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深层句法、语义、语用理据

2010-03-22 21:40李爽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动宾句法宾语

李爽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53)

“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深层句法、语义、语用理据

李爽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53)

“动宾式动词+宾语’’曾被邢公畹认为是“说汉语的人应尽量避开的句式”,然而近几年来,这种句式却在新闻报刊中频繁出现,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其实这一句式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上都是有理据可寻的。本文就以上三个层面展开了相关论述,试对“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流行给予一定的解释。

“动宾式动词+宾语”;句法;语义;语用;理据

“动宾式动词+宾语”句式日趋流行,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这种句式的产生,是历史地继承和发展古代汉语“动宾式动词+宾语”句式,吸收英语“动宾式动词+宾语”句式,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结果。这种句式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是其得以流行的原因所在。

邢公畹先生在《语文建设》1997年第4期发表《一种似乎要流行开来的可疑句式——动宾式动词+宾语》一文中认为“动宾式动词+宾语”的句式“现代汉语语法上是有的,但是为数不多,说明这是一种说汉语的人尽量避开的句式”。邢先生列举、分析了“起诉、援手、出台、出土、亮相、挑战、领先、重伤毁容、跟踪和解衣推食”等10个动宾式动词的15个例句,认为除“跟踪”外,其余动宾式动词都不能带宾语。

现代汉语除了“动员”、“关心”、“出版”、“出席”等极少数动宾式动词外,一般不再带宾语。但近些年来。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且来势较猛,并流行于新闻媒体当中,例如:

(1)最近他已脱离“正大”,签约茂福。(《大连晚报》1997.4.1)

(2)香港金融界在庆回归锣鼓声中抢滩浦东。(《光明日报》1997.7.10)

(3)李亚鹏担纲主演央视版《笑傲江湖》。(电视节目解说词)

(4)外商争相“攀亲”山东农业。(《中华工商时报》2007.7.18)

(5)“黄金周”升温云南旅游经济。(《人民日报》2007.5.2)

例中的“签约”、“抢滩”、“担纲”、“攀亲”、“升温”在现代汉语中按传统句法规则一般不能带宾语,用到他们时,往往用于句尾,而把动作对象、处所等与介词组成介词结构放在动词前。如例(1)中的“签约”要说成“与茂福签约”。而例子中的这种表达简洁而别致,受众不仅能能接受,且效果还很好。在现代汉语里,“动+名1+名2”这种结构形式,虽说早已存在,但它的大量出现还是近些年的事,对于这一现象,分析讨论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的语义、语法特征,揭示其简洁经济、突显焦点、均衡匀称的语用价值;如果从三个平面即句法、语义、语用的角度加以考察,就会对其有进一步的认识。

一、句法层面的考察

从句法上来讲,“动宾式动词+宾语”之所以可以被接受,有语言内部的因素,包括语法规则的层次性、动词结构对句法结构的影响。

1.从语法规则整体上看,动宾式动词不能带宾语这条语法规则以前是强制的,但现在它开始列为选择性的。表现是此类句式一般不出现在民众口语,而是大多数应用于新闻语言中。这就牵涉到语法规则的层次性问题,即一条语法规则可以变化或充实到语法中去,只是因为它仅适用于一种语体。“动宾式动词+宾语”可行性的语法规则不适合于一般语体,而却在新闻语体中找到了立足点,所以具有了很强的生命力。

2.从句法结构上来说,传统上动宾式动词不能带宾语的主要原因是动词结构对句法结构的干扰。动宾式动词的内部结构是“动+宾”。一般不能再带宾语,避免“动+宾+宾”形式。而随着语言成分的发展与变异,动宾式动词后的宾语成分逐渐可以被接纳,这似乎可以从动宾式动词的词化程度上来分析。

词化程度是对语素组合的整体性、定型性,也就是作为词的资格的衡量。词化程度高意味着参与组合的语素结合得很紧密,只能以整体的方式被运用。这样,词化程度越高。词自身的结构越不容易被使用者意识到,动{|日内的宾语对动词外的宾语干扰就越小,动词也就越能顺畅地带上宾语。

有些动宾式动词在汉语由单音节向多音节演变过程中词中单音节语素独立性还未完全消失,这就在语感上造成动词介于短语与词之间的感觉。语感近乎短语的,词化程度弱些;语感近乎词的,词化程度强些。词化程度高的动宾式动词内部结构紧密。凝固性强,意义整体动作非“动”与“宾”的简单相加,而是很抽象,这就在语感上使得“动宾式动词+宾语”显得理所应当。这与吴锡根所说“VO内部语素的独立性跟VO的及物性成反比”①也相吻合,吴文的“VO”代表动宾式动词,“V和O的独立性越强,及物性会越弱;V和O的独立性越弱,及物性反而越强”。

二、语义层面的考察

从语义层面看,只有先具备了带宾的语义要求,才可能有带宾的语法事实。动宾式动词带宾语后价位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一价动词变为二价动词。为了保证语义的完整,动宾式动词在带上了已经占据了主语位置的支配性论元之姚,还要再带上一个支配性论元,否则,它的词汇意义所表示的行为动作将是不完整的。而且动宾式动词与宾语的语义关系也有特别之处。

一般动词与宾语的语义关系多种多样,在语义上是多项选择的关系。以动词“吃”为例,其宾语的语义角色可以是受事(吃冰棍儿)、与事(吃病人)、工具(吃大)、处所(吃食堂)等。而动宾式动词与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有其特殊性,尽管它们之间有着施事、受事、与事、使事、处所等多种语义关系,但就某一个词来说,动宾式动词与宾语的语义关系几乎都是单一的,即在语义上它们是单项选择关系。

比如“毕业”、“复员”等词只能带施事宾语,“立足”、‘扎根”、“逐鹿”、“置身”等词只能带受事宾语。“出土”、“出版”、“进口”等词只能带使事宾语。动宾式动词与宾语语义关系的单一性也许就是动宾式动词带宾语不是普遍现象的内在语义上的理据。

两个语言单位之间只有存在语义、语法联系,才能组合在一起。在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诸如下列的错误:

(6)这是我第一次见面你。

(7)那个男人终于结婚了我的姐姐。

(8)我有时候不得不撒娇母亲。

(9)他是为了摆脱她而赎罪父亲。

(10)那天,我先拜年了张老师。

(11)当罗娜鞠躬观众的时候,全场响起了掌声。

很明显这是受母语影响造成的。“见面”“结婚”,有[+关系]的语义特征,要求它的主语是联合结构或两个、多个的群体,而且产生“相互”的含义,如“小张和小王~、他们俩~”等。(6)(7)不通是因为不符合动词的语义要求。当然还可以用介词“与”将表对象的成分引进,充当介词的宾语“这是我与你第一次见面”、“那个男人终于与我的姐姐结婚了”。“撒娇”“赎罪”“拜年”“鞠躬”,有[+向某人]的语义特征,也就是说它们分别与“观众”“母亲”“父亲”“张老师”有一定的语义联系,有可能带宾语。然而这种语义上带宾语的要求并不意味着语法上一定能够实现。

三、语用层面的考察

有学者统计过“九十年代能带宾的动宾式动词比八十年代增加了一倍多”。可见这一结构颇受社会欢迎,那么“动宾式动词+宾语”何以呈现如此大生命力?更为重要的原因恐怕与它语用上的特殊表达效果分不开。

1.表达的简洁契合了新闻标题、口号等的语言经济的要求。如下例:

(12)香港喜多来集团热心投资内地。(《光明日报》1997.7.30标题)

(13)京九文化列车艺术团放歌兰考。(《光明日报》1997.4.14标题)

(14)洪金宝力作《警界威龙》登陆达州荧幕。(《达州广播电视报》2001.2.22)

(15)《卧虎藏龙》、《花样年华》扬威英法“奥斯卡”。(《达州晚报》2001.2.28)

例(12)中的“投资”如果不带宾语,就只能改成“在内地投资”,例(13)只能是“在兰考放歌”,例(14)只能是“在达州荧幕登陆”,(15)只能说“在英法‘奥斯卡’扬威”。这样如果加上介词再引入宾语,不仅句子加长,而且读来拖沓平缓,缺乏力度。有的“动宾式动词+宾语”结构的对应句式不仅需要加介词,还要增加动词。如:

(16)求解药学研究最大值(《光明日报》2008.10.23)

就要变成“对药学研究最大值进行求解”。可见,“动宾式动词+宾语”结构简洁,表达有力,一气呵成,没有松懈感。它与新闻语言的表达要求可谓“珠联璧合”。

2.它有陌生化的艺术表达效果。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俄国作家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陌生化”就是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到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感受活动。

动宾式动词再带宾语时,在语义上属于超常搭配,从而产生形象生动、出乎寻常的变异美效果。如:

(17)品位西服(《光明日报》2008.9.1)

(18)工厂抢滩广电业(同上)

“品位”要求搭配食品义名词,把“西服”直接加于“品位”后面,组成超常搭配,化理性为感性,产生的变异之美也较后者强烈。“抢滩”亦能开启读者联想,本指作战时抢先占领有利地势,这里用其比喻义,指抢先占领广电业市场,展现了立体世界。

3.形式和谐,音节悦耳可以说是“动宾式动词+宾语”带给读者的视听感受。

汉语青睐四音节短语,于是动宾动词在带宾语时,特别爱取双音节的名词作其宾语,产生相当一部分“2十2”式的格式,如:

(19)歌星毛阿敏重反歌坛亮相荧幕。(《人民日报》2000.5.12)

(20)就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也忐忑不安地担心自己无缘奥运。(《羊城晚报》2003.3.2)

四音节“亮相荧幕”与“无缘奥运”都在语感上分为两拍,动词一拍,宾语一拍。这是由动宾结构本身特有的支配与被支配的语义关系所决定,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气势。

4.“动宾式动词+宾语”的动词动感突出,有力地表达了句子的突显信息。

用于这一句式的动宾式动词或是旧词语的新用,或是新产生的词语,如“罚跪”、“控股”、“投诉”、“转岗”、“应聘”、“下海”、“接轨”等。它们如果带上宾语,会使句子的信息因为动词的新颖而得以突显。如:

(21)瑞进公司女老板罚跪中国员工。(《青年文摘》1997.7.1)(22)中式快餐挑战麦当劳。(《人民日报》2008.2.10)

“中国员工”、“麦当劳”这些宾语成分位居句末,成为全句信息的高峰,有“惊堂木”式的表达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提高信息的清晰性。

对于“动宾式动词+宾语”这一现象,从三个平面即句法、语义、语用的角度加以考察,可以对其流行性有进一步的认识。

[1]刁世兰.受事成分的句法投射[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杨琴.汉英动宾结构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3]张伯江.施事和受事的语义语用特征及其在句式中的实现[D].复旦大学,2007.

[4]郑国平.汉语动宾优势结构的优选论解释[D].安徽大学,2007.

[5]曾娟.“上/下+N”结构的多角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章永林)

Deep Syntactic,Semantics and Pragmatic Motivations of"Vt+O"Structure

LI Shuang
(Jiangs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Wuxi,Jiangsu 214153,China)

The structure of"vt+O"once regarded by Xing Gongwan as the sentence pattern which should be avoided by the people who speak Chinese as far as possible.However,in the last few years,this kind of sentence pattern actually presents in news publication frequently and has aroused the interest of linguists.In fact we can fi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from three angles of syntax,semantics,and pragmatics.This article has launched the elaboration on the above three aspects,trying to explain the popularity of"vt+O"structure.

"vt+O"structure;syntactic;semantics;pragmatic;motivation

H083

A

1008—7974(2010)01—0015—03

2009—09—26

李爽(1978-),女,吉林磐石人,硕士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现任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动宾句法宾语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宾语从句及练习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救火”带标记动宾对象式结构语用认知分析
动宾结构中动词虚化的认知阐释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