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果”词的形成机制研究

2010-04-03 03:50李淑静
当代外语研究 2010年12期
关键词:外延发音语义

李淑静

(河南大学,开封,475001)

1.引言

“蛋果”词并不为大家所熟悉,它译自英语的“eggcorn”。需要说明的是,“蛋果”词可能是词,亦或短语,为了表述方便,我们统称为“蛋果”词。那么,何为“蛋果”词?2003年由美国语言学者Geoffrey Pullum(2003)首次使用“蛋果”词,用来指一种富有创意的语言错误。Viswiki(http:∥www.viswiki.com/en/Eggcorn)给出的定义是:一个“蛋果”词是一个具有特质的对已有单词或短语的替代,它同说话人的方言发音相似或相同。它的意义虽不同于原有的词或短语,但适用于同一语境。同时,“蛋果”词不同于文字误用(malapropism),因为后者没有任何意义。“蛋果”词通常涉及把不常见、过时或晦涩的单词替换为普通的或现代的词。有趣的是,eggcorn本身就是一个“蛋果”词,由acorn(橡果)演绎而来,表示一种与acorn形状相似的果实。有人将之描述为“有趣小诗及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综合表现”(Peters 2006)。“蛋果”词往往具有滑稽、可笑的效果。

语言学研究者对“蛋果”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议题主要包括“蛋果”词与词汇误传、误用或文字的通俗变化之间的区别,以及某个具体的“蛋果”词的产生过程及意义。Language Log等网站对此有集中的讨论(Liberman 2004)。另外,Chris Waigl在2005年建立了一个专门收集“蛋果”词的网站(http:∥eggcorns.lascribe.net/)。本文中对“蛋果”词的解释以及所引用的例子均出自该网站。

识解“蛋果”词可能与原有的词义或词源有关,也可能与原有表达常出现的语境有关(Reddy 2009)。其形成可以是对外来词的改造,也可以是相似领域中的替换等等。然而不论形成方式如何,达到的表达效果怎样,“蛋果”词可以用在和原有表达一样的语境中,例如用old-timers'disease(老年痴呆症)来代替Alzheimer's disease(阿耳茨海默氏症)。

显然,“蛋果”词和其原有表达之间存在一种联系,正是这种联系使得“蛋果”词得以生成并被解读。本文将在外延内涵传承理论的框架内(徐盛桓2008a,2008b,2008c,2009,2010),探讨“蛋果”词的形成动因,认为“蛋果”词同原有表达之间的联系其实就是对原有表达的外延与内涵的传承。

2.“蛋果”词的具体说明

Reddy(2009)将“蛋果”词分成两类:1)“蛋果”词在不同程度上同原词语义相关。如前文提及的oldtimers'disease;2)“蛋果”词同原有表达涉及的形象或事物有关。比如eggcorn一词就与acorn的形状和发音有关。我们来看以下例子(黑体部分是“蛋果”词,括号中是原词):

(1)There's nothing worse than reading a story in which every person you meet is either a coal-hearted villain or a pure sweet-blooded soul.(coldhearted)

句中用coal-hearted代替cold-hearted,略去cold词尾辅音d,表示黑心肠,在意思上与铁石心肠(cold-hearted)存在某种程度的共通之处。

(2)For the physical year ending June 2006,revenue hasbeen weak,and expenditure has been high,with most cash outflows going to our consultants.(fiscal year)

用physical一词替代fiscal,首先是两者读音接近,前者比后者多了一个音节。physical year和日期的“物理”属性有关,可用来定义与一般日历不同的评估年度,比如说财政年度。有人认为这一表达比喻性地利用“physical”一词中表示“与身体有关”的意义,表示日期的“自身”特性,从而同我们常用的日历区分开来。

(3)Dwayne kept on punching and kicking Damian until one of Damien's crew members came back with the gym teacher Mr.Croix who broke up the fight only to see that Damian was in the feeble position crying and bleeding on the floor.(fetal position)

如一人处于fetal position(常用的语境为to be curled up in a fetal position),这样说不仅描述其四肢和臀部的放置位置,还意味着一种极其虚弱和脆弱的状态。feeble在意义上与其接近,且在发音上也相似。

(4)My old 14″monitor went completely wrong and after a few years trusty service it finally gave up the goat,hence my need to find a new monitor for my little machine.(give up the ghost)

To give up the ghost是一个古老的习语,意为“死亡”。由之产生的“蛋果”词to give up the goat,Winterson(http:∥eggcorns.lascribe.net/category/english/idiom-related/)的介绍很有趣:古时人们主要以种地为主,没有什么财产。一个人如果有牲畜,特别是羊的话,他就会受到尊重。他死时就会把羊留给后代,“He's given up the goat”的意思表示“他死了”。这也许是对give up the goat这一eggcorn最有创意的解释了。

(5)He also wants women to drink a glass of skimp milk for a dash of calcium.(skimmed milk)

脱脂(skimmed)牛奶相对全脂牛奶脂肪确实有减少(skimp),两者存在意义上的关联。

(6)Picture this:a portly,dough-eyed,flaxenhaired lad making his screen debut in the horrific 1989 remake of“Lord of the Flies”.(doe-eyed)

有人这样解释dough-eyed:尚未完全成型的面团同单纯和质朴多少是有契合之处的。而doe-eyed正是表达了涉世未深及天真之意。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蛋果”词的形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表现在语音、结构(如构词)、语义等各个层面。这些“蛋果”词同样适用于原有表达的语境,并且更具创造性和想象力。

3.外延内涵传承说

Pullum(2004)认为,“蛋果”词的形成是人们“将所听事物同已知的词汇材料相联系而作出的富有想象力的尝试”。那么,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如何建立的?换言之,“蛋果”词怎样替换了现有的表达?既然“蛋果”词和现有表达是一个替换的关系,如果我们将原有表达表示为A,把“蛋果”词表示为B,两者的关系即为:A是B。当然,“A是B”表示两者可以用在同一语境下,B替换了A,但是两者之间未必是同一关系。对此,我们在下文详细说明。

3.1 “A是B”为什么可能

徐盛桓指出(2010:18),一个语句里的某个词语如涉及到“A是B”这样的表达,不管B为显性亦或隐性,就发生了“A与B”的传承(表示为(IN(heritance))。所谓“传承”,就是A把自己的外延、内涵内容分解为B1、B2、……,根据语境,选择一个涵项内容“输传”出去,并以能表征B的概念来承载,构成了“A是B”的表达。例如Alzheimer's disease(阿耳茨海默氏症)被替代为old-timer's disease,源于这种病是老年人疾病,因此,old-timer(老人)disease传承了已有表达Alzheimer's disease的外延。不过,总的来说,“蛋果”词所传承的主要是原有表达的内涵内容。什么是内涵呢?它是“包含了它所反映的对象事物的一切方面的内容”(徐盛桓2009)。外延则是这些内涵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外延可用内涵来识别,内涵可用外延来归纳。外延内涵传承说将一个概念的内涵内容概括成4个方面(徐盛桓2010:21):(1)结构和位置;(2)特征和属性;(3)来源和生成;(4)作用和功能。而这些内容构成了事物的类层级结构:从某事物所处的类层级结构看,就是据其内涵把该事物定位在一定的时空结构里。这样,每个概念可以有这四个方面的主要涵项,每个涵项又可能分出若干分涵项,每个分涵项还可能细分出若干支涵项,每个支涵项又可能进一步细分出若干分支涵项以及分分支涵项……这构成了一个在理论上难以穷尽的世界事物内涵内容的类层级结构。内涵内容的每个方面又都可以看成是一个范畴,对一个方面的细分则是这一认识的次范畴化,即在概念内涵的范畴化认识的基础上切分出其下位范畴的认知活动。次范畴将范畴内容更加细化与具体化。内涵内容的次范畴化(以及次次范畴化等)为思考内涵内容提供了许多的选项,为“A是B”的“替代”打下了语义基础。不过,一个表达的形成还会受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传统影响。由于“蛋果”词的形成更大程度上受个人经历和认识的影响,所以其是否能被接受还有其不确定性。这也是为什么在“蛋果”词数据库中,专门有“not an eggcorn”这一项,并说明理由。目前,该数据库共认定了630个“蛋果”词。

3.2 “蛋果”词的语义网络

“蛋果”词的形成同语音和语义是密切相关的。Leech(1983)将意义划分为七种不同的类型:理性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其中理性意义就是外延意义,而其他六种意义我们可以将其归类于外延内涵传承说所划分的内涵内容。在人们创造“蛋果”词时,会综合调动我们对一个表达的所有识解,主要利用的是一个表达所涵盖的所有内涵内容。Reddy(2009:19)用一个图表很直观地描述了词与词之间可能存在的种种关系:

?

从外延内涵传承说的角度,所有这些诸如同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同形异义关系等内容都是一个词或表达所具有的内涵内容,为“蛋果”词的生成提供了基础。例如:

(7)They call that(in political terms)“cognitive dissidence”,it's a dichotomy(usually affecting Idealists)between the ideal world and the cold stark dark reality...

在本例中,(cognitive)dissidence为“蛋果”词,原有的表达是cognitive dissonance。Reddy认为,dissidence替代dissonance,并使用在同一语境,这是多种语义关系作用的结果:dissonance(失调,不协调)同disagreement是近义词,而disagreement除了具有“不协调”的意义外,还有“不一致”的意义,而此意义又与dissidence同义,故而有了(cognitive)dissidence。但是,此“蛋果”词同原有表达尽管可以用在相同语境中,但其意义已发生转变。所以,正如前文所说,具体到“蛋果”词,“A是B”所表示的“替代”不一定是像我们说到“祖国的花朵”就意味着“少年儿童”那样“言此即彼”,而是有可能“旧瓶装新酒”,即在同一语境中表达相关但不相同的语义。

Reddy的分析细致、具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详细的“蛋果”词与其原有表达之间的语义网络图。但是,其研究的概括性不足,还未能洞察其形成的深层动因。下面,我们从外延内涵传承理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4.“蛋果”词的形成机制

如前文所述,“蛋果”词是将听到的东西同已知的词汇材料相联系而形成。“蛋果”词的产生同原有表达的发音关系也很密切。在“蛋果”词语料库中就专门列出主要由发音关系而产生的“蛋果”词,例如[l]发成元音(corn row—corn roll)、去掉结尾的[t]或[d](brand-new—bran-new)、增加[r](flawless—floorless)等。根据外延内涵传承说对内涵内容的分类,我们将与读音有关的内容归类于特征和属性部分。这样,一个“蛋果”词的形成同原有表达的发音、外延意义、语义关系(如近义、上下义等)、构词(如派生或曲折变化)或使用语境等都有一个传承的过程。下面用示意图说明下面例句中的“蛋果”词是如何形成的,并说明外延内涵的分解和内涵传承的过程。

(8)On Sunday morning(2:30am),a Mexican woman and her 19year old daughter got bloodgeoned to death here in Fremont.(bludgeon)

图1

这样,我们可以归纳出“蛋果”词外延内涵传承的两个阶段:第一,听到特定的词语或表达,确定要说的事物(其实是对A的推测,只有耳听,没有眼见),并根据语境,在恰当的外延下捕捉一个涵项;第二,将这一涵项“传”下去,至适当分支涵项,确定一个自然语言的概念来“承”载,即B,实现以B替代A,即在这一语境下“A是B”。

当然有些词语的传和承要复杂一些,有的甚至要查找词语的起源、隐含意义等。比如由brand-new衍生出“蛋果”词bran-new,恐怕不能仅靠发音特征来解释,还要追溯到十八世纪运输货物的习惯,即用麸糠来保护物品免受损害。而所有这些内容都是内涵内容的一部分,在“蛋果”词形成的过程中被传承。所以说外延和内涵传承是“蛋果”词形成的机制所在。

5.结语

“蛋果”词看似误用,其实是一种语言运用的技巧。我们只有深入了解到深层次的语言技巧及其运作机理,方能对之作出合理的解释,并创造性地应用于语言交际。“蛋果”词就是在内涵外延机制作用下人们的这种创造性的体现。

Leech,G.N.1983.Semantics[M].London:Penguin.

Liberman,M.2003.Egg Corns:Folk Etymology,Malapropism,Mondegreen???[OL].[2010-07-03].http:∥itre.cis.upenn.edu/~myl/languagelog/archives/000018.htm.

Liberman,M.2004.Eggcorn Terminology[OL].[2010-07-15].http:∥itre.cis.upenn.edu/~myl/languagelog/archives/000734.html.

Peters,M.2006.Word Watch:The Eggcorn—Lend Me Your Ear[OL].[2010-07-15].http:∥psychologytoday.com/articles/pto-20060214-000002.html.

Pullum,G.K.2004.You Can't Look Up Everything[OL].[2010-07-15].http:∥itre.cis.upenn.edu/~myl/languagelog/archives/000621.html.2004.

Reddy,S.2009.Understanding eggcorns[R].Proceedingsof the NAACL HLT 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toLinguistic Creativity:17-23.

徐盛桓.2008a.转喻为什么可能[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69-77.

徐盛桓.2008b.转喻与分类逻辑[J].外语教学与研究(2):93-99.

徐盛桓.2008c.隐喻为什么可能[J].外语教学(3):1-7.

徐盛桓.2009.外延内涵传承说——转喻机理新论[J].外国语(3):2-9.

徐盛桓.2010.“A是B”的启示——再谈外延内涵传承说[J].中国外语(5):18-25.

猜你喜欢
外延发音语义
语言与语义
关于工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再认识
入坑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爱情的内涵和外延(短篇小说)
Playing with h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Playing with /eI/
Playing with u_e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