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电大分校教学创新成果述评

2010-04-07 09:29彭思毛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分校辅导成果

彭思毛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410004)

全省电大分校教学创新成果述评

彭思毛*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410004)

近年来,全省电大分校继续推进远程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涵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构建、学习支持服务模式构建、教学管理模式构建、教学基本建设探索诸方面。这些创新成果为加深我们对远程开放教育规律的认识提供了启示。

远程教育;电大分校;创新成果;述评

2010年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组织的全省电大分校办学水平综合考评,是对全省电大分校自2005年开放教育总结性评估以来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创新的一次大检阅。为了认真总结经验,推动分校科学发展,各分校对这些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践进行了全面回顾、系统梳理和理性提炼,形成了一大批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涵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构建、学习支持服务模式构建、教学管理模式构建、教学基本建设探索诸方面。深入研究这些创新成果,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加深对远程开放教育规律的认识,从而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乃至办学能力。

一、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涉及学校办学诸方面的宏观研究课题,从整体上看,分校的探索还很不够,但一些分校从某一个侧面入手进行的探索值得关注。

直属分校构建的“校企融合,随岗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是电大主动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与企业合作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在遵守中央电大专业规则的前提下,电大与企业共同编制专业教学计划,企业行家参与教学,学生紧密结合岗位工作开展实践活动。该模式于2009年实施,2009年直属分校先后与华宇集团、湖南开源集团合作,开办开放教育本专科财会、工商管理专业。该模式的构建,开启了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新途径,具有创新意义,试点一年多已初步显现出办学特色。

岳阳分校构建的“12345”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背景、学习能力、学习条件、个体需求特征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分类教学,构建起资源建设平台和助学服务平台,强调学员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三向互动,进行管理教师对学生、责任教师对课程辅导教师、开放教育学院对责任教师和管理教师四个层次的督促,实现平时学习和期终考试、书本知识和随岗实践、网上学习和面授辅导、引导和辅导、教学和助学五结合。该模式强调因材施教、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和知行统一,体现了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融合,有可取之处。

怀化分校构建的“学校+基地“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办学反思中探索出来的创新成果,其内涵是依托当地优势农业产业化基地,联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基地联合办学,培养农村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经营人才的办学模式。电大负责教学组织与管理,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实训基地、专业师资和实训师资,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对规模较大、人才需求量大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开设相应的专业,实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如依托新晃等县市区的肉牛生产加工基地,开办畜牧专业或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牛肉加工与经营方向),培养牛肉生产、加工和营销人才;依托溆浦等县的金银花生产加工基地,开办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培养金银花生产、加工和营销人才。对部分不宜开设独立专业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作为自开课程引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如杨梅栽培技术、柑桔栽培技术等等。

此外,津市分校构建了开放教育专科“双证书教育”实践模型,他们在2008年春季开放教育数控技术专业启动试点,对师生实施督教、督学和督练。事实证明该实践模型是可行的。

二、关于教学模式构建

教学模式构建是分校探索的重点,涉及面授教学、网上教学、实践教学方方面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长沙、常德等分校所开展的探索。长沙分校构建的“345”教学模式,其内涵是3个课堂融合、4个环节贯通、5项任务落实。“三个课堂融合”即面授课堂、网上课堂、实践课堂整体设计,互动、互补、互通,课程辅导教师全面担负起面授辅导、网上教学与实践教学任务。“四个环节贯通”即抓实学生自学、教师导学、辅导员助学、实践促学四个环节。“五项任务落实”即计划编制落实、安排教师落实、教学过程落实、学习要求落实和督查考核落实。长沙分校还构建了“1234”网上教学模式,其内涵是“一体化设计”,“二种资源互补”,“三率齐抓”,“四项活动并进”。“一体化设计”是指课程教学设计落实“三个课堂”的“生态平衡”,实现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和谐统一。“二种资源互补”是指充分利用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的学习资源,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自建学习资源。“三率齐抓”是指对学生的上网率、上网学习效率和网上作业完成率进行全面管理,确保学习效果。“四项活动并进”是指落实教师辅导、网上自学、支持服务和检查指导。该模式设计比较全面,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常德分校构建的“162”教学模式,其内涵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营造网络环境和资源环境有机结合的远程自主学习环境,通过教师六个方面的导学辅导服务,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对教师教学支持服务两个方面的监控,实现向多元交互的教学过程和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过程的转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简言之就是一个中心,六项导学辅导服务,两种监控。一个中心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六项导学辅导服务”是摸底分析式辅导、要点导学式辅导、讨论答疑式辅导、作业评析式辅导、考前“梳辩”式辅导和研究总结式辅导。“两种监控”是指学校、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自我控制的程度、参与的深度和互动的广度实行的监控和对教学支持服务的监控。该模式在强调因材施教、支持服务和质量监控等方面颇有特色,具有推广价值。常德分校在这次考评中还总结了导学辅导的英语情景教学模式、英语比较教学模式、金融案例教学模式、金融问题驱动教学模式、计算机“五管”导学模式等课程教学模式,这些探索成果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此外,郴州分校的“导学十步骤”、衡阳分校的“以课程为单元组织教学”面授教学模式、岳阳分校的“1+3+1”面授教学模式、邵阳分校的“123456”网上教学管理模式、药学分校的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岳化分校的“两大沟通”、“三个结合”培训模式、娄底分校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组织进行的探索等,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关于学习支持服务模式构建

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教学服务的重要内容和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方面,因而受到各分校的广泛关注。

长沙分校构建的“三全”学习支持服务模式,其内涵是为全体学生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学习支持服务。“全过程”支持服务即在学生学习期间,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贴心、周到的支持服务。建立了“7+8”服务机制,即7个学期内由助学辅导员编班管理,第8学期后转至教务处集中管理。“全方位”支持服务,即在教学过程中,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全面、便捷的支持服务,包括教学辅导服务、资源传送服务、教学信息服务等等。“全天候”支持服务,即借助在线平台、QQ群、邮箱、短信等手段始终保持与学生的联系,确保学生咨询无障碍。

岳阳分校提出了开放教育管理教师助学服务“十要十做到”工作要求,即一要转变思想观念,做到用现代远程教育理论武装头脑;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为学员学习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支持服务;三要全面掌握学员基本信息,做到从入学到毕业各项信息准确无误;四要催促学生按时交纳学费,做到学期课程注册早有安排;五要全面参与教学活动,做到相关教学情况了然于心;六要密切教与学的多边联系,做到教学信息畅通无阻;七要指导、督促学员上网学习,做到三级平台访问有实时监控;八要跟踪学员随岗实践,做到形成性考核真实有效;九要及时反馈学员学习成绩,做到重修重考不误时、不漏科;十要注意收集学习资料,做到学员学习档案齐全完整。作为管理教师助学服务质量标准,其要求是相当高的。但作为一个管理制度,还应当表述其质量监控的主体、方式以及评估结果的应用。此外,内容设计与文字表述尚需推敲。

同时,直属分校创新开放教育入学指南课程教学模式与考核办法,衡阳分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重视信息技术培训,郴州分校新生入学教育实施“三个一工程”(即一堂公开课、一封公开信和一次技能培训),其做法都有可资借鉴之处。

四、关于教学管理模式构建

教学管理在远程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研究者誉为远程教育的“主动轮”,因而成为分校试点探索的重要关注点。

长沙分校构建了由专业责任教师、课程责任教师和课程辅导教师相配合的学习支持服务主体体系,面授课堂、网上课堂和实践课堂相融合的学习支持服务方式体系和由学习支持服务质量标准、质控主体与质控方式相结合的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监控体系构成的市级电大学习支持服务质量保障体系。该体系比较完善,在实施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借鉴意义与推广价值。

湘潭分校构建了开放教育“211”工作模式。其中“2”指“因人制宜、课时浮动、多元导学的课程教学管理方案”和“学中做、做中学的课程实践教学方案”,第一个“1”指“案例导学的课程辅导教学体系”,第二个“1”指“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为特色的自主学习管理模式”。

此外,常德分校提炼了入学培训、上网学习、面授辅导、平时作业、实践教学、考试管理六个环节构建教学管理长效机制的经验,郴州分校积极探索网络化教学管理手段的运用,零陵分校充分利用QQ群加强教学与教学管理信息沟通与学习支持服务,怀化分校创造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督导的经验,张家界分校建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涟钢分校构建了形成性考核“一、二、三、四、五”模式,益阳分校“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组织实行“五统一”管理等,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探索。

五、关于教学基本建设的探索

教学基本建设是电大建设与发展的当务之急,因而引起了分校的高度关注。但探索的范围有限,着重研究的是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电大系统建设等课题。

长沙分校建设教师队伍的经验,一是重视教师师德师风培养,二是加强培训,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四是重视兼职教师管理,选聘兼职教师有标准,有考核、有激励。岳阳分校建设教师队伍的经验,一是整合校内教师资源,二是利用当地教师资源,三是引进优秀教师。衡阳分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开放教育学生中成立学生会和团总支,在学生会的策划下成立文学、书画、摄影、音乐舞蹈、体育五个学生社团,在网上为这些社团专门开辟网页,通过网络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传递给每一位师生,培育电大学员的归属感。

株洲分校积极探索了电大系统建设机制。一是包干责任制。分校领导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下到各县电大站点,定期、不定期引导、联系、督促和指导站点工作,分工包干解决基层办学中的困难。二是重点扶植制。学校对革命老区县级站点予以费用减免和教学设备援助,并加强业务指导和教学督促。对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性站点的基层电大,予以配套资金扶植。三是招生奖励制。按照学校确定的各站点的年度招生任务,实行完成目标奖和招生超额奖。常德分校促进电大系统建设的做法为“五抓五促进”。即抓制度建设、促规范管理,抓机构建设、促地位提升,抓培训指导、促内涵建设,抓检查督导、促环节落实,抓典型推广、促整体推进。怀化分校的做法是以电大文化建设为抓手促进系统建设。一是建立高端对话与沟通机制,建立分校领导与教学站点联系制度,分校领导与教学站点领导共商合作大计,共谋发展之策。建立电大系统的校长年会(也称电大教育工作会议),请各县市区教学站点的领导到电大座谈或到先进电大参观学习。二是利用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电大协作会、怀化电大远距离教育研究会和省电大科研课题、校本课题等平台,吸引县级电大积极参与电大文化建设与交流,让他们全方位、深入地了解电大。三是支持、协助教学站点申报中央电大“基层电大发展援助项目”和湖南省“示范性基层电大建设项目”,让教学站点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四是以课题形式与县市区教学站点共同进行电大系统建设研究。自治州分校系统建设的经验是实行县级工作站教学目标管理制度,其做法是,每年开展开放教育教学目标管理优秀集体、优秀教务集体、优秀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和优秀学员评选。每年召开两次全州电大系统教学、招生工作会议,研究布置教学、招生工作,总结交流工作经验,表彰奖励先进集体和个人。

六、收获与不足

1.全省电大分校总结的教学创新成果,覆盖了开放教育教学与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从整体上显示了我省电大分校的创新能力与办学水平。它说明在基层电大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全省电大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系统的优势,电大是能够有更大作为的。

2.全省电大分校总结的教学创新成果,凝聚了探索者的心血和汗水,来之不易。各分校应当以敬畏的心理看重这些成果,以虚心的态度学习、引进、推广这些成果,不要消极地对待它,更不要过度强调地区差异来拒绝先进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与模式。如果这些来之不易的教学创新成果不能被共享、被推广、被应用,那就大大限制了这些成果的意义。

3.创新成果的真正价值与真实意义在于应用。只有当我们将构建的这些模式真正应用于开放教育教学与教学管理实践,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教学质量,这些探索才有价值可言。如果我们构建的模式与提出的观点始终是一种理论假设而不能在开放教育教学与教学管理实践中实施并收到实效,就很难说它是一个“创新成果”。

4.尽管从整体上看全省电大分校总结的教学创新成果十分丰富,但细细琢磨,许多模式还经不起推敲。它的不足不只是表述欠准确欠周全,更重要的是欠缺逻辑联系。这说明我们对远程开放教育规律的认识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经验是宝贵的,但是,如果我们始终停留在经验层次上而缺乏理论提升,我们就不能拥有远程教育的话语权。没有话语权就难以进入一流开放大学行列。没有话语权就意味着远程教育理论的欠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盲目的实践是难以收到理想效果的。

5.全省电大分校总结的教学创新成果大都是中观层面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模式,就某个专业某门课程构建的教学模式尚不多见,这说明广大教师的参与程度不高。专业教学模式与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基础,没有广大教师的参与,没有丰富多样专业与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是困难的。

6.远程教育实践呼唤远程教育理论,同时又在不断丰富着远程教育理论。由此可知,我们对远程教育实践的关注和对远程教育的经验总结、模式探索与理论研究永远不能停步。

Abstract:In recent years,Hunan TV university continue to push forward the reform of teaching,and made a lot of achievements.These achievements covers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teaching model,study support service pattern construction,teaching management pattern construction,teaching basic construction exploring aspects.These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to the long distance education.

Key words:long distance education;branch school;innovation achievements

The Comment on the Achievements of Teaching Innovation of TV University

PENG Si-mao

G728

A

1009-5152(2010)03-0001-04

2010-08-23

彭思毛(1954-),男,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教授。

猜你喜欢
分校辅导成果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成都分校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省实验分校简介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