得门前鼓乐喧天,笙歌咶耳,娶亲车马,来到门首

咶,谭本、石本、程本校为“聒”字之误。按,“咶”表“声音嘈杂刺耳”义时同“聒”。

14 《快嘴李翠莲记》:本宅亲人来接宝,添妆含饭古来留

含饭,程注:“当时婚礼习俗。”刘坚《近代汉语读本》以为是话本故意插入丧礼内容,是民间文学的诙谐调侃手法。按,婚礼中的“含饭”是古代婚礼中的一道程序。即新娘进夫家门时含一口夫家派人送上的饭,表示成为夫家人。《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七回:“到守备府中,新人轿子落下,戴着大红销金盖袱,添妆含饭,抱着宝瓶,进入大门。”白维国《金瓶梅词典》已收录该条。[8]这一婚俗应是源远流长,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中的安学海是个主张恢复古礼的人,他儿子与何玉凤举行婚礼时即用此礼:何姑娘坐在轿中,“张姑娘又把个苹果送在他嘴边。姑娘被盖头这一捂,捂得一心的心火,正用得着,便大大的咬了一口,还要再吃,却早拿开了。”(第二十七回)但这一古礼起源于何时尚有待进一步考证。

15 《快嘴李翠莲记》:撒甚帐?撒甚帐?东边撒了西边样

样,高云海、刘志军《〈清平山堂话本〉校议》以为“漾”字之误。[7]按“漾”本水名。“样”当通“扬”,拋掷。《乐府雅词拾遗下·南歌子》:“偏他不肯大家行,样下扇儿拍手引流萤。”元乔吉《折桂令·荆溪即事》:“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扬”条:“扬,犹拋也,丢也。……字亦作漾。……漾亦作样。”[9]

16 《快嘴李翠莲记》:谨(尽)着伯伯和我嚷,你又走来添些个

着,原作“自”,乃“着”字俗字脱落上面一提而成(此书“着”的俗字大多为“自”上加一提的写法)。此处诸家均径录并失校。又,本书《羊角哀死战荆轲》:“角哀捱着寒冷,半饥不饱,来至楚国,于旅邸中歇定。”“着”原亦为俗写简省,作“自”。诸家亦径录并失校。

17 《快嘴李翠莲记》:不恋荣华富贵,一心情愿出家,身披一领锦袈裟,常把数珠悬挂

按上文有“说罢卸下浓妆,换了一套绵布衣服”语,故此处“锦”当作“绵”。

18 《张子房慕道记》:张良曰:“岂无罪过!臣思日月虽明,倘(尚)不照覆盆之下。三王向如此乎?”

程注:“‘向’字疑误。”刘瑞明以为“无”当作“有”,“三”字衍,“向”后脱“不”字。[10]按,“无”字似不误,“向”为一向、向来之义,亦不误。全句意谓:人非圣贤,三王岂能无罪过?臣思日月虽明,尚不照覆盆之下,况三王(能无罪过)乎?然三王一向如此(一向有罪过)乎?

20 《陈巡检梅岭失妻记》:我今得授广东南雄巡检之职,争奈路途险峻,好生艰难

得授,王文晖《〈清平山堂话本〉校点拾补》以为“除授”之误。[14]按“得+动词”可表“得以……”之义,如“得用”“得售”“得解”等。《太平广记》卷八二“郑相如”条引《广异记》:“相如今年进士及第,五选得授衢州信安尉,至三考,死于衢州。”《古今小说》卷十七:“此时绍兴元年,朝廷追叙南渡之功,单飞英受父荫,得授全州司户。”《二拍》卷十一:“且说满生到京,得授临海县尉。”

21 《刎颈鸳鸯会》:奉劳歌伴,先听格律,后听芜词……

格律:曲调。“先听格律”之“听”似当作“定”。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五:“奉劳歌伴,先定格调,后听芜词。”

22 《刎颈鸳鸯会》:本妇病中,但瞑目就见向日之阿巧支手某二郎偕来索命,势甚狞恶

支手,谭校:“此二字意义不明,《通言》作‘和’。”“但瞑目就见向日之阿巧交手某二郎偕来索命”日本汉学家入矢义高译作:“いつも目をつむるとすぐ、昔の阿巧が某二郞と連れ立って、命を取りに來るのが見えます。”[15]232虽未指出“支”为误字,但所译极是。按,“支”当为“交”之形讹字。交、支二字古籍互讹情况多见,详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支分”条、[16]169曾良《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 第四章 《古籍文字相通、相混述例》。[17]162-163交手,可指“联手(不一定是手牵手)、共同(合作)”。唐道宣《续高僧传》卷十八:“仁寿元年,追惟昔言,将欲建立,乃出本所舍利,与迁交手数之。虽各专意,而前后不能定数。”《大宋宣和遗事·贞集》:“道经磁、相二州,有宗正少卿宗泽劾奏王云有辱使命,乞诛之。云方欲辨明,而众军已交手杀之矣。”又清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卷四有“交手”条:“《南史·李安人传》:‘相者曰:‘君后当大富贵,与天子交手共戏。’”[18]1090-1091话本中的“交手”,《警世通言》改作“和”,词义类似。

23 《杨温拦路虎传》:弓鞋窄小,浑如衬水金莲;腰体纤长,悄似摇风细柳

悄,谭校:“当是‘俏’字之误”,程本亦改为“俏”。按“悄”为副词,与“浑”相同,即简直之义。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诮,犹浑也;直也。字亦作悄作俏。”[9]

24 《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妇女不见了莲女,却走到观音堂前,只见两个和尚铺着白蓝,抄化钱买灯油

“两个和尚铺着白蓝抄化钱买灯油”,入矢义高译作:“二人の和尚が白い粗布を敷いて、燈油の喜捨を求めております。”[15]74虽未指出“叠”为误字,但将“白蓝”译为“白い粗布”,极是。按,白蓝,当为“白叠”之误。“叠”亦作“疊毛”。《玉篇》《广韵》《集韵》均为后一写法。唐玄应《众经音义》卷十一“白叠”条:“《字体》 作‘疊毛’,古文‘罘求毛’同,徒颊反,毛布也。……”《字汇·毛部》:“疊毛,细毛布。《南史》:高昌国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纑,名曰白疊毛子,国人取织以为布,甚软白。今文疊毛作叠。”“疊毛”又作“氎”。《正字通·毛部》:“氎,他协切,外国细毛布。”因字从“毛”,故诸家均释曰“毛布”或“细毛布”,但据《字汇》及下文,实际上应该还是指木棉布。《史记·货殖列传》“榻布皮革千石”唐张守节正义:“白叠,木棉所织,非中国有也。”《慧琳音义》卷六十四“白疊毛”条:“疊毛者,西国木绵花,如柳絮。彼国土俗皆抽拈以纺为缕,织以为布,名之为疊毛。”佛教以“白叠”为纯洁之物。晋法显译《大般泥洹经》卷三:“是故不死离诸垢秽,譬如鲜好白叠,苏油所污。其实解脱则不如是,犹白莲华清净无垢。”

25 《曹伯明错勘赃记》:忽日倘都军来望谢小桃,小桃低低说与倘都军道……

忽日,诸家均校为“忽一日”。按“忽日”与“忽一日”义同。本书《五戒禅师私红莲记》:“忽日,云游至本寺,访大行禅师,禅师见五戒佛法晓得,留在寺中坐了上色徒弟。”

26 《夔关姚卞吊诸葛》:姚秀才散了中学,正在学堂中改工课……

工课,诸本以为“功课”之误。按“工课”不误,可指学生作业。例不赘举。

27 《夔关姚卞吊诸葛》:姚卞何如此之愚也!亦信之妄言!

“信之”之“之”,程注以为“此”字之误。按,“之”作代词,义为“此、这”。先秦已见。元张可久《朝天子·读孝女卢氏传》曲:“男子狂图,不养父母,反不如之二女。”

28 《霅川萧琛贬霸王》:李仁被其人威赫(嚇) 惊倒。众人至晓方散,看视李仁太守,已死,七窍内迸流鲜血

按上文述李仁夜坐待霸王,云:“是夜,身披重铠,坐列画戟,从者十余人,大张灯烛,坐于堂中。夜至三更,忽然狂风骤起……”,故“散”字误,当作“至”字。

[1]谭正璧校点.清平山堂话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石昌渝校点.清平山堂话本[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

[3]王一工标校.清平山堂话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4]程毅中辑注.宋元小说家话本集[M].济南:齐鲁书社,2000.

[5]韩秋白点校.清平山堂话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5.

[6]刘坚.近代汉语读本(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7]高云海,刘志军.《清平山堂话本》校议[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5):95-96,11.

[8]白维国.金瓶梅词典[K].北京:中华书局,1991.

[9]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M].北京:中华书局,1955.

[10]刘瑞明.《张子房慕道记》的校勘及时代讨论[J].文教资料,1999(4):98-106.

[11]徐中舒.汉语大字典(缩印本)[K].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5.

[12]徐时仪,等.佛经音义与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3]王继如.说“席帽”[M]//训诂问学丛稿.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14]王文晖.《清平山堂话本》校点拾补[J].古汉语研究,2003(4):86-88.

[15]雨窗欹枕集[M]//(日) 入矢义高译.清平山堂话本.东京:平凡社,1958.

[16]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7]曾良.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

[18](清)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C]//明清俗语辞书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话本
论“三言”宋元话本中的男性弱化现象
从《错斩崔宁》到《十五贯》
“二拍”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二拍”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看官”是什么官
杂剧《后七国乐毅图齐》与话本《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比较研究
从宋人语境看底本与话本的关系
文学史视野下的“话本”定义思考
《王派水浒·武松》话本与插图关系探微
论范宁先生的话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