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电信级IT服务管理平台的远景规划及演进策略

2010-03-26 08:51高翔侯春森刘倩张春叶剑飞段森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0年8期
关键词:网管子系统运维

高翔 侯春森 刘倩 张春 叶剑飞 段森

(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北京 100032)

(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0)

当前,我国大型企业已经普遍发展到把“信息化”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的资源予以经营的阶段[1]。作为国内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更加重视信息化资源,并将自身发展战略从“移动通讯专家”的定位升级为“综合信息专家”或“领先的电信全业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而企业管理的“集中化、标准化、以及信息化”是实现这一战略转变的必要基石。其中“集中化”是核心、“标准化”是基础,而“信息化”是手段[2]。

管理信息系统部担负着中国移动企业信息网的建设和运营的重要责任,其管理也自然离不开这三大基石。当前的MIS网管系统对管理信息系统部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但是它离“集中化、标准化、以及信息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管理信息系统部需要把MIS网管系统建设成为“电信级的IT服务管理系统”,全面实现该部门日常管理工作的“三化”。

MIS网管平台的规划工作是根据愿景目标,结合内外部情况(诸如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以及中国社会的法律法规和发展趋势)、以及技术趋势,推导出目标架构,并制定出清晰、明确的计划。规划工作中将参考主流的企业IT架构的方法论[3]。

1 MIS网管平台的愿景目标

MIS网管平台的愿景目标十分明确,即“电信级的IT服务管理系统”。之所以强调“电信级”,这是因为在传统的电信网管,以及电信业务运营中,对电信设备、电信服务的管理可做到极大的保障设备及服务的可用性和易维护性。企业信息化网络的管理也要做到对被管元素及在其基础上的各项业务支撑的精准有效的控制,即所谓的“电信级”的IT服务管理。

该愿景目标进一步有3个方面的含义,即信息化服务活动全生命周期、多角度的信息化运营管理视图、以及遵循SOA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MIS网管平台远景目标

信息化服务活动全生命周期意味着该平台成为一个包含对需求、规划、设计、开发、测试、发布、运维等环节信息化活动所涉及的流程[4]及工具均有效支撑的平台,它可实现对信息化服务活动的全程监控和精细化管理。这实际上也迎合并拓展了电信运营的流程穿越活动的主旨。

多角度的信息化运营管理视图意味着为企业中不同层面的角色提供与之相适应角度的综合信息化运营管理视图。这些视图将庞杂的后台处理功能和信息对从具体运维人员到高层分析决策人员的透明化,使之能更高效、专注的开展自身的工作。这样的多角度视图也对应着电信运营的多样化服务组合创新的精神。

遵循SOA架构即以SOA作为MIS网管平台的架构,为实现IT服务的标准化、集中化管理提供信息化保障。这也迎合着电信运营中设备及服务的长期演进(LTE)策略的思想。

2 MIS网管平台的目标架构

借鉴业内主流的企业架构(TOGAF)思想,构建中国移动管理信息部MIS网管平台的总体架构,并从6个子架构(如图2所示)去规划和建设,有步骤、分阶段的实现“电信级的IT服务管理系统”这一愿景目标。

图2 MIS网管平台目标架构示意图

其中,“业务服务”提供MIS网管平台所承载的终端用户可理解的业务服务的说明。它由“流程活动”、“应用系统”所支撑。“人员组织”提供了维持MIS网管平台有效运作的人员组织的说明。它与“流程活动”相绑定。“流程活动”提供了信息化部门服务活动的流程框架的说明。它实现“数据信息” 逻辑上的动态流动。“数据信息”提供了MIS网管平台所有管理的数据信息的集中说明,它实现“应用系统”的信息的逻辑汇总管理。“应用系统”提供了“业务服务”、“流程活动”、“数据信息”的技术实现。“基础设施”为“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支持。

2.1 人员组织

人员组织子架构的目标是建立起体系化的IT运维服务组织架构。它具体包括两级信息化服务机构(总部、省级);三线完备的服务组织架构(一线服务台、二线运维团队、三线支持厂商);建制完备的二线运维团队(网络、主机、终端、安全等小组)。

2.2 业务服务

业务服务子架构是在传统的企业架构的思想上,结合SOA架构思想,所提出的一项子架构。通过该子架构,信息化部门可以维护管理信息系统部完整的对内/外的业务服务目录。业务服务目录为MIS网管平台提供了终端用户可理解的接口或视图。业务服务包将包括但不局限于:信息化活动的流程电子化服务、IT资源的全过程准实时监控服务等。

不论业务服务目录中的服务由何种平台所支撑,它都会附带相应的服务水平协定(SLA),对该项服务的服务质量、服务时间等重要信息提供必要的说明。

2.3 流程活动

流程活动子架构提供了MIS网管平台所承载的企业信息化活动流程的结构化的组织。它完整涵盖信息化部门日常信息化活动的流程模板体系,并具有周期阶段化和层次化两个最主要的特征。

周期阶段化体现为流程体系包括从规划、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发布、运维等周期阶段的流程模板。层次化体现为每一环节的流程模板会进一步包括子的流程,例如运维环节包括事件管理、故障管理、问题管理、请求履行等。

2.4 数据信息

数据信息子架构提供了对MIS网管平台最有价值的资产“数据信息”的逻辑上的统一组织、描述、以及实现规范等。目标的数据信息子架构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统一的、标准化的MIS网管平台的数据信息模型;

(2)灵活有效的数据隔离机制(地理、业务、组织等);

(3)符合国家数据安全标准;

(4)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数据信息库。

2.5 应用系统

目标的应用系统子架构应该是面向服务的、组件松耦合的、平台独立性高的架构;它的组件分为功能组件和工具组件。这些组件各自又包括一些基本组件。例如功能组件中的流程执行引擎、告警信息采集、告警信息处理等基本组件。

基本组件通过门户组件的组合功能提供各类组合的业务或应用服务。例如问题管理流程套件、事件管理流程套件等基本组件可组合提供业务服务中的协同服务。组件之间的通信和事务及安全保障由企业服务总线(ESB)组件提供支持。

这些组件的实现将基于主流的,且不断趋于成熟的技术,同时尽可能做到平台无关,以适应未来IT基础设施虚拟化的发展趋势。

2.6 基础设施

IT基础设施子架构提供了硬件(主机、网络、存储),操作系统,以及中间件系统等支撑应用系统的基础设施的统一描述。

目标的IT基础设施子架构应该做到硬件、操作系统、以及中间件系统的一致化、标准化。一致化体现在将各类IT基础设施的产品提供商集中到少数主流的、影响力广泛的供应商上,并且精简产品型号,避免MIS网管平台的基础设施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标准化则体现为各类IT基础设施的产品必须是支持相关领域的协议、技术的标准或者规范,避免专有或私有的协议和技术的存在。

此外,目标的IT基础设施子架构还要支持计算和存储的虚拟化。

3 MIS网管平台的演进策略

为有针对性的弥补当前现状与目标架构的差距,本文提出了MIS网管平台的“三步走”的演进策略。

3.1 演进策略的第一步:奠定基础

3.1.1 第一阶段(2007~2009年)

这一阶段在人员组织方面的工作主要是体系的建立总部的运维组织管理办法。在业务服务方面的工作为梳理出已有的对内提供的业务服务目录。活动流程方面的工作包括建立事件管理等IT运维管理流程。应用系统方面的工作相对较多,主要包括如下。

(1)建立流程引擎系统;

(2)建立电子化的IT运维管理流程模板,以及实例化的流程;

(3)建立配置信息采集子系统;

(4)建立告警及性能信息采集子系统;

(5)建立配置管理子系统;

(6)建立事件处理子系统;

(7)建立门户子系统。

在数据信息方面的工作关注在实现数据信息的物理集中。而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作则是建立地理集中的、满足第一阶段计算和存储要求的主机、存储等IT基础设施。

3.1.2 第二阶段(2009~2010年)

这一阶段的人员组织方面的工作将包括体系的建立各省公司的运维组织管理办法,建立起两级沟通管理办法,以及建立起安全团队的工作规章和管理办法。在业务服务方面则是增加或更新服务目录。活动流程方面的工作为建立需求管理流程,同时通过优化、调整已有运维服务管理流程提高省公司的执行力。

在应用系统方面则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1)建立电子化的需求管理流程模板,以及实例化的流程;

(2)扩展配置管理子系统,支持中国移动配置管理模型;

(3)改造事件处理子系统,优化处理性能;

(4)扩展事件处理子系统,提升事件关联处理准确性;

(5)扩展门户子系统,实现与总门户的SSO集成;

(6)扩展IT运维管理流程,支持安全事件、故障的响应处理;

(7)建立安全事件、故障等信息采集子系统;

(8)扩展事件处理子系统,支持安全事件的处理。

在数据信息方面的工作关注在实现数据信息的按区域和角色的隔离。而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作则是扩容主机、存储等IT基础设施,满足第二阶段计算和存储要求。

3.1.3 第三阶段(2010~2011年)

这一阶段业务服务方面的工作为推出对外提供服务的服务目录,以及明确的SLA,以及增加或更新服务目录(运维流程效率报告、业务可用性报告等)。活动流程方面的工作为建立测试、发布管理流程,同时优化、调整需求管理流程,以提高省公司需求管理流程的执行力。

在应用系统方面则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1)建立需求管理子系统;

(2)建立电子化的测试、发布管理流程模板,以及实例化的流程;

(3)建立业务及应用系统KPI信息采集子系统;

(4)建立业务及应用系统KPI分析报告子系统;

(5)建立测试管理子系统;

(6)建立流程效率分析及报告子系统;

(7)建立性能处理子系统。

在数据信息方面的工作关注在实现数据信息的逻辑集中、物理分布。

3.2 演进策略的第二步:初见框架

该步骤中业务服务方面的工作为形成完整的对内和对外的服务目录(含SLA),并形成可定制的服务视图。活动流程方面的工作为建立规划、设计、开发管理流程,以及访问控制管理、风险管理流程,同时优化、调整测试、发布管理流程,以提高省公司对这些流程的执行力。

在应用系统方面则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1)建立电子化的规划、设计、开发管理流程模板,以及实例化的流程;

(2)建立规划、设计、开发管理子系统;

(3)建立企业服务总线(ESB);

(4)建立电子化的访问控制管理、风险管理流程模板,以及实例化的流程。

在数据信息方面的工作关注在实现按数据信息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数据库技术进行物理建模。而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作则将着手建立虚拟化计算池。

3.3 演进策略的第三步:优化提升

该步骤中活动流程方面的工作为:建立IT持续性管理流程;优化、调整规划、设计、开发管理流程以及访问控制管理、风险管理流程,以提高省公司对这些流程的执行力。

在应用系统方面则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1)扩展门户子系统,支持基于角色的门户视图;

(2)改造原有子系统,使之符合SOA架构,并挂接到ESB;

(3)建立电子化的IT持续性管理流程模板,以及实例化的流程。

在数据信息方面的工作关注在对数据信息的分类、分级保护的实现。而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作则继续推荐标准化和虚拟化工作,即采用统一的Web应用服务器中间件,并建立虚拟化存储池。

4 结论与展望

传统的IT网管从最初的网络系统管理(NSM)阶段,经历了IT服务管理(ITSM)阶段,正逐步进入到业务服务管理(BSM)阶段。同时中国移动作为国内最大的电信运营商,充分认识到传统IT网管与电信级IT网管的差距。因此本篇提出“电信级IT服务管理平台”这一远景目标,使得MIS网管系统能够对企业信息化活动做到全生命期的精细化管理。然后从中国移动MIS网管的“电信级IT服务管理平台”远景目标演绎出目标架构,并给出较为合理演进步骤,以指导MIS网管平台的后续建设。

[1]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2008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报告.2009年3月

[2]李跃.集中化、标准化.信息化集中管理的三大基石.经济日报,2009年11月

[3]赵捷等.企业总体架构-企业信息战略规划、治理和信息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OGC.ITIL v3.2007年6月

猜你喜欢
网管子系统运维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风电运维困局
给水网管的优化布置研究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
“五制配套”加强网管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