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环境对城市的影响

2010-04-09 05:02武晓琰刘登科郑州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年9期
关键词:郑州市河道水利

□武晓琰 □刘登科(郑州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

水环境对大自然的健康运行十分关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良好的水环境就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水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延续和发展的基础。任何形式的水污染、水系破坏都将导致水环境的恶化,从而使整个生态系统失衡。

一、水环境现状问题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水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水环境核心问题,现状表现为水资源利用量的供给紧缺、浪费严重和水域萎缩;水体污染直接、间接影响着用水安全与健康。

(一)水源短缺堪忧

以郑州为例,据2006年7月郑州市水利局等单位完成的《郑州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报告》,郑州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仅为1.45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不足60m3,与全国的人均水资源约2300m3相比,相差甚远。参考《郑州市水资源公报》及各水厂供水情况,现状郑州市年总供水约5.34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2.19亿m3,地下水供水3.15亿m3,远远大于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0.83亿m3,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漏斗区域仍在扩大。这就是郑州水资源的总承载能力,属资源开发条件较差的严重缺水地区。

(二)水体污染严重

以郑州为例,郑州市的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污染和工业面源污染,其次是农业污染,污染物主要是COD、BOD、氨氮及总磷等。污染面广量大,尤其是工业污水直接灌排,城镇、乡村雨污合流,污染循环累积加剧,从而削弱河网水体自净和纳污能力;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

二、水利工程对水环境的不良影响

(一)硬化堤岸、河底衬砌

郑州市早期城市防洪工程、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传统上以砌块石和混凝土为主体,这些形式仅仅注重了河道本身的行洪、排涝功能,对水环境、水生态的影响几乎不作考虑。然而对生态系统冲击最大的因素是水陆交错带的岸坡防护结构。水陆交错带是水域中植物繁茂发育地,为动物的觅食、栖息、产卵、避难所,也是陆生、水生动植物的生活迁移区,至关重要。自然状态下的河床起伏多变,水生物丰富多样,水流或缓或急,为水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二)裁弯取直

以前的水利设计中为加快行洪速度,城市建设使很多弯曲城区河道变成顺直,消弱了生物种群的生存能力。通过近几年调查证实弯曲的河道有利于消减洪水的突发性,也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一条自然的河流,必然有凹岸、凸岸、有浅滩和沙洲,这样的河流形态既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又可减低流速,蓄洪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坏力。

(三)工程单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水利已不能满足生产集约化、城乡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生活小康化、科技现代化、经济市场化的要求,必须调整治水思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传统的水利往往比较单一,缺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水利工程立足城市防洪安全,设计时往往只考虑水利工程自身的需求,往往缺少美学观点。同时水体的生态系统被改变,造成生物群落脱离,自净能力降低。

自然的河流横断面收放有致,滩地与主河槽相间,显示出河道多样性的变化。治理过的河道常用行洪快又便于施工的梯形断面等规则断面,往往忽视原有河道断面的生态合理性,使得河道断面倾向单一化。这些都可能使生物群落失去栖息生长的基本条件,在不同程度上对生物种群造成影响。

三、城市水环境治理对策分析

水环境治理与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和切入点,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水环境整治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实施水域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流域与区域相结合。要做好城市水环境整治,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转变观念,拓宽视野,搞好规划

实践证明,以牺牲环境换发展,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是行不通的。必须在全社会树立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忧患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条件、环境状况相适应。

根据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功能区划分规划等,研究水系走向、沟通的布局,使之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应着重研究河网水系的通、流问题。

(二)更新理念,强化生态,搞好设计

水环境工程设计宜围绕“满足、恢复、改善、拓展”原则,更新设计理念,跳出单一水利工程传统设计思想,强化生态,从综合整治角度搞好设计,提高城市的水环境质量。

(三)搞活水体,完善管理

搞好水环境整治,不仅要有通、流总体安排外,还要十分注重调水、配水和补水工程设计,在截污、治污的基础上,通过合理配水和补水,使河网水体活起来,达到恢复和改善水质的目的,为恢复自然生态奠定基础。

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境政策和环境法规,强化经济手段、法律手段,采用市场化操作。对于面广量大的河网,污染治理、垃圾应集中处理。城郊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的实施,要对源头进行控制,可有效地促进城市周边水环境的改观。

改善水环境,发展水利经济,壮大自身实力,与水利为社会服务的大目标是一致的,实践证明,水环境越好,水利经济实力就越强,水利为社会服务的水平就越高,越能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1]陈家琦,王浩.《水资源学导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

[2]蔡喜明,翁文斌,史慧斌.基于宏观经济区域水资源多目标集成系统[J].水科学进展,1995.

[3]蔡守秋主编.环境资源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郑州市河道水利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郑州市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郑州市创新推进“八大群体”入会工作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