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推动河南农村散装水泥市场体系建设

2010-04-08 21:28河南省散装水泥办公室主任朱南纪
河南建材 2010年1期
关键词:水泥农村工作

河南省散装水泥办公室主任 朱南纪

为贯彻全国农村散装水泥推广工作现场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商务部及河南省商务厅关于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指导意见,今天我们在驻马店市召开全省农村散装水泥推广工作现场会,总结我省农村散装水泥发展成果,交流经验与做法,研究全省农村散装水泥工作的思路与措施,加快推进我省农村散装水泥的发展进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下面,我结合全省农村散装水泥发展情况讲几点意见:

1 农村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回顾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这是河南最突出的特点。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在实现城市推散和“禁现”的同时,我省逐步加大了农村散装水泥的推广工作。2005年,国务院明确提出了从使用环节入手,进一步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的要求,为城乡散装水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2006年,商务部制定发布了《加快农村推广散装水泥指导意见》,把发展农村散装水泥工作提到重要位置。近几年来,各级散办立足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着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原则,坚持“三个先行”、“二个完善”、“一个探索”的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农村散装水泥市场的发展。

1.1 坚持宣传、政策、试点先行,营造氛围,激发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的热情

1.1.1 坚持宣传先行,切实增强农村使用散装水泥的意识

首先,通过《河南建材》“散装水泥专栏”和《河南散装水泥简报》等宣传平台,介绍国内外散装水泥发展的概况、各地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的成功经验,分析散装水泥的发展趋势和潜力、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国家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等。其次,利用省、市党报、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主流新闻媒体,积极宣传“限制袋装,鼓励散装”的方针,广泛宣传发展散装水泥的重要意义,以及发展散装水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积极开展经常性的社会宣传工作,形成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共识。驻马店市散办在市电视台连续播放动画片《三毫推散记》,收到良好效果。第三,通过一年一度的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采取设咨询台、挂横幅、制标语、作板报、出宣传车等形式,深入到县城、乡镇和村庄,向广大农民宣传发展散装水泥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特别是使用散装水泥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营造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良好氛围。还通过下发宣传册、算账对比、示范点建设、相互传宣传等农民乐于接受的形式,转变人们长期认为散装水泥是“落地灰”的旧观念,使广大农民认识到散装水泥有质量保证,让广大农民在使用散装水泥的过程中真正得到实惠,引导农民逐步走出对散装水泥的认识误区,增强了广大农村消费者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了广大农民使用散装水泥的自觉性。

1.1.2 坚持政策先行,规范农村散装水泥市场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为了加快农村推广散装水泥步伐,贯彻落实“从使用环节入手,进一步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的精神,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发展农村散装水泥的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县城城区和农村使用散装水泥工作的意见》、《河南省发展散装水泥示范县(市)、示范点考核标准及验收办法》、《河南省加快在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宣传引导、组织领导、协调服务、综合配套、监督管理、资金投入、试点示范等多个层面,规范了农村推广散装水泥各个环节的程序和办法,从政策和制度上保证了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的有序开展。目前,我省已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创建示范县(市)、点的考核验收标准:1)明确了考核内容。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宣传教育、目标任务、推行机制、推行规划等方面,将发展农村散装水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予以明确,并结合实际加以落实;2)制定并明确了农村发散工作的“软硬件”考核标准。分别组织对定性、定量考核的指标,组织机构、工作方案、资金征收、设施设备投入、农村使用量等作了详细规定;3)实行了“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原则。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做到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以调动不同地区推广散装水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08年,我们对全省农村散装水泥第一批确定的11个示范县(市)、9个网点进行了验收,并给予了表彰和奖励。焦作市重视推行农村推广散装水泥工作,把农村推散工作纳入了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与工作绩效挂钩,与评比奖励挂钩,起到积极推进工作的作用。焦作市把农村散装水泥入农户使用纳入各县(市)政府的责任目标考核体系,把农村散装水泥发展,列入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和工作目标,极大地推动了全市农村散装水泥的发展。今年,我们在总结去年验收工作的基础上,对《考核标准》重新进行修订,特别是把散装水泥进村入户纳入了考核指标内容,按照新标准对第一批被命名的单位进行复验,对进行第二批申报示范县(市)、点进行验收。

1.1.3 坚持试点先行,树立农村发展散装水泥典型

农村推广散装水泥工作,既是在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又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为了使农民切实体会到散装水泥的经济、实惠和优质,我们确定了“因地制宜,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农村推广散装水泥方针,坚持“因地制宜抓典型,严格标准树榜样,示范作用促推广”的原则,引导带动农民使用散装水泥,并创造出了“操作易行,带动面广,具有特色”影响力的推广模式。2005年,我省试点工作启动,以焦作的武陟县、新乡的新乡县、南阳的镇平县为示范点,选好经营者,定准推广模式,明确实施流程,实实在在做好配套服务工作。资金问题是困扰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的主要障碍之一,因为前期投资较大,短期投资收益不很明显,仅仅依靠专项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散装水泥成为解决资金瓶颈的最佳途径。

我省各级散办,一方面通过专项资金适当投入,为经营户购置散装水泥使用设施设备,对部分散装水泥销售网点免费提供散装水泥周转罐、计量秤等,激发了社会各界建设散装水泥销售网点的热情,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散装水泥行业,充分发挥了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另一方面动员社会力量兴办散装水泥经营实体,政府给予优惠、实行扶持政策。如郑州的新密和登封、焦作武陟县、驻马店西平县、南阳镇平县、安阳内黄县、洛阳偃师县、平顶山的舞钢、濮阳南乐县、清丰县等12个县(市)及部分示范点,省、市都进行了一定的资金和设备扶持,调动了经营户的积极性,坚定了其经营散装水泥的信心。濮阳市调动社会和企业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逐步形成了“水泥企业投入一点,散装办注入一点,社会投资一点”的多元化投资体系,较好解决了农村发展散装水泥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与此同时,省、市散办还充分发挥销售网点在开拓农村散装水泥市场中既是销售点、示范点,又是散装水泥宣传站的独特作用,多次在各个示范县、示范点组织现场观摩会,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

许昌市散装水泥推广中心带动其周边几个建材经销商主动找到散办,要求成立散装水泥配送中心,目前已在具体建设中。目前焦作武陟烨煊散装水泥推广中心、新乡县大召营散装水泥推广服务中心、镇平县物联建材公司、西平县宏伟散装水泥配送中心等已初具规模,从中转站到二级销售点、再到具体用户,基本形成了完善的销售网络体系。目前,全省初步探索出了“配送中心”、“万村千乡网络”、“水泥生产企业直销”等多种模式,为农村全面推广散装水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强力推进农村散装水泥设施设备和服务体系的完善,赢得了广大农民对使用散装水泥的信赖

1.2.1 注重研发,完善农村散装水泥设施设备

在农村推广散装水泥,设备很关键。由于农村道路窄,用户散,路途远近不一,需求不同,用量不等、战线较长,对散装水泥的设备应用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们注重在设备的实用性和流动性上下功夫。根据用户的不同情况,本着安全实用,方便操作的原则,研制推广了一批大小各异方便计量的中转站使用的大型散装水泥罐,又有适合不同层次运输要求的中小型罐,并不断适应农村发展需要改进散装水泥设备。我们依托省定点设备生产企业新乡市宏达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研制开发了适合中小城镇及农村使用的操作方便、计量准确、成本低廉的散装水泥储存罐等产品,优化了散装水泥设备的配套,解决了储存和运输问题,深受农村地区用户欢迎。同时还鼓励和支持各地农村散装水泥销售配送企业在销售散装水泥的同时,积极研制、改制农村适用的散装水泥运输、储存和使用设备设施。

1.2.2 以民为本,完善农村散装水泥配送服务体系

在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的过程中,各级散装水泥主管部门以“服务企业、服务经销商、服务广大农村用户”为出发点,深入乡镇,深入用户,认真调研,精心规划,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地布设散装水泥销售网点,并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散装水泥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协调和引导,为企业和用户服务,创造良好的散装水泥生产、经营环境,鼓励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积极发展散装水泥。主动为散装水泥销售企业提供信息,协调与水泥厂家关系,加强供销衔接,切实为销售企业搞好服务。解决散装水泥使用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农民积极使用散装水泥。同时,认真落实专项资金征收和管理政策,完善征收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指导、协调、服务、监督作用。

1.3 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县域预拌混凝土的发展

我省的省辖市城区已经全部实现了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但广大县级市和乡镇还处于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阶段。因此,在县级区域建立了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直接向农村建筑用户供应商品混凝土,这是我们目前发展散装水泥的重点工作之一。如濮阳市南乐县以散装水泥配送中心和混凝土有限公司为主导企业,在全县12个乡镇106个行政村建立了配送网点,目前已拥有散装运输车30辆,750搅拌生产线4条,混凝土运输车10辆,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使用混凝土推广配送工作,现散装水泥使用量已达65%以上。我省的郑州市、三门峡市等所属县(市、区)都建有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且有部分县(市)下发了县城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文件。据初步统计,截至今年8月份,全省共有41个县(市、区)拥有商品混凝土搅拌站52座,混凝土搅拌车390辆,泵车52辆。在农村地区形成了向不同用户直接供应散装水泥和直接供应商品混凝土并存的状况。

虽然在农村推散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还要紧扣为农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协调服务和监督检查,制定更有利于农村推散工作的政策措施,使我省农村推散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2 河南省农村发展散装水

农村发展散装水泥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对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城镇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农村水泥使用一直以袋装为主,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加快在农村推广散装水泥,既可以节约大量包装用纸、减少大量水泥损失,又能保证建设质量、减少粉尘排放、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我省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约22万吨)可节约标准煤5052吨,减少粉尘排放220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124吨,产生综合经济效益0.98亿元。

发展农村散装水泥是提高我省散装水泥整体水平的重要环节。从全省水泥消费结构看,农村水泥消费占全省总量的30%,但农村散装水泥使用量仅占全省散装水泥总量的14.65%。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直接影响我省散装水泥的发展进程,面对农村散装水泥的发展形势与任务,各级散办必须要尽快采取措施解决农村散装水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 今后农村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的具体措施

3.1 提高认识水平,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散装水泥办公室和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推散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将农村推散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制定本地整体发展规划,做到合理布局、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深入研究农村散装水泥市场的特点,认真总结发展经验,探讨适合当地的发展模式,为农民使用散装水泥协调服务。要在政策上逐步向农村倾斜,加强对水泥预制生产企业、小城镇建设以及工矿企业、农田水利、道路桥梁基础设施建设中散装水泥应用的推广和监管。要强化行政管理职能,充实农村散装水泥推广的力量配备,加强对县级散装水泥机构的督导。

3.2 加快设施建设,创新发展模式

建立广泛配送网络、加快物流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散装水泥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条件,特别要注重开发适合农村分散用户使用的散装水泥物流设施设备,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农村散装水泥推广的模式和做法。

3.3 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

要加大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在农村推散方面的投入要占到整个专项资金支出的主要部分。条件好的地市,要将专项资金的50%以上用于农村推散工作;其他地市也要将专项资金30%以上用于农村推散工作。要组织专项资金对试点、示范项目进行扶持和培育;要加大对农村散装水泥物流设施设备的投入。同时,还要尽力争取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

3.4 发挥示范作用,加大宣传力度

要在总结农村散装水泥“示范县”和“示范点”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逐步推广。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地开拓和培育农村散装水泥市场。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开展在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宣传工作。宣传使用散装水泥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效益,使农民认识到使用散装水泥不仅可以提高建筑质量和效率,而且可以节省建筑成本,给农民带来更多实惠和好处,提高农民使用散装水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志们,全国农村散装水泥推广工作会议精神为下一步加快农村散装水泥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各地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农村散装水泥工作要取得新突破,全省散装水泥工作要登上新台阶,需要散装水泥战线各位同仁齐心协力,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开拓进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散装水泥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而贡献我们的力量。

猜你喜欢
水泥农村工作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水泥像被踢死事件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不工作,爽飞了?
化腐朽为神奇—本土创造—水泥环保灯
水泥刨花板
选工作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