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培训在急诊科新护士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运用

2010-03-23 01:05黄玉如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11期
关键词:头皮进针输液

黄玉如

我院是县级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门急诊输液统一管理,机构设在急诊科,输液≥300人次/d,其中 3岁内小儿约占35%,常规采取头皮静脉穿刺途径[1]。因工作需要,每年都有新护士(指新毕业、其他科轮转的低年资护士)被安排到急诊输液室工作,对头皮静脉穿刺生疏、基础差,也因此不能一次穿刺成功,使家长不满意而产生护患矛盾。为提高新护士的穿刺成功率,更好地满足家长需求,在多年实践工作中探索对新护士组织系统培训后,再进行临床操作,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 2008年 8月、年龄 1个月 ~3岁的支气管肺炎患儿 97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 53例,女 44例。随机选择2008年 10月、年龄 1个月 ~3岁的支气管肺炎患儿 10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 56例,女 50例。两组患儿及家长的有关资料(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文化程度、职业、与患儿关系)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让护士按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常规操作[2]。

观察组的护士将操作技术重点、护士的心理素质、家长及患儿的心理状态、周围环境等内容制成书面资料,并进行 2个月的培训,然后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不断进行指导和纠正。具体方法如下:

1.2.1 技术操作重点 (1)患儿体位选取要准确有效。患儿平卧头垫小枕,双手自然放身体两侧,护士坐患儿头侧,家长在患儿左侧。指导家长用双手掌分别抱住患儿头部两侧使固定不动,要穿刺的静脉暴露于最高处,同时其双前臂压住患儿双手及肩部不让乱动,上身前倾接触并轻压患儿身体,与患儿面对面谈话,降低其恐惧心理。(2)备皮时注意勿损伤局部头皮。头皮静脉上盖有头发,穿刺前要暴露血管利于观察和粘贴胶布。在使用剃刀进行备皮时,一定要固定好患儿头部,把需暴露的局部头皮绷紧,剃刀顺回心方向转动,备皮面积约 6 cm×5 cm,最好使用一次性剃刀,更安全卫生。(3)掌握穿刺技巧。护士左手腕按住患儿额部,拇指与示指绷紧并固定穿刺血管及头皮,右手拇指与示指持头皮针翼,针头斜面向上呈 10°~15°进针,持针翼时尽量握在它的前后边缘,不要握在针翼的上下面,这样易使针翼下面的示指抵住患儿头皮,使进针的角度过大,易穿破血管,操作不灵活。进针力度要轻,速度不要过快,特别是细小、弯曲、分支多、较短的血管。穿刺血管应从离心远端开始[3],不要在近心端穿刺,以保护血管的再次使用。(4)妥善固定头皮针。第一条带棉垫的胶布贴针梗,盖住针眼;第二条胶布贴针翼,调节好针头角度,必要时折棉签的棉头垫在针翼下面,避免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致液体不滴;第三条稍细长的胶布环绕针头交叉固定于针梗两侧;第四条胶布把头皮针软管摆顺绕一圈固定于穿刺血管旁,而且避开头发处粘贴;最后一条胶布将输液管远端固定于头顶头发或衣领上,使输液管避开患儿视线,也不易受到牵拉。(5)正确指导家长抱起患儿。要指导家长从患儿输液部位对侧抱起患儿,这样可防止患儿头部靠在家长怀里时弄坏穿刺部位,并把患儿一只手放于家长腋下,另一只手家长要手把手握住,保持穿刺部位及患儿的双手在家长的视线内,确保输液装置完好。(6)利用小儿模型练习。利用 HS6E高级婴儿头皮静脉穿刺训练模型,该模型仿真制作,若正确穿刺可见静脉回血,要求新护士利用业余时间不断练习,从中提高穿刺技术。(7)老护士加强带教。要求老护士避开输液高峰时段,先对患儿血管进行评级[4],将较明显静脉及家长配合较好的患儿,现场指导下让新护士穿刺,要求一次穿刺未成功,不得穿刺第二针,而让老护士亲自穿刺。

1.2.2 护士的心理素质培训[5](1)利用心理暗示提高自信心。护士自己要积极暗示产生自信心,不能未穿刺先胆怯,要排除一切杂念,沉着镇静,每天告诉自己是最棒的,那么在潜意识中就会慢慢地接受这种信息,有了真正的自信。(2)稳定个人情绪。护士的情绪往往受到家长的心态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碰到一针没成功时,家长情绪易激动,这时一方面进行道歉,一方面进行自我安慰,是自己技巧把握不好,还是血管确实难扎,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请家长抱起患儿休息一会儿,然后请其他护士帮忙穿刺。

1.2.3 注重家长及患儿的心理状态 (1)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注意仪容仪表,做到微笑服务,给家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取得家长的信任。(2)把沟通贯彻于操作的全过程。操作前护士要真诚地关爱患儿,哄逗、抚摸,向家长讲解需配合的方法,必要时给予示范,操作时万一穿刺失败,应给予真诚的道歉,不要怪责家长没有配合好及患儿不听话乱动,得到家长的理解,操作后尽可能表扬赞美患儿,送患儿到输液室,交代注意事项。

1.2.4 营造良好的穿刺环境 优良的环境能给操作者创造安全感,所以要选择光线充足、通风良好、操作方便的治疗室。请未排到的家长及患儿到等候室就坐,不要挤在治疗室。安静环境有利于护士保持沉着心境,即使没有一次穿刺成功也不会被其他家长见到,造成护士心理压力过大。对于特别不合作的患儿及家长或血管特别难扎的患儿可以放在最后穿刺,做好解释,在取得家长同意后,劝其暂行离开治疗室,就不会增加护士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1.3 观察指标

两组成功完成穿刺后发放调查表,向家长说明调查表的意义后,请其独立填写并当场收回,成功率为客观指标,分 1次成功、2次成功、3次及以上成功,满意度分 3个等级:一般、较满意、很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统计资料的成功率及满意度比较采用秩和检验。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比较(表 1)

表1 两组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比较

2.2 两组家长对护士满意度比较(表 2)

表2 两组家长对护士满意度比较(例)

3 讨 论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护士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与家长的满意度均有明显差异(P<0.05)。未经系统培训的护士在对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时,只想尽快穿刺到血管就好,对穿刺时患儿的体位、备皮的方法、穿刺的技巧、固定的时机以及家长抱患儿的姿势等技术手段掌握不好或不重视,备皮时患儿头部晃动就易损伤头皮致渗血,引起家长不满,也影响穿刺部位,操作护士心理过不去而产生紧张情绪;患儿头部虽抱紧但身体仍在晃动,护士没法进针或进针穿刺不到血管,都严重影响穿刺效果。因小儿头皮血管细、弯曲、短等特点,加上小儿不合作,头部晃动厉害,所以若按教科书中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的操作方法易造成失败,有时穿刺成功后针梗大部分在血管外,若头皮针固定不好也易致漏管。而由于患儿无意识和不协调的生理运动[6],即使穿刺成功并固定后只要护士和家长一不留神,患儿会乱抓输液针头部位胶布引起输入不畅或针头被拔出流血不止,需重复操作,增加患儿痛苦和护士工作量。

4 结 论

众所周知,3岁以内小儿输液时头皮静脉穿刺比四肢静脉穿刺更容易,操作更方便,省时省力,效率更高,在家长的看管下小儿四肢可自由活动,家长及小儿都乐于接受。近年来,我院门急诊小儿输液人数逐年上升,新护士也在成比例增加,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该院一项常规的护理操作,护士在穿刺时能否做到一针见血,是所有患儿家长期望的,也是减少护患矛盾的关键。但怎样对新护士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系统培训,提高穿刺成功率与家长的满意度,尚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提高。静脉穿刺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认为除了技术,还需操作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沟通能力,以取得家长和患儿的配合,同时注重营造良好的环境,只有四者皆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 刘秀荣.静脉输液最佳途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49.

[2] 刘雪琴,彭刚艺主编.临床护理技术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225.

[3] 唐菊莲.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管理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8,23(1):60.

[4] 李加宁,白金枝,张 玲.浅静脉血管评级与静脉输液穿刺质量管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1,8(6):56.

[5] 汤文决.系统培训在小儿浅静脉留置术中的运用[J].现代护理,2006,9:1993.

[6] 崔 焱主编.儿科护理学[M].第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

猜你喜欢
头皮进针输液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让头皮爱上做SPA
颈枕输液袋
选择性头皮扩张并应用头皮扩张皮瓣修复瘢痕性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