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2010-04-08 11:27杨德英欧少君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11期
关键词:人格冠心病病人

杨德英 欧少君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tic heart disease)的简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本病多发生在 40岁以后,且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发达国家多于发展中国家。在美国约有 700万人患本病,每年约 50万人死于本病,占人口死亡数的 1/3~1/2,占心脏病死亡数的 1/2~3/4。在我国本病不如欧美多见,但近年来呈增长趋势[1]。研究其病因之一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冠心病会给病人带来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而不良的心态更可能成为冠心病的诱发因素和促进疾病发生恶化的因素。从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健康模式角度观之,临床中,心理护理逐渐被医学界认识,心理护理也日益试探着进入临床工作当中[2],不少学者也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报道。现就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综述如下。

1 冠心病的易感心理因素

1.1 人格特征与冠心病的关系

心理研究证实,人格特征与冠心病发生关系密切。其中A型人格[3]为易感人群。A型人格的人具有如下特征:时间紧迫感,超强的竞争意识和野心,挑衅、攻击和敌意,尤其当有人或事阻挡他们的时候。而与此相反的 B型人格表现为放松、宁静、没有时间紧迫感。如果一个 A型人格的人错过了一辆公交车,他们会特别焦虑。而 B型人格的人错过公交车时,他们会对自己说:“为什么要着急呢?马上还会有下一辆的。”

1.2 情绪对冠心病的影响

研究发现,患冠心病的人的情绪常常伴有焦虑[4]、抑郁、低落、无助无望、敌意、易激惹等。他们往往生病后变得消极,总认为患了此病就会给生活质量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给家人、朋友、社会带来负担,从此不愿接触外界事物,不愿与人交流,表现为沉默寡言,做事被动等不容乐观的行为。但不良的情绪往往导致疾病的加重、恶化,影响冠心病的治疗及康复。

1.3 社会家庭因素也是冠心病病人的心理压力来源之一[5]

人不是独立的一个人,而是不断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复杂的个体。当社会还不是很发达,家庭还不是很现代化的过去,人类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人类的心理活动是简单的,能适应环境。而如今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患冠心病的人越来越多,死亡率越来越高,从这个统计学意义上讲,社会家庭因素对病人心理的影响可想而知。

2 对冠心病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方法[6]

对冠心病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主要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以及 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这一系列关于对冠心病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在治疗病人疾病本身的同时,结合正确地对病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早期加以心理干预,让病人以健康良好的心理状况促进疾病的早期康复。

3 冠心病病人常见心理问题类型及心理护理对策

3.1 精神紧张型[7]

研究发现,当一个人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或一个未知事件时,往往表现为紧张不安。冠心病病人更是如此,从与病人交流过程中得知,多数人都确信该病为心脏病,心脏为人体重要器官,生存时间将不长久了,以致更严重者出现精神症状。

对于这个类型的病人,首先,护理工作者要和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其次,对于冠心病方面的知识进行宣教;最后,多鼓励病人在思想上建立良好的长期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明白这个疾病并非绝症,只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遇事情冷静对待,戒骄戒躁,从而减少心理因素这一诱发因素。

3.2 焦虑抑郁型[8]

焦虑是一种显著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症状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为特点的情绪状态,而抑郁是负性情感的增强,病人表现为情绪低落,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焦虑和抑郁常是一对“姐妹花”,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抑郁使个体更有可能患冠心病。

对这个类型的病人树立信心最重要,让其看到希望,给予人文关怀,可用人本主义的观点,肯定一个人的价值,充分挖掘潜力,让其明白存在是有意义、有希望、有价值的,使其走出抑郁心境。

3.3 恐惧心理型

恐惧是对危险的一种反应,并且会给我们带来好处,但是,恐惧同时也会给心理造成影响,整日让病人惶惶不安,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护理:(1)认知成分上,对威胁的正确识别。(2)对躯体成分,即身体在面临危险时的紧急反应上加以正确的解释。(3)情感成分上,理解畏惧、恐惧和惊恐的感觉。(4)从行为成分而言,要么选择逃跑、发抖或者是参加战斗等[9]。从以上几个方面消除病人对冠心病的恐惧,以平常心勇敢面对,学会处理面临的紧急情况[10]。

3.4 否认怀疑型

据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11],一个人在面临重大事件或变故,或当结果与愿望相违背时,个体往往采取否认或怀疑对策,以便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护理策略:对于这个类型的冠心病病人,应给他时间让其慢慢接受,尽早度过否认期,解决心中焦虑,使其主动寻求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必要时采用音乐疗法、催眠等[12]。此外,冠心病病人注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改变不良习惯,改善不良人际关系也是很重要的。

4 结 论

心理护理的目标之一是使病人不良情绪得以改善和纠正,助人自助,以减少冠心病发作的诱因[13]。如果运用系统的心理评估工具,将心理治疗方案应用到日常护理工作当中来,可以减少,甚至预防冠心病的发作。国内的心理学者虽然引进了国外的许多心理诊疗技术,并同时结合我国国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但要实际应用到日常生活,尤其是日常护理工作当中去,还有一定距离。

此外,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心理护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护理人员主动与心理工作者的联系沟通不足。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首先要注意继续改进对冠心病病人心理健康的评估护理方法,对特殊病人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由于 SCL-90可作为心理健康的初步筛查工具,容易为临床护士掌握,故对于新住院的冠心病病人,护士应对其进行筛查,对心理问题严重者,联系心理医师对其进行进一步心理治疗,对冠心病病人达到药物、心理双治的作用,提高其生存质量,从而让病人达到“生理 -心理-社会”的健康标准。

[1]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3-302.

[2] 郑燕红,刘明丽,韦美勤.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防治效果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7,13(15):1396-1397.

[3] 王建平主编.变态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63-302.

[4] 周玉珍.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对策[J].广西医学,2007,29(10):44-45.

[5] 周月明,姚秀芬,许 勤.冠心病患者不良心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探讨[J].职业与健康,2002,18(11):177.

[6] 林爱玲,廖梅芳,朱苗飞,等.冠心病病人抑郁情绪调查及焦点式心理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2):131-132.

[7] 刘素群.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3):240-241.

[8] 周桃梅,黄明珍.心理干预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11):44-45.

[9] 刘 萍.心悸的一般护理及辨证施护[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3):240-241.

[10] 张 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 46例的护理体会[J].华夏医学,2007,13(2):25-26.

[11] 闫玖柱,付爱民.冠心病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5.

[12] 张 玲.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3):189-190.

[13] 张喜平,袁 举,冯海丽.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原医刊,2006,3(6):88-89.

猜你喜欢
人格冠心病病人
谁是病人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警惕冠心病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病人膏育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