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在设计产品实现过程中应用

2010-04-03 11:04
电力勘测设计 2010年5期
关键词:环境因素设计院管理体系

刘 丽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北京 100120)

自从电力勘测设计院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简称QMS)认证以来,为适应市场竞争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近年又将认证范围扩大到环境管理体系(简称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称OHSMS)的认证。目前大多数的甲级设计院和部分供电设计院扩大范围进行三个标准的整合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一直以来在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如何在设计产品中应用总是成为讨论甚至是争论的话题。笔者在贯标认证工作实践中,与一些设计单位的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专业主任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体系负责人、国家注册体系管理审核员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对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如何在设计产品实现过程中应用有一些浅显的认识。

1 设计的质量特性中应该增加“环境特性”

根据现在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严格,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化,环境影响评价成为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的依据之一。在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要求和优秀评价中,控制环境排放的各种技术措施和方法以及取得的环境绩效成为关注重点。按照《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特性和质量评定实施细则》(DLGJ134-1997),电力工程设计产品质量评价中应体现七个质量特性,即: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可信性、可实施性、适应性、时间性,现在应该将要求提高到对社会负责任的角度,在这七个特性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特性,即环保性,以适应现行的设计产品的质量特性的优秀评价。

2 设计院贯彻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最应关注的重点

目前许多电力设计院均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三标)的认证审核并取得了认证注册证书。管理体系认证注册是一个市场行为,表明获证单位贯彻了三个标准,具有标准要求的管理能力,得到市场的信任,在招投标过程中成为加分因素,同时提升了企业形象。

获证单位在进行企业宣传时往往会提到本企业从何时开始贯标,何时获取了三标认证证书,以示本企业的管理是规范的,设计产品的质量是可靠,同时也是即安全又环保的。当然,这样的宣传是在允许范围内的,但是实际在贯标过程中,我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首先,三个标准的应用范围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电力勘测设计院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重点为产品实现过程,即设计过程控制(QMS 7.3)要求,环境管理体系的应用范围是活动、产品、和服务,即场界范围内的包括设计生产过程活动及其管理活动,同时也要求设计产品及相关的服务应符合标准的要求,即控制解决工程设计产品中将会产生的环境问题,故重点控制在运行控制(EMS4.4.6)和绩效测量(EMS4.5.1)。由此可以看出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应用范围基本是一致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应用范围,明确规定是针对生产活动中的人员,并非产品和服务的安全。而电力设计产品的重要的质量特性之一就是安全性,所以安全性的要求在电力勘测设计院就不仅要考虑生产活动本身,也要考虑设计产品, 在设计过程控制中,三个标准的应用范围都对其提出了要求。笔者认为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过程控制中,能够将环境管理体系的有关要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关要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产品的质量特性,使施工安装运行单位放心,承担了社会责任,使政府、顾客和员工均满意。

笔者认为贯彻三标可以有三个境界,其一,通过学习理解掌握标准的要求并建立整合管理体系,经过模仿式的运行控制,熟悉了解掌握标准的基本要求,并提供一定的证据,证明企业是按照标准的基本要求在实施管理,并使之规范化,通过认证审核获取认证证书,此为最基本的要求。其二,在上述基础上以设计控制为主线,充分考虑过程中的质量活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以控制自身的活动为重点。例如,考虑设计产品中的环境目标,外业活动中的环境因素及其相关的控制要求等,此为持续保持认证注册的基本要求。其三,关注产品的质量特性,将三标的要求在设计控制中有机结合,此为贯彻三标的真正意义。

目前大多数设计院做到了QMS以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为主线,EMS、OHSMS以不同的功能区域划分,对勘测外业、设计工代服务外业、总承包管理现场、办公楼区物业管理、机房、档案、出版、职工就餐等员工各类生产和管理活动,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的活动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分析适用的法规,并通过技术和管理等不同方法进行运行控制,做到了第二个境界。但是,第三个境界大多数单位想做到往往不清楚怎样才算做到。有说设计过程中的环境管理要求在质量控制中就已经包括了,有说设计过程中的环境管理要求在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时就已经解决了,还有认为在设计策划阶段制定项目的质量目标的同时制定环境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并将外业活动的因素识别和控制就可以了。各种探讨和争论从开始贯环境管理标准时一直没有停止过,哪种提法做法都不尽人意。笔者认为这些提法做法都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在设计产品和过程控制中如何贯彻环境标准的要求。

3 设计产品实施过程中主要考虑哪些环境管理体系的要素

笔者认为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的主线为:

环境因素的识别(EMS4.3.1)→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EMS4.3.2)→设立目标指标(EMS4.3.3)→运行控制(EMS4.4.6)→环境绩效的测量(EMS4,5,1)

这条主线体现了用过程方法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要求。目前,大多数设计院在控制各类活动时可以围绕这条主线,进行因素识别和运行控制,其实设计控制过程中仍然要求执行这条主线。

工程建设管理程序要求在工程设计的可研阶段均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出具环境影响报告。许多电力勘测设计院往往没有环评资格,故将环评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本单位只提出部分设备参数和技术资料,并且设计人员往往看不到正式的环评报告。所以认为有环评报告就能在设计产品中满足了EMS的要求的提法,显然不能满足主线的控制要求。有些设计人员认为环评报告是为设计审查时用,我们的工程项目设计在审查时均能通过,不存在环境管理的问题。这显然没有理解EMS不是一个绩效标准,而是以过程控制为原则,通过绩效测量证实过程受控的标准。

工程建设“三同时”的要求就是从项目设计时就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实现是以对环境因素的辨识为抓手,评价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了上述种种的探讨和解决疑惑,笔者认为在工程项目设计过程控制的策划阶段(QMS7.3.1)开始可以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一并考虑,主要过程主线为:

顾客对工程项目设计的要求(QMS7.2.1,EMS4.3.1)→工程项目设计策划(QMS7.3.1,EMS4.3.2,EMS4.3.3)→收资提资专业配合以及设计输入控制(QMS7.3.2,)→设计评审控制(QMS7.3.4,EMS4.4.6,)→设计校审控制(QMS7.3.5,EMS4.4.6)→设计输出的控制(QMS7.3.5,QMS8.2.4,EMS4.5.1)。

所以,在环境因素辨识评价表中,应该包括设计产品中的环境因素。按照EMS要求,不必针对具体的项目识别环境因素,而可以按照产品类型识别(EMS 附录A A3.1的要求)。在电力设计院可以按照设计的类型,主要为发电工程设计、变电工程设计、送电工程设计。尤其在变电和送电项目中,环境因素是有限的,主要有电磁干扰、工频磁场、工频电场、噪声和污水排放(针对变电站)。发电工程设计环境因素较多,环境敏感点主要为: 烟气排放、粉尘污染排放对周边空气环境的影响,废水的排放对流域水质的影响,对周围居民区噪声的影响,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土保持的影响,电磁及无线电干扰,未能综合利用的灰渣的堆放等。

对发电项目设计中的这些敏感点的识别,还应进行分级分析,将更细致更专业的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子的确定,应交给环评专业或环评单位进行,不必在环境因素辨识评价表中体现。

4 在设计过程控制同时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在上述主线中,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这里不再叙述,主要理解如何贯彻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

对环境因素的辨识(EMS4.3.1)可以结合顾客对工程项目的潜在的要求进行,这时除了考虑法律法规的要求,更要结合现行的国家环保政策的要求以及当地政府对环境排放的控制要求(EMS4.3.2 a)),通过对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进而完善对工程项目环境因素的识别(EMS4.3.2 b)),这阶段的过程控制是设计人员与环评单位共同完成。

环影响评价一般是在设计的可研阶段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可研阶段的设计输出之一。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进行环境调查、识别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影响程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的要求不改变或增加设计单位的法律责任。环评单位所做的环境报告的深度,有相关的规定要求。其中不仅考虑了具体的工程项目的各类排放问题(EMS 4.3.1),还会提出法律法规和国家、地方允许的排放指标,甚至有关的减排目标(EMS 4.3.2,EMS4.3.3),同时提出治理的措施和要求(EMS 4,3,1,EMS 4.4.6)。而这些措施和要求的实现,需要设计人员在工程项目设计中提出采用的何种技术方法和控制措施 (EMS4.4.6)。所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该作为初步设计阶段设计的依据之一,在设计策划中体现。同时在设计策划中还应体现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EMS 4.3.2, ),其方法可以借鉴、参照《规程规范技术标准有效版本清单》的使用(QMS 4.2.3),结合环评报告的要求设立环境管理的目标(EMS4.3.3)。在专业间互提资料的安排上,应该包括环保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提资及接收资料的安排,以确保环评中的控制措施在设计阶段予以考虑。在一些不做发电项目的设计院,没有环保专业的,可以在相关专业进行排放控制的考虑。例如,变电站设计中污水处理和消防水处理、水土保持等往往由土建专业承担,电磁污染预防和电气设备噪声处理由电气专业承担。

在设计过程控制中,设计评审和设计校审是关键的控制环节,设计质量特性的体现和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以及出手质量需要在此环节中加以控制。综合设计评审中主要内容为质量特性(QMS7.5.4),笔者认为还应加上“环境特性”和国家的政策要求,并考虑环评报告的要求( EMS4.4.6 b)有规定的按照规定进行运行控制)。在专业设计校核中主要以规程规范技术标准为依据(QMS7.5.5,QMS8.2.4),笔者认为还应以环评报告和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为依据,在专业设计校核中对设计报告中有关的篇章,以及相关的专业的设计文件进行校核控制(EMS 4.4.6,EMS4.5.1)。

在贯标的实践中,设计人员往往认为,这些要求我们已经做到了,在这些方面都进行了控制,只是没有认识理解到这里也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笔者认为这正是贯标的意义所在,可以将被动控制变为主动的控制,将个体能力变为整体有序和规范的行为,体现企业的整体水平,将被动绩效变为主动绩效。

5 结语

总之,设计过程控制中可以结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主线,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作为下一阶段设计的输入,按照环境排放控制措施的要求,在设计评审和设计校审中加以控制,以实现在“三同时”的要求。

在电力勘测设计单位中,只有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融入设计过程控制,实现产品质量特性的同时也实现其“环境特性”,才能真正声称符合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1]GB/T19001-2008/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

[2]GB/T24001-2004/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S].

[3]DLGJ134-1997,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特性和质量评定实施细则[S].

猜你喜欢
环境因素设计院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国贸工程设计院
国贸工程设计院
国贸工程设计院
论庭院花卉种植的环境因素
可靠性工程之环境因素分析与控制*
免耕播种实践及其对小麦生产环境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