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滤过型折叠人工晶体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2010-04-05 14:07郭登山王刚陈雪梅杨学真李瑛瑛
当代医学 2010年31期
关键词:非球面蓝光紫外线

郭登山 王刚 陈雪梅 杨学真 李瑛瑛

近年来,随着人工晶体植入术制作工艺和临床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白内障患者对改善术后视功能的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新型功能型人工晶体在临床被广泛应用[1]。以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为材料的硬性人工晶体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以丙烯酸脂为材料及加入黄色集团的蓝光滤过型折叠人工晶体及非球面人工晶体以其特有的优越性已逐渐被广大眼科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我院眼科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共完成256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植入蓝光滤过型人工晶体90例93眼,其中有80例83眼植入Acrysof Natural型折叠人工晶体,10例10眼植入Acrysof IQ型非球面人工晶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90例患者93眼,其中,男57例59眼,女33例34眼;年龄最大82岁,最小23岁,平均66.5岁;老年性白内障85例88眼,先天性白内障3例3眼,并发性白内障2例2眼;术前视力眼前手动~0.3不等。人工晶体选用Acrysof Natural型折叠人工晶体及Acrysof IQ型非球面人工晶体。

1.2 手术方法 在表麻下于12点处做巩膜隧道或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切口长3.2mm,于9点半位置角膜缘内1mm做一1.5mm长的侧切口,向前房注入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囊,3.2mm刀切透隧道口对晶体核进行水分离后超声乳化吸出,I/A头注吸残留皮质,再次向前房注入粘弹剂,向植入器内推入0.1ml粘弹剂,将人工晶体放入植入器内,再向植入器内人工晶体后推入0.1ml粘弹剂,用推注器通过植入器将蓝光滤过折叠人工晶体放入囊袋内,植入后人工晶体缓慢恢复成完整大小,吸出粘弹剂,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单眼包扎。

2 结果

本组90例93眼患者术后均无自述视物时亮度、颜色及对比敏感度异常等,术后第一天视力≥1.0者38眼,≥0.5者62眼,≥0.1者85眼,0.1以下者8眼;术后第一周视力≥1.0者48眼,≥0.5者78眼,≥0.1者93眼;术后一个月进行屈光检查仅有4眼出现+0.50D散光;术后有36眼有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及后弹力层皱折,大部分于术后3天内完全消失,少部分于术后7天消失。术后有1眼人工晶体后襻脱入前房。

3 讨论

对于各种类型的白内障患者,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后植入蓝光滤过型折叠人工晶体,不仅具有折叠人工晶体的手术切口小、术后散光小等优点,还可达到滤过蓝光保护视网膜、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目的。

蓝光对视网膜的损害:蓝光对视网膜特别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有害,这种有害因素来源于色素上皮对蓝光的吸收。有关研究表明,蓝光照射可导致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凋亡、凋亡继发坏死及坏死,其损伤程度与光照时间有关;蓝光照射导致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损伤过程与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色素C释放有关;线粒体膜电位可作为检测蓝光致人RPE细胞凋亡的早期指标[2]。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功能是营养和排泄代谢产物,它的损伤会对神经上皮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紫外线和蓝光对视网膜的损害是不容质疑的。

晶状体与蓝光: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眼晶状体核密度逐渐增加,颜色逐渐变黄,光线的透过率逐渐降低,并像滤光器一样滤过全部紫外线(UV-A和UV-B以及400nm以下光线)和波长在430~470nm的蓝光。白内障摘除后植入普通人工晶体仅能滤过UV-A和UV-B区间的光线。我们观察到刚植入普通人工晶体的患者经常会感觉视物时亮度增加,颜色更加鲜艳,特别是蓝色,而植入蓝光滤过型折叠人工晶体的患者则没有这种感觉。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材料的黄色硬性人工晶体已在临床使用多年。2002年在美国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学会上,有学者报道了具有与人工晶体相似的透光性,以防止术后蓝视症和提高对比敏感度为目的的Acrysof Natural型折叠人工晶体。这种人工晶体可有效吸收61%蓝光谱段,从而阻断色素上皮对有害蓝光的吸收,减轻眼组织的损伤[3]。本研究90例93眼患者术后均自述感觉良好,无一例出现蓝视症和对比敏感度异常等。

自然界的紫外线和蓝光能对视网膜特别是黄斑部分造成损害,人眼的角膜和晶状体能对这部分光线进行阻挡形成屏障,但白内障手术后这层屏障功能遭到破坏。目前的人工晶状体都加了紫外线吸收剂来阻挡紫外线,但对蓝光却无滤过功能,植入后患者可有眩光、蓝视等症状,另外有文献报道,植入常规人工晶体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机会增加,可能与蓝光长时间刺激视网膜损伤色素上皮有关。Acrysof Natural人工晶体含有0.04%的以共价键结合的载色集团,它比标准的UV人工晶体多滤过61%蓝光,能改善人工晶体光学特性,更接近人眼晶状体的自然状态,提供了一种视网膜保护。临床观察证实,植入这种人工晶体和普通人工晶体对比不会对色觉造成影响,对夜间视力也没有影响。但目前还缺乏临床证据证实其能减少黄斑变性的产生,仍需进行长期的观察研究[4]。

蓝光滤过型折叠人工晶体及蓝光滤过型非球面人工晶体以其独特的临床表现,术后良好的视觉效果,已被广大患者及眼科医生所接受。本研究所用的蓝光滤过型人工晶体均为Acrysof Natural型折叠人工晶体及Acrysof IQ型非球面人工晶体,为紫外线吸收性丙烯酸脂可折叠单片式后房型人工晶体。其特点:(1)材料与特性:为丙烯酸脂/甲基丙烯酸脂多聚体,其薄而柔软、生物相容性好,对组织刺激小,为适合在人体内长期植入的生物材料。(2)这种晶体在植入前可折叠,在植入器内可压缩卷曲,植入后可缓慢恢复成完整大小。(3)一体式人工晶体,其总长度13.0mm,光学直经6.0mm,襻倾角00。(4)蓝光滤过紫外线吸收性:蓝光滤过型人工晶体,为蓝光滤过性发色团的丙烯酸脂/甲基丙烯酸脂多聚体制成的人工晶体。它最大可能地保留了人眼对光线的滤过、吸收和通过的特性,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另外,关于具有蓝光滤过作用的Acrysof IQ型非球面人工晶体,作为一种新型人工晶体,除具有蓝光滤过作用外,更以减轻像差而提高对比敏感度,改善患者夜视功能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视觉效果,已逐渐成为白内障手术中重要的一种新型人工晶体。但由于该晶体价格昂贵,目前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尚有一定困难。

[1]何守志.正确认识单视矫正和双眼不同类型人工晶体匹配[J].中华眼科杂志,2008,44:1057.

[2]蔡善君,严密,毛咏秋,等.蓝光致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与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色素C的关系[J].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102.

[3]何守志.白内障摘除手术及人工晶体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05,41:708.

[4]王宁利,赵家良,谢立信.眼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48.

猜你喜欢
非球面蓝光紫外线
紫外线指数,提醒你保护皮肤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让人又爱又恨的紫外线
蓝光特别推荐
跟踪导练(五)6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航天相机非球面光学元件的离子束抛光工艺研究
非球面塑料透镜注射成型与注塑压缩成型工艺的对比分析
微小非球面纳米抛光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