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痔灵四步注射加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03例

2010-04-05 22:35李林芳李建业
当代医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消痔痔的肛垫

李林芳 李建业

环状混合痔常由单发、多发痔核逐渐发展到绕肛门一周,呈环状,中医称之为“花圈痔”或“莲化痔”。此痔病程长,病情重,治疗难度大,术后易产生并发症。我院自2003年以来,采用消痔灵四步注射加母痔区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0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3例,女50例;年龄23~65岁,平均41岁;其中静脉曲张环状混合痔61例,环状结缔组织混合痔42例;病程8~40年,平均25年。

1.2 药物 2%利多卡因、注射用水、消痔灵注射液。

1.3 方法 病人术前排空大小便,不必禁食,取屈膝左侧卧位,骶管麻醉成功后,常规络合碘消毒术野皮肤,铺无菌巾,在肛门镜下观察内痔的大小、数目、位置,看清直肠中下瓣,络合碘棉球消毒肛管和黏膜后以3:2:1(3份消痔灵2份注射用水1份2%的利多卡因)的消痔灵溶液进行注射治疗,分四步注射[1]。第一步:直肠中下瓣注射,针头穿过黏膜固有层时有突破感,注意不要刺入肌层,摆动针头活动无障碍,抽吸无回血,再推注药物,通常环状混合痔脱垂均较重,所以采取直肠中下瓣锯齿状一周黏膜下注射,可注射10ml。第一步注射的目的是使脱垂的黏膜与肌层发生粘连固定,使滑动下来的黏膜悬挂上去,恢复原来的解剖位置。第二步:痔上动脉区注射,一般以3、7、11点为重点黏膜下注射,每点约1.5~2ml,其余各点上下错开行环状黏膜下封闭,注射部位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防止形成环状疤痕性狭窄。第三步:痔区注射,注射于痔的黏膜下层和黏膜固有层。环状痔一般分界欠清,可按3、7、11点母痔区齿线上方进针,向上行扇形注射,共注射12ml,注意注射时针头仍穿刺在黏膜下,边退针边推注药液,至痔核膨起,血管清晰,在菲薄的痔表面黏膜上可见微细血管纵横其上,痔块膨大如水泡样。第四步:食指伸入肛内,在食指引导下,从肛缘外0.5cm处进针达齿线上内痔基底部边推药边退针至肛缘,进针点仍为3、7、11点,呈扇形封闭。目的是使洞状静脉吻合区发生纤维化,药物阻断内外痔交通,并使移位的肛垫复位、粘连、固定。注射后以食指纳入肛管内轻轻按摩注射区,使其药液分散均匀,避免形成局部硬结或坏死。四步注射结束后手术处理母痔区,若环状痔呈阶段性,可选择较大的2~3个痔核做外剥内扎术,若分界不清,选择母痔区行外剥内扎术。术式如下:母痔区外痔部分做“v”字形切口,切开皮肤后,剥离曲张静脉或增厚的结缔组织,上至齿线,下至外痔边缘,两外痔之间切口至少要保留0.8cm的皮肤,并对创面进行修剪,使创面对合平整,至齿线上0.5cm处,以止血钳钳夹,“8”字缝扎内痔部分,切除结扎线以外的组织。查肛管松紧度,若外剥内扎术后肛管口径小于两横指,任意选择肛门两侧的一方切口下行部分内括约肌剥离切断术,使肛门顺利通过两横指为度,可预防术后括约肌痉挛,预防肛管狭窄。查创面无活动性出血,放置肛管,创面加压塔型纱布包扎,“T”字带外固定,术毕。

1.4 适应证 Ⅲ~Ⅳ期环状混合痔。

禁忌症 (1)环状混合痔嵌顿坏死者;(2)糖尿病患者。

1.5 术后处理 (1)术后24小时内禁止排大便,24小时后可排便,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坐浴3~4次,浴后创面外涂湿润烧伤膏。(2)术后常规静脉点滴左氧氟沙星和替硝唑各100ml,连用5天。(3)术后当天卧床休息。(4)便秘者口服麻仁润肠丸,以防大便干燥。

2 疗效

对103例病人进行26个月至5年的随访,有2例病人术后有肛缘皮赘形成,1例病人术后11个月发现5点位痔脱出,给予结扎后愈合,无1例病人出现便血及便后环状肿物脱出。分不同时期在肛门镜下观察见原脱垂经注射过的黏膜平复固定,直肠黏膜恢复正常色泽,痔核萎缩,排便通畅。

3 讨论

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2]。可见肛垫属于直肠正常解剖的一部分,只有发生病理性肥大,合并出血、脱垂、疼痛等症状时,才需治疗。所以痔的治疗重点在于减轻或消除其主要症状,而非痔根治术。环状混合痔常由单发或多发痔核逐渐发展到绕肛门一周,呈环状,其病理表现为肛垫移位及病理性肥大,血管丛扩张,纤维等结构松弛断裂。根据近年痔的新概念,对痔的治疗原则(1)无症状无需治疗;(2)有症状,先治疗痔的诱发因素,如便秘、腹泻、咳嗽,进而通过调节膳食结构保持大便通畅等方法予以缓解;(3)对因黏膜受损而以出血为主要表现者,宜用直肠黏膜保护剂治疗;(4)如上述方法治疗无效者方可考虑注射或手术治疗,其原则是尽量对形成痔的肛垫组织不进行破坏性手术,对种类繁多的手术治疗方法中,目前认为符合上述原则(即不破坏或少破坏肛垫组织)的手术方式不多,轻者多倾向是向黏膜下注射硬化剂,使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黏膜下组织纤维化,使肥大脱出的痔在一定程度上萎缩、复位、固定,继续发挥肛垫作用。重者,一致性意见是废除痔的根治术,尤其是破坏肛垫生理功能的痔环切术。

基于上述治疗痔的基本原则,我们采用消痔灵四步注射疗法就是分别从肛垫下、痔动脉区、痔区等部位,视黏膜脱垂程度,分别注射剂量不等的药物,使肛垫固定,痔上动脉供血量减少,痔核萎缩;另一方面增加了痔核及根部与直肠壁肌层的固定作用,从而减轻或消除脱垂。四步注射解决了黏膜下滑的病理改变,并未破坏肛垫,保持了肛垫的完整性,但环状痔脱垂较重,为了进一步巩固效果,防止远期复发,我们在四步注射后加用了母痔区“V”字外剥内扎术,从根本上解决了重度脱出的痔组织,减少了痔的血供,这样巩固了环状痔的治疗效果,即解决了单纯注射的不彻底性,又解决了痔环切肛垫破坏的后果,对组织损伤轻,肛垫少许破坏,恢复快,疗效好,可防止远期复发。总之,由于该术式创面小,肛垫破坏少,术后创面愈合快,疤痕形成少,对肛管直肠的伸展性影响不大,减少了直肠顺应性的损害,所以术后排便不受影响。但需提醒的是,任何痔治疗后应饮水,改变饮食结构,多进膳食纤维,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防止腹泻,便秘,经常温水坐浴,保持会阴清洁,加强自我保健,细心呵护,才能巩固治疗效果,延长健康。

综上所述,该治疗方法疗效确切,痛苦小,疗程相对较短,值得推广。

[1]冯兰馨.注射外科学[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5:27.

[2]何勤.痔的诊断与治疗原则[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11):645.

猜你喜欢
消痔痔的肛垫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消痔灵治疗肛肠疾病研究进展
肛垫悬吊手术在重度痔疮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PPH与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产妇重度混合痔用消痔灵替代PPH行肛垫悬吊固化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内痔直肠下端黏膜环切吻合,肛垫悬吊术(PPH术)180 例的分析
HCPT微创术联合苦参敛疮汤综合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
PPH治疗重度痔的临床应用
∧形皮瓣痔核剥离注射肛垫固定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临床观察
中医外治嵌顿性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