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础VFP》课程的教学设计新思路

2010-03-23 03:44牛凯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10年7期
关键词:表单基础数据库

牛凯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北京 100018)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数据库基础》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该课程对在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上有着至关重要作用。

数据库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数据库还分别有不同的版本。如早期的面向过程式数据库dBASEIII、dBASEIV、FoxBASE+、FoxPro for DOS、Fox-Pro for Windows,现在使用的是面向对象式的数据库Visual FoxPro6.0、针对大型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Oracle、网络功能强大的数据库Delphi、Power Builder、SQL等等。但无论哪一种数据库,他们的基本原理和基础内容是一致的,只不过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各有不同。

1 对应的岗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数据库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论是公司或大型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需要使用数据库来存储数据信息。如证券行业、银行、销售部门、医院、公司或企业以及国家政府部门、国防军工领域、科技发展领域等。

学生学习了《数据库基础VFP》后,对应的社会岗位较多,从事的工作范围也比较广。将来去工作单位,从事相关工作时,不是从零开始。

本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操作,能够利用VFP完成小型、初级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初步具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开发的基础和能力,为将来使用应用软件、维护应用软件、开发应用软件奠定基础。

2 本课程旧设计思路的问题和新的总体设计思路

2.1 改革原因

《数据库基础VFP》由于课程安排、教师、机房等原因,在具体教学时,存在一定问题。

2.1.1 对学习《数据库基础VFP》要求

在学习《数据库基础VFP》之前,应掌握《计算机基础》和《C语言》等专业基础,对计算机的常用操作和基础编程语句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学习《数据库基础VFP》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2.2.2 理论与实践

由于在实际课时安排上,理论多于实践这使得学生动手机会少,而且每次上机辅导,尤其是对于大班教学,教师无法保证辅导到每一位学生,而长此以往,会给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造成的问题越来越多,而在教学继续新课的情况下,学生会听不懂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在教室,老师讲解理论,演示操作,在机房,给学生布置相关上机练习。而部分学生不能将课堂的内容应用于实际上机操作中;有些学生只能模仿不能变通,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理解课堂所学内容,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所有上机练习。

2.2.3 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上不能给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学习目标框架。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性地把每节课的内容分散记忆,不能建立整体概念。而且对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完后更不知如何应用。

还有教师在课堂组织、评价等环节中出现“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中心地位。

基于上述原因,作者对《数据库基础VFP》旧的教学设计思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

2.2 改进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状况,深入到企业的实际岗位中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统计,对能力进行了再加工,在实际教学中强调以工作过程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手段,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注重互动,融教、学、做于一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使学生真正掌握数据库基础VFP的专业技能,以满足岗位需要。

2.3 新的总体设计思路

本课程从企业中提炼出二个项目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融于实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岗位对工作技能的要求。

表1列出了《数据库基础VFP》新总体设计思路的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

课程的两个教学项目是“教师管理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它们是相互独立的,也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常见的,易于学生理解。每个项目都包括了用VFP开发设计数据库所用的专业技能。第一个项目采用半学半做的方式,后一个项目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知识得到不断的巩固、深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也随着项目的循序渐进而不断提高。

通过这两个实际的教学项目,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数据库开发的基础和能力,不仅培养了学生规划、设计数据库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工作过程的规律,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工作方法。

在本课程新的总体设计思路中,还有一点不能忽略的就是互动教学。在教学中,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合理创设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教学氛围,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本课程互动环节设计思路

在《数据库基础VFP》中,加入互动教学,可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1 整体上的互动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为3年中专生开设的,他们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在16-18岁之间,学习能力较差,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所以,在本课程新的总体设计思路中,互动环节尤为重要的。

3.1.1 团队合作学习

在授课前,参照学生先前计算机课的学习成绩,以及个人的学习优势和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把成绩较好和成绩较差的同学安排成一个小组。这样,班里同学两两组合,科学合理地划分成了若干个小组,给每个小组编号,基础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

本课程均安排在机房上课,学生入座时不是随意就座,也不再按学号入座,而是按小组入座,这样方便学习讨论,相互监督,相互帮助。

表1 《数据库基础VFP》新总体设计思路的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

3.1.2 师生互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可通过提问、讲授、讨论、讲评等教学方法,也可使用一些教学辅助资源,如:PPT、视频、素材文件等,让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在提问中,教师设计问题巧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精心预设的问题,引导着学生有序、自然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在讲评中,教师能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注重信息的交流反馈。

3.1.3 生生互动

为了更好地发挥互动,除了师生交互外,更重要的是生生交互。在项目1每个任务成绩考核时,小组中的两人都要按时按量完成任务,如果只有组长一人完成,而组员没有完成,那组长就不能得到满分,这样,组长在听懂学会的基础上还要指导帮助组员,共同完成任务。同时,组长给组员一个课堂表现成绩,不能光靠组长帮组,组员也要认真努力,逐渐独立完成任务。

此外,在项目2中,两人要沟通交流,分工合作,每个人完成的任务对下一个环节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学习气氛会很好,效果也会很好。

3.2 学习活动中的互动设计实例

以项目1任务3中1.3.2表单的最后2学时为例,来阐述一下本次学习活动具体的互动教学设计思路。

3.2.1 学习活动描述

1.3.2 表单共8学时,最后2学时是表单的综合练习。使用页框技术对“学生管理系统”数据库基本数据进行查询,将学生信息与成绩情况分别显示出来。

3.2.2 互动设计实施过程

教学中,第一个环节是复习。复习中采用了讲授和提问的教学方法。复习上节课重点:巩固常用表单控件的使用,巩固表单控件的属性,熟悉表单的设计。在理论复习中,可叫学生来回答相关问题,教师点评,师生互动。

接着,拿出上节课项目教学的成果。成果1:选取“教师管理系统”中的“教师基本情况”表(如图1),设计一个可以显示表中数据的表单。完成制作后,效果如图2。

图1 “教师情况表”表

图2 “教师情况表”表单

这里的互动设计是提问学生,通过此例学习到了什么。学习重点是将表转化成表单,并对命令按钮编写Click事件

成果2:在完成的表单中,增加一个浏览窗口。完成制作后,效果如图3。

图3 增加浏览窗口的“教师情况表”表单

这里的互动设计提问同上,学习重点是在表单中增加了表格,可以浏览到更多相关信息。

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任务导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或兴奋点,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开端。任务导入中采用了讲授、提问和讨论的教学方法。导入问题1:如果将成果1、2的教师基本情况表换成学生基本情况表,同学们能否自己独立完成设计、制作任务。这对同学们来说都没有问题。导入问题2:如果能,请思考并小组讨论:如何将成果2分页显示,实现表单界面的拓展。完成制作后,效果如图4、5。

图4 “基本情况”页

图5 “浏览”页

这个问题需要生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学生得出或教师引导,要实现表单界面扩展就要用到页框技术。

下面进入教学的重点环节学习新课——表单的综合练习。首先教师介绍本次课重点:专业技能是:(1)熟悉表单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操作;(2)掌握VFP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步骤;(3)巩固复习表、数据库等相关知识;通用能力是:(1)培养模仿、逻辑和创新能力;(2)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3)培养互相帮助、团队合作的意识。

接下来教师讲授本次课任务:使用页框技术对“学生管理系统”数据库基本数据进行查询,将学生信息与成绩情况分别显示出。完成参考界面如图6、7。本任务的考核成绩满分5分,其中,任务验收3分(组长和组员都完成得3分),填写实训表1分,课堂表现1分(组长给组员打分,教师给组长打分)。

图6 “学生管理系统”“学生信息”页

图7 “学生管理系统”“学习成绩”页

然后,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怎么完成这个任务。该任务将任务导入中的问题1和2合二为一,在难度上提高了一些,不是单纯的模仿,还要考虑表、数据库、表间永久关系等内容。教师应与每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查看每组规划的制作步骤,记录下有代表性的小组。每组学生设计完成步骤后,教师让有代表性的小组发言,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最后教师再进行讲评、总结,明确本任务的制作步骤。

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学生来支配,各个小组要分工合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小组先要拷取共享素材,分析表间关系,建立“学生管理系统”数据库,建立表间永久关系。然后,利用VFP可视化编程,基本步骤:(1)建立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2)设置各对象属性;(3)编写方法及事件过程代码;4、运行并保存表单;5、修改表单。最后,利用表单查询“学生管理系统”数据库信息。在学生制作时,教师要给每个小组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果有三组及三组以上同学出现同一问题,教师要随时给全班同学穿插复习、讲解此问题,让其理解任务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辅导过程中,记录下有代表性的小组。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打开上交作业软件,让学生整理好文件夹,上传作业。交完作业后,教师打开刚才记录的有代表性的小组的作业,让该小组介绍或回答问题,其他小组进行提问或点评,最后教师再进行讲评、总结,明确本任务的每一个制作细节。

教学的第四个环节就是本次课小结、布置作业。

4 进行改革后,教学效果与以前的对比情况

表2 教学改革前后对比

5 结论

通过以上讲述分析,不难看出,《数据库基础VFP》采用项目教学法并注重互动,要比传统教学的效果好很多。很多学生向作者反映,觉得这门课很有用途,不是很难理解,而且很喜欢上这门课,其实,这都是教学设计改革后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沿用项目教学法并注重互动外,还要不断吸取别人优秀的教学经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学进行认真探索。

[1]杨聪、耿小芬.Visual FoxPro 6.0数据库应用案例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命题研究组.(2010二级Visual Foxpro笔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眼分析与样卷解析——二级VFP[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表单基础数据库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电子表单系统应用分析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浅谈网页制作中表单的教学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