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修辞格的文体分析

2010-04-08 12:06
关键词:修辞格文体学肯尼迪

曹 燕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修辞格的文体分析

曹 燕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文体学是一门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文体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包括文学文体学,功能文体学等等。英语演讲近年来也成为重要的文体学研究对象。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作为一种特殊的英语演讲方式值得深入的文体学探讨,尤其是其修辞格的运用更是极具特色。本文将着重探讨排比这一种特定的修辞格在肯尼迪、里根和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的运用。

文体学;就职演说;排比

一、引言

文体学是一门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对文体进行研究的学科。而且它拥有许多的分类,比如文学文体学、传统文体学、功能文体学等等;但是长久以来,文体学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文学作品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包括公众演讲在内的其他研究对象才引起文体学界的注意和兴趣。

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就已经把“演说”能力认为是一个人的重要才能①。那么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美国的总统,他们需要频繁地对民众进行演说以传达政府的信息。而有时候,能当选总统的人大多都拥有超凡的演说能力以说服选民投票支持他。所以,许多学者对研究某些总统的演说风格有着浓厚的兴趣。

大部分有关公众演说的文体研究都借助了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理论。这些研究发现了,演说者是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各自演讲的目的的。然后这些研究都鲜有涉及公众演说的一个特别分类——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也没有专门的研究是涉及到这些演说的修辞特点的。

所以本文将从修辞格的角度来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进行文体分析。当然,修辞格的种类有很多,本文将主要集中阐述排比这一特定的修辞在这些演说中的特点。而美国建国200多年以来已经产生了45位总统,本文分析的演说样本来自三位总统,肯尼迪(John.F.Kennedy)、里根(RonaldReagan)和奥巴马(BarackObama),其中里根的就职演说是他第一次当选总统时所做的。文章将采用英国语言学家MichaelShort的文体分析步骤:描述——阐释——评价②。所以,具体的排比实例将被选取用来阐述演说样本的文体特征。而排比又涉及到不同层次的结构,因此,文章将从三个层次来分析:词的排比、短语的排比和句子的排比。

二、文献综述

胡壮麟和姜望琪在《语言学高级教程》中提到,文体学“是研究语言风格的语言学分支”③。现代语言学理论对文体学的研究有不同的分支,根据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功能,文体学可分为普通文体学、文学文体学、传统文体学、功能文体学、语篇文体学、社会文化文体学等等。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内,研究者们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文学作品的文体研究上,如小说、戏剧等;直到20世纪80年代,对其他语体的研究才开始出现④。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公众演说开始引起文体学家的注意。

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扩展,人们对于政治演说的敏感度也加强了。因为这些演说不仅是政治家演讲技巧的展现,而且要对听众表达即将执行的政策以及政治态度;因此,政治演说较之其他演说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政治演说与权力的结合,以及明确表露或者暗藏其中的多重目的。一方面,演说者通常以权威的身份出现,用其权力对听众施压;而另一方面,他又必须弱化他的权力,试图用某种方式与观众建立一种理想的关系。

而作为公众演说语体下的小分类——英语政治公众演说引起了许多西方学者的关注,Downing,Mehan和 Chilton都进行过相关的研究⑤。他们发现,所有的政治演说者都非常有策略,他们专门使用能够激发听众接受他们的政治意见的语言,创造一个让他们占据主导地位的环境⑥。

周强⑦曾经研究发现,英语政治公众演说有三个目的:说服人们按演说者的希望采取行动,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态度或信仰,以及削弱人们当前的态度或信仰。要实现这些目的需要严密的逻辑思考、细致的编排、缜密的措辞和娴熟的演讲技巧。这表明,英语政治演说在形式上是正式和严肃的,而且它是一种价值植入式的行为。正如Osborn⑧所说,如果不将我们对于外界和内心的想法投射出来或者将我们的态度表达出来,那么我们几乎就不能开口说话。英语政治演说是在特定场合,面对特定听众的一种个人交流行为方式,所以演说由三个重要的因素组成:演说者、场合以及听众⑨。

在英语政治演说中,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是其中一个分类。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美国整个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作为其领导者,美国总统也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权力。维基百科对于“就职演说”的定义是:总统在就职仪式上做的演讲,对人们表达了作为一个领导者的意图。所以,实际上,美国总统就职演说是有着持久全球影响力的。当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时,就职演说的对象不仅是国内民众,而是全世界的民众。在这些演说中,演说者会对公众表明政府的政策,并且企图说服人民来接受和支持这些政策。为了达到此目的,演说者通常在字里行间运筹帷幄。

在文体分析中,M.A.K.Halliday提出的功能文体学在20世纪70年代很盛行。Halliday认为⑩,“当语言的功能发生变化时,语言就会随之变化;语言在不同的环境中是不同的”。为了了解英语政治演说的功能,Maynard(11),徐振忠(12),黄缅(13),陈冬梅和辛柯(14),任泽湘(15)研究演说中的修辞格发现,充分地运用修辞格能够让演说更有说服力,且听众更容易同意演说者所提出的政治观点。不管今后演说中所做出的承诺是否会兑现,修辞的运用美化了这些演说。

有学者认为,修辞就是将感情和思想的内在力量转化成包括语言在内的符号系统,以影响他人的决定或行为。可见,对于公众演说修辞格的文体分析是有研究价值的。胡壮麟在《理论文体学》(16)中指出,文体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修辞学,当时修辞指的就是公众演说技巧。修辞格与公众演说有着密切联系。而 Halliday也认为,许多修辞格,如排比、明喻、暗喻等等,都是前景化特征,都有着文体效果。

因为本文想要分析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的现代文体特征,主要为修辞特征,它将分别采用肯尼迪、里根和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作为分析样本。而本文将集中分析其中的排比特征。而且本文将主要采用 MichaelShort总结的文体分析步骤:描述——阐释——评价。文体学的主要功用就是运用语言学知识来描述作者或说话者使用语言的方式,以及他们在创作文本时所做出的语言选择。但是由于文体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其在阐释文本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上的重要意义,所以阐释和评价的过程也很重要。

因此,本文将遵循这三个步骤来分析排比这一修辞格在肯尼迪、里根和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所呈现的文体特征。

三、排比

“修辞在演讲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排比的运用——就是一组或一系列相关的词、短语或句子的相似组合。”(17)换而言之,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几个词、词组或句子并列使用(18)。排比具有结构整齐,节奏鲜明,表达简练和语义突出的特点,可以用来叙事、说理、议论、抒情。在英语公众演说中,排比能有效地说明深刻的道理,表达强烈的感情,尤其是可以激发联想,表达激情,增强语势,使语言慷慨激昂,气势磅礴,犹如雷霆万钧,势不可挡。而排比在句子中又有着不同层次的表现,所以这一部分将从词、短语和句子三个角度来分析排比这一修辞格。

(一)词的排比

在肯尼迪就职演说的第 23段,他说道:“…a struggle against the common enemies of man:tyranny,poverty,disease and war itself”(这是一场对抗人类公敌——暴政、贫困、疾病以及战争本身 ——的斗争)。这句话中 ,“tyranny”(暴政),“poverty”(贫困),“disease”(疾病),和“war itself”(战争本身)组成了一个词的排比。这4样事物代表了人类共同的敌人,而肯尼迪如此的用词是为了号召人们来一起反抗这些人类的公敌。同样,在第25段中,他又说:“The energy,the faith,the devotion w hich we bring to this endeavor w ill light our country and all w ho serve it”(我们在这场努力中所献出的精力、信念与虔诚将照亮我们的国家以及所有为国家服务的人)。其中“the energy”(精力),“the faith”(信念),和“the devotion”(虔诚)表现了美国人民为国家所作出的奉献,这也是肯尼迪演讲的主题。此处肯尼迪运用这3个词旨在唤起人们的爱国之情并激励他们有所行动。

而在里根就职演说的第7段,词的排比结构出现在“they w ill not go away in days,weeks,or months,but they w ill go away”(这些弊病不会在几天、几星期或几个月内消失,但它们终将消失)。此处,“days”(几天),“w eeks”(几星期),“months”(几个月)都是表示时间的,它们的运用表示当时的经济弊病很严重,所以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解决。但是最后,里根向他的人民保证,这些弊病会最终消失,只要人们给予足够的时间。再者,在第11段 ,里根说“it ismade up of men and women…p rofessionals, industrialists, shopkeepers,clerks,cabbies,and truck drivers”(专业人员、实业家、店主、职员、出租汽车司机和货车驾驶员,这些男人和女人构成了“我们的人民”)。在这句话中,里根列出了6个职业名称组成词的排比。这6个职业名称的作用就是为了支持后面他所提出的“we the peop le”(我们的人民)这一概念。里根用从事这几种职业的人来指代全部美国人,由此,向他的听众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每一个美国人都是平等的,而且他们是团结的。

最后,在奥巴马就职演说的第19段,词的排比出现在这句话中:“…know that America is a friend of each nation and every man,woman,and child who seeks a future of peace and dignity”(请明白,美国是所有国家、所有试图寻求和平和尊严的男人、女人和孩子的朋友)。“man”(男人),“woman”(女人),“child”(孩子)作为一组名词排比,目的在于表明美国给与每一个人的机会是平等的,也表示美国是一个为所有人服务的国家。而且在第29段中,“but those values upon w hich our success depends—hard wo rk and honesty,courage and fair p lay,tolerance and curiosity,loyalty and patriotism —these thingsare old”(但是我们的成功所仰赖的价值标准却是古老的——勤劳和诚实、勇气和公正、忍耐和好奇、忠诚和爱国)中出现了4组共8个词来强调美国人民所拥有的品质。奥巴马总统此处的用心,是为了呼吁他的人民将这些古老的品质继续发扬光大,并用于创造未来。

(二)短语的排比

肯尼迪在他就职演说的第3段运用了以下的句子:“…that the torch has been passed to a new generation of Americans—born in this century,tempered by war,discip lined by a hard and bitter peace,p roud of our ancient heritage—and unw illing to…”(这支火炬已传交新一代的美国人,他们出生在本世纪,经历过战争的锻炼,受过严酷而艰苦的和平的熏陶,以我们的古代传统自豪,而且不愿……)。在破折号之间,4个由形容词和介词组合成的短语精确且全面地概述了新一代美国人的特点。且在下一段中,另一组词组排比出现在“…that we shall pay any p rice,bear any burden,meet any hardship,support any friend,oppose any foe to assure the survival and the success of liberty”(我们将付出任何代价,忍受任何重负,应付任何艰辛,支持任何朋友,反对任何敌人,以确保自由的存在与实现)。这一组排比由动宾结构的短语构成的。它们显示了美国人民要进行斗争保卫自由的坚定决心。

里根就职演说中能作为短语排比的例子出现在第11段中,“it is made up of men and women w ho raise our food,patrol our streets,man our mines and our factories,teach our children,keep our homes,and heal us w hen we are sick…”(这个集团由许许多多的男人与女人组成,他们生产粮食,巡逻街头,管理厂矿,教育儿童,照料家务和治疗疾病)。这句话中,里根用6个动宾结构的短语细致地描述了美国人民是如何为国家付出的。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人民为国家所做的贡献表明美国人民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在第25段中,一组动词短语出现在“w e w ill nego tiate fo r it,sacrifice for it;we w ill not surrender for it—now or ever”(我们会为之谈判,为之牺牲,但是我们不会为之屈服 ——永远不会)。这里“negotiate for it”(为之谈判),“sacrifice fo r it”(为之牺牲),“not surrender for it”(不会为之屈服),逐次递进,表明了美国人们为了自由和和平可以牺牲,但是不会屈服。里根在这里运用这3个动词短语向全世界保证,他的人民将不惜一切捍卫自由,同时也激励他的人民为了自由和和平而抗争。

奥巴马则在他就职演说的开始,就说到:“I stand here today humbled by the task before us,grateful for the trust you have bestowed,mindful of the sacrifices borne by our ancestors”(我今天站在这里,因为面前的任务而感到谦卑,因为你们的信任而心存感激,同时铭记先辈们做所出的巨大牺牲)。这句话中3个由形容词引导的短语被用于传达演说者当时的情感。3个短语一步步成功地将演说者个人的情感上升到国家利益。这表明了演说者出色的演说的技巧。而在第9段中,奥巴马运用了另一组短语排比,“the time has come to reaffirm our enduring spirit;to choose our better history;to carry forward that p recious gift…”(是时候去重拾我们不朽的精神;是时候去创造更好的历史;是时候去宏扬那珍贵的天赋……)。此处,奥巴马用了3个不定式短语来强调事情的紧急性,呼唤整个国家要马上采取行动来转变经济危机。他不断地激励人民要即刻行动,不要沉浸在危机中,而应该采取主动来改变现状。

(三) 、句子的排比

句子的排比是这些演说中最常被采用的排比形式,因为排比句最能够增加文字的力量,加强向观众传达的信息和情感;而且排比句通常比较容易识别。

肯尼迪就职演说在第8段最后一句中声明:“…no t because the Comm unistsmay be doing it,not because we seek their votes,but because it is right”(这并非因为共产党会那样做,也不是由于我们要求他们的选票,而是由于那样做是正确的)。这句话中,肯尼迪对美国给其他国家正在经受苦难的人民提供帮助给出了一个高尚且无私的解释。他们这么做不为任何目的,只是因为那么做是对的。肯尼迪想通过这句话来展现美国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的气势,也趁机表现出美国乐于助人的慷慨。而在他整篇演说最著名的那句话:“my fellow Americans,ask not w 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 r you;ask w 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同胞们: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中,肯尼迪向他的人民发出了如此振奋人心的号召,唤起人民强烈的爱国之情。这句话的力量是不可忽略的,演说者在两个分句中调换了主语和宾语的位置,来激发人民对自己国家的忠诚、责任、激情和热爱。而且从第6段到第13段,肯尼迪不断在重复这样的句式“To those old allies…we p ledge…”(对于那些老盟友……我们保证……),“To those new states…w e p ledge…”(对于那些新国家……我们保证……),“To those people…we p ledge…”(对于那些人们……我们保证……),“To our sister republics…we offer…”(对于各姐妹共和国……我们提出……),“To that wo rld assem bly…w e renew…”(对于那些世界性会议……我们重申……),“Finally,to those nations…we offer…”(最后 ,对于那些国家……我们提出……)。这6个句子的排比把世界上各个民族和所有力量都包括了进去,肯尼迪成功地覆盖了所有,同时又分别给与承诺,以达到展现美国友好和强大的目的。另外,从第16段到第20段,肯尼迪运用了一组由5个句子构成的排比,这些句子都由“let both sides…”(让双方……)。通过这5个句子的排比,肯尼迪向共产主义国家提出了建议,展现了美国愿意与他们共同存在的诚意,并表示愿意和他们一起开创一个新的世界。

在里根的就职演说第15段末,他发出了这样的感叹:“let us begin an era of national renewal.Let us renew our determ ination,our courage,and our strength.And let us renew our faith and hope”(让我们开始一个国家复兴的时代;让我们的决心、勇气和力量都复苏;让我们的信念和希望都复苏)。演说者此处紧贴总统就职演说的主要目的之一——鼓舞公众努力将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饶和强大。里根告诉他的人民,现在是时候做好准备,下定决心去开创一个新时代了。而第24段整个篇幅都是由一个排比结构合成的:“…we w ill strengthen…we w ill match…we w ill strive…w e w ill no t use”(我们要加强……我们要配合……我们要力求……我们不会用……)。4个排比句表明美国会竭尽全力和她的邻国和盟友共享自由。里根在这里给出了承诺。在第33段中,里根引用了一个美国士兵写在日记里的话:“Therefore,Iw ill work,Iw ill save,Iw ill sacrifice,I w ill endure,Iw ill fight cheerfully and do m y utmost,as if the issue of the w hole struggle depended on me alone”(为此 ,我会奋斗 ,我会拯救 ,我会牺牲,我会忍受,我会并将尽我最大的努力英勇奋战,就好比所有的战争问题都将由我一个人来肩负)。在日记中,这个士兵展现了他的决心,他会为了履行自己对于国家的承诺而战斗。里根引用这些话来鼓励人民像这个士兵那样为国家做贡献。

而在奥巴马就职演说的第4段,他用到了以下的一组排比句:“Our nation is…Our economy is…Our health care is…”(我们的国家是……我们的经济是……我们的医疗是……)。奥巴马一连指出了国家正面对的困境,由此引出他的政府将为解决这些问题而采取何种措施。这些困境的罗列是为了引出新政府的政策。紧接着,从第11段到第13段,奥巴马用了3个“for us…”(为我们……)来开头。在这3个排比句中,奥巴马高度赞扬了先驱者的功绩和斗志,并对他们为后代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在第14段中,奥巴马对当代的美国做出了评价:“Our workers…Our minds…Our goods and services…Our capacity…”(我们的工人……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货物和服务……我们的能力……)。这些陈述肯定了当今美国人的品质。奥巴马想告诉他的人民,美国人仍有优势。在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中,他希望通过肯定美国人的能力来重新燃起他们的信心。在下一段中,奥巴马用一组排比句描绘出一幅反击金融危机和开创新时代的画面:“We will build…We will restore…We will harness…And we will transform…”(我们将建设……我们将恢复……我们将利用……我们将变革)。对于不同的基础建设领域,他提出了不同的建议。每一个都很具体,而且听上去非常可行,这恰好能重拾人民对于政府和未来的信心。

当然,本文并没有将所有这三篇演说中的排比实例列举出来。但是从以上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整齐的结构和明了的节奏使得排比对增强就职演说的感染力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排比让演说更具气势和力量,同样也能充分引起听众的共鸣。

四、结语

本文主要通过去排比这一修辞的分析来解析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文体特点。从文中举出的例子中可见,修辞在情感表达和与听众的沟通上协助演说者。通过词、短语和句子的排比,演说变得更有节奏感、更有力量,且更富感染力。由于总统就职演说的目的就是要说服公众,激发公众,然后团结公众,排比的运用正好能帮助演说者更好地传达这些讯息。不仅在就职演说中,所有的公众演说都大量使用这种修辞。

当然,本文还是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文章只讨论了一种修辞格。演说者同样还运用了许多其他手段,比如暗喻、明喻等。其次,本文只选取了三篇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研究对象在数量上是不足的。它们可能只体现了部分特征。因此,今后关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修辞研究应该扩大研究量。

注释

①徐振忠:《英语演说辞文体刍议》,《外国语》1990年第5期。

②Sho rt,M:“Who is Stylistics.”Foreign Languages 5(1984).

③胡壮麟、姜望琪:《语言学高级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④熊莉:《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文体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⑤Fairclough,N.M edia D iscourse.London:Edward A rnold,1995,195-203.

⑥Graber,D.“Styles of Image Management during Crises:Justifying Press Censorship.”D iscourse&Society 14.5(2003):539-557.

⑦周强:《英语政治公众演讲语篇的统一修辞视角》,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⑧Osborn,M.Speaking in Public.Houghton:M ifflin Company,1982,11.

⑨Wood,J.Speaking Effectively.New Yo rk:Random House,1998,5-6.

⑩Wales,K.A Dictionary of Sty listics.London:Longman,1989.

(11) Halliday,M.A.K.,Hasan,R.Language,Contex t and Text.Victo ria:De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12) Maynard,S.K.Imagesof Involvement and Integrity:Rheto rical Style of a Japanese Politician.D iscourse&Society 5.2(1994):233-261.

(13)徐振忠:《英汉演说词文体风格形成的历时对比》,《黎明职业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14)黄缅:《英语语言问题研究》,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133-135页。

(15)陈冬梅、辛柯:《从就职演说探讨演说词的修辞风格》,《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6)任泽湘:《约翰·肯尼迪就职演说辞格探析》,《勋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3期。

(17)张玉芳:《演讲者与受众之间的权利关系——跨文化修辞移动》,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8)胡壮麟:《理论文体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11-24页。

(19)徐有志:《英语文体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第 132页。

责任编辑荣佳

2010-10-20

猜你喜欢
修辞格文体学肯尼迪
从肯尼迪1963年西欧之行再探“宏伟计划”成败原因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初中语文修辞格教学初探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英诗《为国捐躯》的反战主题
肯尼迪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肌电图对比研究
“奇问”修辞格的特点、功能及判断方法
肯尼迪情妇出书大爆风流事
佛典譬喻经语篇衔接方式的文体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