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传承小记

2010-03-26 05:17
市场周刊 2010年2期
关键词:桃花坞木刻美院

苏 晓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其不幸。”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琳娜》一书中告诉读者。南京十竹斋水印木刻日薄西山,貌露颓势。承继其技艺发展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却生机日趋盎然。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在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之下已经成为当今我国的几大年画产地之一,与天津杨柳青并称“南桃北杨”。2006年,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非遗目录,与苏州刺绣。昆曲一起,同为苏州的文化名片。

在日前举行的中华年画发展论坛上,与会者对苏州桃花坞通过与高校“联姻”的方式来传承民俗文化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陶思炎教授提出,年画也要创新发展。要向苏州桃花坞学习,在传承,保护,发展上下功夫,使年画艺术焕发青春。

非遗传承是人的传承

2001年,桃花坞年画社在苏州工艺美院开设培训班,是全国第一个归入学校的年画品牌。由老师傅传授学生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几年来培养出一大批年画新人,为这门传统技艺留住了血脉。苏州工艺美院举办桃花坞年画研修班,利用学院自身工艺美术教育的优势资源,通过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方式,每年遴选4名优秀学生进入研修班。研修班历年培养中的佼佼者又充实进桃花坞年画社,使桃花坞木刻年画得以薪火相传。

2006年,苏州建立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征集了一大批桃花坞年画的实物和资料,组建桃花坞年画传承工作室,组织专家编撰《中国民间木版年画集成-桃花坞卷》等。从2006年起,苏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专项资金每年都会拨款20万元扶持资金给博物馆。2009年,博物馆实际创造价值约105万元,除了20万元扶持资金,其余的钱则来自自身的创收。目前博物馆两位馆员孙一波、乔兰蓉经过了五年左右的磨练,已经成长为兼通画、刻,印三种技艺,并能独立完成作品的传承者,每人都已经带上了徒弟。此外,博物馆还开设年画习训班对10多位社会学员进行培养。

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

桃花坞木刻年画大师王祖德评价工艺美院这些年轻人的作品时用了“创新”一词,他说从题材到表现方式都有创新,赵本山的小品、苏州著名的舞蹈《担鲜藕》都上了作品,而且人物形象比较夸张。

对苏州工艺美院这样一个艺术设计院校而言,桃花坞木刻年画也有着其丰富的多重价值。一个艺术遗产,拥有了新的利用价值,也就等于拥有了新的生命力。一方面,学院将桃花坞木刻年画的造型元素,技艺技法等,与专业教育课程做了适度的渗透衔接,寻找到艺术设计领域中过去与未来之间的联系。如桃花坞木刻年画工艺技法被纳入学院装饰艺术系“民间艺术与现代运用”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另一方面,利用学院专业力量,设计,研发新的桃花坞木刻年画作品与桃花坞木刻年画延伸产品。如服装工程系和江苏省中法时装培训中心联合策划,以“桃花坞年画与丝绸”为主题,用现代的审美眼光将桃花坞木刻年画元素融入到以丝绸为载体的服装设计中,设计并制作了一系列丝绸服装。再如各系以桃花坞木刻年画为母题,以陶、瓷,铜,织物等材料为载体,设计开发出器具、服饰等几十种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延伸产品。

在市场中谋发展

在市场培育方面,目前年画作品离产业化的目标还很远,即便是如博物馆,年画社的专业机构,也缺乏广泛的营销渠道,只能依靠一些不成规模的平台进行销售,但这一切正逐渐向好的方面发展。他们采取的是“先人后市场”的路线。通过招收社会学员,与公益文化机构合作,和大中小学校联合办社办学,桃花坞木刻年画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所认识和喜爱。

这几年,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自产年画的销量以每年60%的速度在增加。桃花坞博物馆正在筹建的展馆有望于今年上半年开放,其中会有5个艺术馆专门用于年画展示。届时,博物馆将利用这一新平台,加强研究资源的积累和市场营销的力度。而桃花坞年画社也在山塘街开设了门市部,既展示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制作流程,又销售桃花坞木刻年画作品及其延伸产品。

在传统技艺难敌工业大潮的背景下,总结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有什么法宝。苏州桃花坞博物馆馆长王斌认为,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保护与传承依赖四股力量,即政府扶持,制作人才。作品研究以及市场开发。“好好弄,不是不能养活”,综观桃花坞木刻年画艺人的心态,桃花坞的新老艺人们也更为乐观。

猜你喜欢
桃花坞木刻美院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承研究
桌上盆景(外一幅)
家国情?家国梦
桑坤利作品选登
以木为纸 以刀为笔
为革命而“新兴”
乐志婷作品
用务实的态度、创新的方式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
张建霖
苏州桃花坞与日本浮世绘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