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生殖亚健康 中医“以肾为本”

2010-04-07 08:05何清湖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亚健康生殖

何清湖,周 兴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专家论坛·

男性生殖亚健康 中医“以肾为本”

何清湖1,周 兴2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根据“男性生殖健康”概念以及目前对于亚健康诊断的诸多标准,首次提出“男性生殖亚健康”概念,从病因、症状(男性生殖细胞数量下降、性功能减退、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前列腺亚健康态)等方面作出分析,并从中医理论“肾藏精、主生殖”入手,阐述男性生殖亚健康的发生机制重在肾的阴阳失衡、精气不足,临床治疗应遵循“治未病”的思想,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肾为本”干预男性生殖亚健康。

男性生殖健康;亚健康;男性生殖亚健康;肾;中医

以往,谈到生殖、生育,人们总习惯于把女性作为目标人群,而忽视了男性在生殖、生育健康决策和行为方面所起的作用。直到2000年,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特别提出了“关注男性健康”的口号,并把每年的10月28日定为“男性健康日”,才填补了我国生殖健康工作“重女轻男”的空白。通过近10年来大力宣传普及男性健康科普知识,呼吁全社会关心男性健康,男性生殖健康问题不断深入人心。然而,随着亚健康概念的提出,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广泛运用以及国家卫生政策的前移,笔者认为今后男性生殖健康的发展将由以 “疾病”为主导走向以“预防”为主导,也就是说,男性生殖亚健康问题将成为以后男科学发展、研究的一个主流趋势。

1 男性生殖健康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生殖健康”概念,即:“人类及其个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与生殖(性)相关的机体结构、功能以及在生殖(性)行为过程中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完美和谐的健康状态,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健康。”根据WHO的概念引申,男性生殖健康的定义应当是:“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与男性生殖(性)相关的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在生殖(性)行为过程中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完美和谐的健康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健康。”基本内容包括:(1)健康和谐的性关系;(2)具有正常生育能力;(3)具有生育调节能力。性是生殖的基础,性健康是生殖健康的前提,夫妇享有满意的性生活是生殖健康的目标之一。但是,男性生殖健康不仅限于“生殖”与“性”,而是概括了不同年龄组的所有男性人群生殖健康,如儿童生殖健康、青少年生殖健康、成年人生殖健康以及老年人生殖健康等。

2 亚健康的沿革

20世纪80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提出,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又称灰色状态)。我国学者王育学等就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但目前对于亚健康概念的认识和界定还缺乏统一的标准,普遍的观点是指人们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低质状态及其体验,是处于欲病而未作的中间阶段[1]。包括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交往亚健康等。

关于亚健康的诊断标准,国外有英国1991年制订的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标准[2]、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94年修订的CFS标准[3]、日本的“过劳死”标准[4]等。国内也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亚健康症状判断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亚健康中医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笔者最近也组织编撰出版了《亚健康临床指南》[5]一书,提出了亚健康的中医学标准。因此对于亚健康概念、范畴、诊断、治疗等一系列问题仍需要深入展开研究。

3 男性生殖亚健康

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谈及男性生殖亚健康的很少,根据“生殖健康”概念的引申以及参考目前对于亚健康诊断的诸多标准,笔者认为:男性生殖亚健康状态就是指介于男性生殖健康与生殖疾病的不稳定中间状态,即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6个月以上的男性生殖(性)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而无明确疾病诊断,或有明确诊断但所患疾病与目前生殖(性)不适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状态。

3.1 男性生殖亚健康病因

男性生殖亚健康的发生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由于男性在生殖、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工作精神压力导致的过度疲劳、睡眠不佳、免疫力下降;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如酗酒能引起的慢性酒精中毒,导致睾丸萎缩、精液质量下降;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尼古丁、亚硝胺等,可引起睾丸受损、生精障碍;洗桑拿、蒸气浴等高温对睾丸生殖功能的影响;以及环境污染,各种化学物质、化学药物、杀虫剂、交通废气等等[6],均使男性生殖亚健康问题日趋严峻。

3.2 男性生殖亚健康表现

3.2.1 男性生殖细胞的数量呈下降趋势 据WHO 1993年调查报告:近半个世纪以来男性精子数量下降4~5成,精子密度亦较前明显减低。近20年来人类精子数量每年以 2%速度在下降[7]。Carlsen E[8]和 Giwercman A[9]等综合分析了1938~1990年全球21个国家公开报告的61篇文献结果,揭示人类精子数目在过去50年中降低了40%以上,从1940年的113×106/mL降到1990年的 66×106/mL,精液量降低 20%,从 3.40 mL降到 2.75 mL。Carlsen E等的报告在国际上曾引起极大反响,诸多的科学家和专业学术刊物发表了观点和评论。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每毫升精液中精子在1亿个以上,90年代减少到不足6 000万个,50年内男性平均精子减少了45%。张树成[10]等对我国1981~1996年间,成年有生育力男性精液质量检测报告的114篇文献,涉及39个省市的256份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提示:我国成年有生育能力男性,精子数目降低了18.6%,精子活动率降低了10.4%,正常形态精子降低8.4%,每次排精总数降低了26.2%,精液量降低了10.3%。表明我国男性精液质量也正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

3.2.2 性功能减退 明显的性功能减退,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也是男性生殖亚健康的一个重要表现。目前,还没有关于男性性亚健康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无法获得直接的数据资料,但是从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析,同样可以认识到男性生殖亚健康发生的严重趋势。男性性功能障碍包括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早泄、不射精等症,其中以 ED影响最大、最为常见。日本政府1998年对全国的调查结果显示,患中度以上ED症状人数在1 130万以上,占成年男性39%[11]。2001~2002年间,美国国家健康及营养调查研究(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2 126 例男性,资料显示,20 岁以上的男性人群ED的发病率为18.4%[12]。在我国,ED发病率约占成年男性的10%[13]。并且与年龄呈正相关,冷静[14]等调查了1 582例40岁以上上海城市男性,各年龄组患病率为32.8%~86.3%。另一项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5],我国城市男性的患病率为26.1%,40岁以上的总患病率为40.2%,该调查发现北京城区中老年男性患病率为41.2%。

3.2.3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呈高发病率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也称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partial androgen deficiency of aging male,PADAM),是指在中老年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雄激素合成功能逐步衰退,出现以生殖生理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表现为性欲减低、勃起障碍、疲乏、精力不集中、关节肌肉酸痛、潮热、自汗,甚至抑郁、焦虑、烦躁易怒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但进行相关检查却没有器质性病变,严重地影响了男性患者的健康与工作。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非常相似,也属于男性生殖亚健康范畴。资料显示,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美国有2 517万名年龄在40~55岁之间的男性正在经历更年期,预计到2020年这一人数将达到5 750万;而全世界大约有4.08亿同年龄段的男性正在经历更年期,2020年将达到6.9亿人;我国老龄人口亦超过10%,吴金华[16]等调查显示,我国中老年男性PADAM患病率为39.87%。因此,如何改善中老年男性的生殖亚健康问题,提高中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受到了社会、政策制定者和医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已是不可回避的重大医学课题。

3.2.4 前列腺亚健康态 前列腺亚健康态,就是指在前列腺炎发病前的一段时间内,前列腺的局部功能可能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如过度充血等变化,但还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或出现轻微尿频、腰腹部不适,DRE、EPSR等检查仍无异常;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前列腺炎患者在疾病治愈后短期内虽然已将前列腺内的病原体完全清除,但并不表示由于感染所致的前列腺组织损伤完全修复,因此前列腺在炎症刚刚治愈的一段时间内也属于亚健康态。这些情况都极易诱导前列腺炎的发生,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诱因的发生,在男性生殖亚健康防治中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3 男性生殖亚健康概念展望

3.3.1 男性生殖亚健康概念符合“治未病”理念“治未病”理念最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经历代医家补充发挥,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内容,蕴含着先进的预防医学思想。从上论述我们得知,男性生殖亚健康相关疾病的产生,与不良生活习惯、环境、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影响有关,因此,如何调整生活方式和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改善机体的健康状况、增强抵抗力,以及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优势,为干预男性生殖亚健康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研究思路。

3.3.2 不断完善发展男性生殖亚健康概念 男性生殖亚健康是一个复合体,包含男性生殖(性)亚健康的多种状态,也涵盖了不同年龄阶段的男性生殖亚健康,对于其概念内涵、外延的界定,公认的判断标准、治疗标准、预防调摄方法的制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比如研究设计男性生殖亚健康评分量表、男性性亚健康评分量表用于男性生殖亚健康的诊断,以及建立规范的男性生殖亚健康中医临床研究指南等。

3.3.3 中医药防治男性生殖亚健康 中医主要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论为指导,采取个性化治疗与辨证用药模式对男性生殖亚健康进行综合调理,包括心理调节、运动调节、饮食调节以及针灸、按摩、足疗、拔罐、刮痧、中药等多种方法,与现代医学相比有着显著的优势。鉴于此,从“男子亚健康以肾为本”[17]为切入点,为男性生殖亚健康的中医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4 男性生殖亚健康与中医“肾”相关性

4.1 肾藏精

《周易》云:“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类经·脏象类》言:“两精者,阴阳之精也。搏,交结也……凡万物生成之道,莫不阴阳交而后神明现。故人之生也,必合阴阳之气,构父母之精,两精相搏,形神乃成。”《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二八,……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从而明确了“人始生,先成精”,并且这种生殖之精藏于肾。即《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言:“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故《灵枢·本神》概而言之曰:“肾藏精。”

4.2 肾主生殖

4.2.1 腺、性、精、育与肾 腺、性、精、育是男性生殖的4大主症,临床上各症的病理亦与中医学的肾密切相关。“腺”包括睾丸、附睾、精囊腺、前列腺等疾病,睾丸、附睾古称“肾子”,精囊腺、前列腺属于“精室”范畴,清·唐容川说:“男子之胞,一名精室,乃藏精之所”,其所藏之精即“肾中之膏脂也”(徐灵胎),故“腺”归于肾系;“性”指性器官疾病、性功能障碍等,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男子性功能的正常维持,离不开肾的“强于作用”(王冰);肾气盛,男子“精气溢泻”,肾气不足,男子精关不固而失精、滑精;“育”涉及生育、节育、不育等,肾藏精,主生殖,精子的产生、成熟与肾息息相关。

4.2.2 天癸与肾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说明了男性生殖机能发育盛衰过程与肾的密切关系,肾气盛,天癸至,肾精满壮,精满自遗;肾气衰,天癸竭,肾精衰竭,精少不能施泻则嗣育机能衰老,纠其根本,在于肾精。而天癸学说与男性生殖内分泌相似,“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成熟与衰退与天癸盛衰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肾精具有促进天癸充盛的作用,天癸充盛则具备生殖能力;肾气具有司精关开阖、“作强”的作用,肾气盛,则精关开阖有时,“强于作用”,生殖之精藏泻合宜,从而发挥其对生殖机能的调控作用。男性因生理、病理因素影响致使肾精不足,天癸不充,则生殖之精生成不足,生殖能力下降;肾气不足,性功能减 退,均可导致男性生殖亚健康的发生。因此,男性生殖亚健康的发病机制重在肾的阴阳失衡、精气不足,临床当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对男性生殖亚健康从肾入手进行干预。

[1]朱德良,温元强,杜艾嫒,等.亚健康概念认识及界定现状评析[J].甘肃中医,2007,20(7):11-14.

[2]王庆华.刘化侠,许红梅.等.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及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7),369-372.

[3]林本荣,俞守义,励建安,等.亚健康的诊断、分型与干预措施[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8):756-758.

[4]刘 冲.预防过劳死的综合对策[J].日本医学介绍,2005,26(1),40-41.

[5]何清湖.亚健康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3.

[6]金建远,倪 崖,吕建新,等.有机环境污染物对男性生殖系统的影响[J].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18(4):29-34.

[7]王旭初,潘天明.男性不育患者260例生育意念和心理状态调查[J].生殖医学杂志,2004,13(5):291.

[8]Carlsen E,Giwercman A,Keiding N,et al.Evidence for decreasing quality of semen during past 50 years[J].BMJ.1992,305(6854):609-613.

[9] Giwercman A,Carlsen E,Keiding N,et al.Evidence for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abnormalities of the human testis:a review[J].Environ Health Perspect,1993,101(2):65-71.

[10]张树成,贺 斌.我国男性精液质量的评价与建立生殖资源数据库的意义[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13(8):468.

[11]肖 凯,近藤保彦.日本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5,19(2):1-5.

[12]Elizabeth Selvin PhD,MPH,Arthur L Burnett M D,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Erectile Dysfunction in the U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2007,120(2):151-157.

[13]朱积川.男性性功能障碍诊治框架[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5,11(9):713.

[14]冷 静,王益鑫,黄旭元,等.上海市1 582例中老年男子勃起功能障碍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0,14(1):29-31.

[15]张庆江,朱积川,许清泉,等.三城市2 226例男性勃起功能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3,17(3):191-193.

[16]吴全华,周庆新,沈忠海,等.海岛中老年男性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J]. 疾病监测,2006,21(4):208-211.

[17]何清湖,李天禹,周 兴.以肾为本干预男子亚健康[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2):110-111.

Kidney as key in sub-health of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in TCM

HE Qing-hu,ZHOU Xing

(TCM University of Hunan,Changsha,Hunan 410007,China)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Male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sub-health,the concept of“Male reproductive sub-health” was suggested firstly.The pathogeny and symptoms,such as the male reproductive cells decline,sexual dysfunction,male menopause syndrome,prostate sub-health state,and so on,were analyzed,and the mechanism of male reproductive sub-health was explained that the kidney yin and yang imbalance,and the kidney essentialsdeficiency were the key according to TCM theory of“kidney storing essence and dominating the reproductive”.So,the clinical treatment should follow the“treating before disease occurrence”,“prevention first,combining prevention with control”and“kidney as origination”to manage the sub-health in male fertility.

male reproductive health;sub-health;male reproductive sub-health;kidney;TCM

R69

A

10.3969/j.issn.1674-070X.2010.11.001.003.03

2010-07-05

何清湖(1965-),男,湖南耒阳人,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病、生殖亚健康研究。

(本文编辑 李路丹)

猜你喜欢
亚健康生殖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掘金生殖健康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