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风险防范——基于江苏省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思考

2010-04-05 15:35杨远凯王翠波
对外经贸 2010年2期
关键词:东道国民营企业江苏省

杨远凯 王翠波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烟台信息工程学校,山东 烟台 261400)

一、江苏省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现状

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突破5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1%,达到559.1亿美元。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2008年的境外投资中方协议金额为63459万美元。其中民营企业更是发展迅速,在新批的232个项目中民营企业就有138个,占59.5%,民营企业的协议投资金额更是达到43761万美元,占68.9%。2005年大亚集团收购美国凯普公司。由红豆集团牵头,联合光明集团、益多集团、华泰投资置业咨询公司四家无锡民营企业在柬埔寨建立了江苏省首个境外经贸合作区。扬州亚普汽车有限公司将出资1100万美元在俄罗斯兴办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项目。

江苏省近5年共核准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项目近600个,投资领域除纺织服装、轻工、医药化工、机械、电子、家电等传统优势产业外,还出现了一批从事境外资源开发、技术研发的资源型、研发型企业。如2006年,无锡尚德以超过8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日本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MSK。2008年,无锡药明康德以15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艾普科技公司,掌握了其设在洛杉矶、亚特兰大及圣保罗的医药研发外包机构。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集团沙钢集团,不仅参股澳大利亚矿山项目的开发,并且斥资1.08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萨维奇河铁矿90%的股份。

民营企业不但产权明晰,体制灵活,而且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江苏省民营企业虽然不具备大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等优势,但是在需求多层次化、多元化的市场结构中具有特殊优势。民营企业的产品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具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特点;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又具有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特点。可以适应国际市场上对产品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的需求,灵活地捕捉信息,快速组织生产。

虽然江苏省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规模由小到大,涉及的行业逐步多元化,投资区域也逐步分散化,但是江苏省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中也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使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尤其是国家风险。首先,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自主研发能力弱。虽然有些产品具有价格优势,但是缺乏技术优势,进入低端市场容易,但是要想进入高端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次在投资方式上,主要以绿地投资为主,缺少兼并收购。投资方式过于单一,会增加投资的风险。第三,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而且由于企业知名度不高,融资很困难,一些金融机构往往不给予支持,在海外投资中遭受风险的可能性大。另外相对于国家扶持的国有大型企业,民营企业得到的支持有限,缺乏畅通的信息渠道,只能靠自身发展。

所以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中会面临更多的风险,尤其是国家风险。2004年,西班牙的烧鞋事件,大部分受害的都是民营企业。2005年,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就因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担心这一收购会危及美国的国家安全,而接受延期调查。2007年华为收购美国3COM公司因遭受国际安全审查而失败。一些东南亚国家存在严重的排华情绪,对民营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危害很大。

二、政府部门要发挥积极作用

江苏省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由于缺少对境外投资国政策、法律、环境等情况的了解,加之缺乏国际化经营人才,境外投资审批时间过长,企业融资渠道窄,融资难、贷款难等困难的存在,制约了企业在境外的进一步发展。

政府有关部门不但要在投资审批时为民营企业提供绿色通道,进行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取消境外投资的购汇限制,简化外汇资金的审查环节。而且还要针对民营企业建立各种服务、评估、担保机构。

(一)建立对外直接投资信息服务中心

江苏省很多民营企业如双马化工有限公司、通润集团、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等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感到最缺乏的就是对投资东道国当地政策、法律、环境等情况的了解。摩托罗拉在对中国投资之前,为了搜集政治,法律,环境等各方面的情况,调研费就花掉了1.2亿美元。对投资东道国和全球形势信息的了解,是规避国家风险的前提。而民营企业没有这样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没有通畅的信息渠道,所以江苏省政府应针对民营企业建立对外直接投资信息服务中心,利用自身的政治、资源和信息优势,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与指导。

首先,定期发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指南,设立专门的境外投资指南网站。利用江苏省驻外经贸代表处等各种海外机构,拓展信息收集渠道,广泛收集资料,主要是各国的各种潜在的危机和冲突,政治稳定性,重特大事故,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和各种法律法规的变动,当地人是否有排华情绪和各种可能引发国家风险的政治、法律、环境的变化。使民营企业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投资东道国有所了解。其次,组织开展江苏省民营企业国家风险管理论坛。为民营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可以让已经成功进行海外投资的民营企业介绍规避国家风险的经验。第三,帮助民营企业在海外建立行业协会。尤其是江苏省民企海外投资比较集中和比较容易发生国家风险的地区,如东南亚和非洲各国。建立一个海外投资企业、东道国国民和政府各方面交流的平台,加强沟通与了解,预防各种矛盾的累积和摩擦事件的爆发。尤其是在出现风险时能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由行业协会出面周旋解决。

(二)建立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评估中心

国家风险的发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在海外投资之前进行国家风险评估可以有效规避国家风险的发生。许多国家都有针对国家风险的评估机构,如美国的穆迪公司和标准普尔公司,英国的《欧洲货币》杂志等,但是民营企业目前与国际风险评估机构的联系还不畅通,要想获得有用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建立国家风险评估机构需要巨额的资金,但是民营企业往往无法承受从事这些活动的经费,所以只有由政府出资组织,建立江苏省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评估中心。

风险评估中心的建立,应该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风险评估机构的经验,结合江苏省高校的科研优势。在影响国家风险的各种因素中,应主要考虑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环境、两国的关系、文化因素,对各种因素给予不同的权重,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评分,定期发表国家风险评估报告。并且为有海外投资计划的民营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估,组织高校开展课题研究,进行可行性的研究和评估,帮助企业做出科学的决策。在投资过程中,也要跟踪调查,对可能发生的国家风险做出预警。

(三)建立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担保中心

海外投资防范国家风险,最重要的还是进行投资担保。国际上有很多投资担保机构,如国际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但是对江苏省民营企业而言,却不适合。首先,MIGA只对成员国中的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提供担保,所以在发达国家和没有加入MIGA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的投资是得不到担保的。其次,MIGA对投资者的要求很严格,江苏省很多民营企业的经营水平和投资状况达不到MIGA的要求,满足不了合格投资者的要求。还有就是MIGA的投资担保费用很高,平均保险费率约为2.2%,相对于美国的平均保险费率1.5%和日本的0.55%而言,这无疑会增加民营企业的负担。

许多发达国家有自己的海外投资担保机构,如美国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外国信用保险协会,加拿大的出口发展公司。中国也设立了自己的保险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但是中国信保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上述问题,并且中国信保只承担四种政治风险,对于多变的海外投资环境而言显然是不够的。而且我国的海外投资保险把投保人限定在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上,排斥了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

江苏省应建立针对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担保中心,为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国家风险担保。在对承保人的规定上不能太严格,要为中小民营企业考虑。在承保审批时,不但要注重本国利益,还要进行从投资者的诚信度、东道国的国家风险发生等级等方面审批。一旦海外投资遭受国家风险,由该机构给予补偿,然后代表国家替民营企业向东道国代位索赔。

三、民营企业自身要积极应对

(一)实施多元化、本土化战略

在政府积极行动的同时,江苏省民营企业也要积极行动起来,应对国家风险。首先在投资结构上,要尽可能采取多元化的战略,积极扩大从东道国企业和政府、国际金融机构等方面的融资力度,采取合作、合资的方式。这样不但可以解决民营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分散了筹资的风险,而且与东道国企业利润共享,风险共担,对东道国政府可能采取的任何政府干预行为产生制约作用。

由于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处理不好就会导致东道国滋生反华情绪,引发极端事件,造成国家风险。所以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应采用本土化的管理策略。增加东道国员工的数量,尤其是中高层技术和管理人员;在原材料采购上,优先考虑东道国当地企业;尊重东道国的风俗文化,宗教信仰;积极为东道国的发展做贡献。中兴公司就是一个很成功的运用本土化战略规避国家风险的例子,中兴公司在非洲投资时,就提出了融入非洲的长期战略。

(二)采取集群式发展模式

与其他企业比,民营企业还很弱小,单兵作战能力差,海外投资又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海外投资中抵抗国家风险的能力弱,所有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应采取集群式的模式。浙江的民营企业就构成了很多专业性的企业群落和专业化的市场,如绍兴的轻纺企业群落,义乌的小商品企业群落,2007年在瑞典建立的中国商贸城,在俄罗斯、尼日利亚、意大利、匈牙利等国建立的专业市场,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实现了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了海外华人的跨国经营网络。

作为商务部提出的一种新的对外投资模式,境外经贸合作区就是民营企业集群式海外投资的一种很好的实现形式。境外经贸合作区具有产业集聚效应,有政府的支持作为保障,而且有大企业集团的牵头和东道国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可以说在境外经贸合作区投资,是风险最小的,民营企业不用担心国家风险的发生。2008年正式奠基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由红豆集团牵头,联合光明集团、益多集团、华泰投资置业咨询公司4家无锡民营企业共同投资建设,使很多民营企业抱团去投资。

(三)适时采取撤资方式

在有其他解决方案时,企业是不会选择撤资的。但是当国家风险带来的损失大于继续投资所得到的收益时,做出撤资的决定是明智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撤资,出售、清算、脱离,不管用哪种方式,以减小损失为惟一目的。在放弃资产所有权时,有可能的话要尽量争取与东道国签订管理合同,保持经营管理的权利,继续盈利。

[1]熊小奇,郑小玲.论海外投资国家风险的防范[J].国际贸易问题,2001(5).

[2]聂名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分析[J].经济管理,2009(8).

[3]戚成栋.关于江苏省企业“走出去”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9(3).

[4]董琪,陈丽珍.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及对江苏省企业“走出去”的启示[J].江苏省商论,2009(1).

[5]周焯华,廖贤超.基于国家风险的跨国并购决策分析[J].软科学,2008(11).

[6]成善德.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国家风险问题探索[J].江苏省商论,2008(12).

[7]颜晓晖,聂名华.企业境外投资的政治风险及应对策略[J].国际经济合作,2007(7).

[8]杨丽丽,吕白,陈丽珍.江苏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研究[J].国家经济合作,2007(4).

[9]李春顶.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与我国企业“走出去”[J].国际经济合作,2008(7).

[10]聂名华,颜晓晖.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及其法律防范[J].当代亚太,2007(1).

[11]高勇强.跨国投资中的政治风险:西方研究的综述[J].当代经济管理,2005(3).

[12]童生,成金华.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经营的政治风险及其规避[J].国际贸易问题,2006(1).

猜你喜欢
东道国民营企业江苏省
江苏省交通图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江苏省政区图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晚近国际投资协定中东道国规制权的新发展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江苏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