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的启示

2010-04-10 09:55赵雪珂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0年5期
关键词:能源日本经济

■赵雪珂

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日本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国家,其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节能减碳。早在2004年,日本环境省就发起了 “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其目标是为2050年实现低碳社会目标而提出的具体对策。2007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制定的 《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中指出:为了克服地球变暖等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社会的目标,需要综合推进低碳社会、循环型社会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建设。2008年5月,日本环境省全球环境研究基金项目组发布了 《面向低碳社会的12大行动》,其中对住宅、工业、交通、能源转换等都提出了预期减排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和制度的支持。同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以日本政府的名义提出了日本的新的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政策,即著名的 “福田蓝图”,这是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低碳社会发展是有其原因的。从表面上看,日本是典型的岛国,受其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日本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世界发达国家。因此,面对气候变暖可能给本国农业、渔业、环境和国民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日本各届政府一直在宣传推广节能减排计划,主导建设低碳社会。同时,日本国内的能源资源匮乏,如若不控制对能源的使用,不开发新型能源,日本经济则会受到巨大的阻碍,所以日本还制定了节能规划,对节能指标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对一些高耗能产品制定了特别严格的能耗标准。逐步从“耗能大国”转变为 “新能源大国”。如此看来,低碳社会的建立,低碳经济的发展是由于日本在发展过程中因自身条件限制而 “被迫”转型,节能减排的“附属品”。

但事实上,究其根本,日本高度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也不仅是如上所述。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历了非常严重的金融危机,泡沫经济彻底崩溃,日本严重的经济衰退,5000亿的银行坏账,数不胜数的企业倒闭,日本人对未来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失业率和自杀率屡创新高,这场经济危机对日本国内带来最大的危害就是日本金融业几乎崩溃。日本政府也从这次危机中得到警示,全力寻找其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据报道,如若日本 《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政策草案能获得通过并实施,将使日本环境领域的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70万亿日元增加至2020年的120万亿日元,相关就业岗位也将大大增加。同时,在2009年4月9日,日本重启太阳能鼓励政策成为日本经济转型中的核心战略之一。日本太阳能政策的出台,将可能挽救该国企业业绩,也由此把企业的盈利重心从出口转变为国内需求。日本政策研究院教授角南笃也曾表示,日本不断出台的重大政策,将重点放在发展低碳经济上,尤其是能源和环境技术开发上,目的是希望以目前金融危机为契机,转变其经济发展模式,以便占领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从这一方面来看,日本发展低碳经济又并非只是因为其是节能减排计划的附加品,发展低碳经济更有利于日本本土企业的发展,改善企业现状,降低失业率,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日本政府为发展低碳经济采取的政策措施及现状

日本政府为了达到低碳社会目标,采取了综合性的措施与长远计划,改革工业结构,资助基础设施以鼓励节能技术与低碳能源技术创新的私人投资。对可以大规模削减温室气体的捕捉及封存技术予以大力支持,提出从2009年开始进行大规模试验,并在2020年前投入使用。此外,日本还持续投资化石能源的减排技术装备,如投资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装备,形成了国际领先的烟气脱硫环保产业。

同时,日本是低碳经济立法最为完善的国家,不但专门制定了 《环境保护法》、 《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和 《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并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分类别制定了 《绿色采购法》和《家用电器回收法》等。

2006年5月29日,日本经济产业省编制了 《新国家能源战略》,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全面推动各项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 《新国家能源战略》提出从发展节能技术、降低石油依存度、实施能源消费多样化等6个方面推行新能源战略;发展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以及植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对石油的依赖;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等能源项目的国际合作。日本政府提出了非常详细的目标,即将温室气体减排中期目标定为 2020年与2005年相比减少15%,长期目标定为2050年比现阶段减少60%~80%。

2008年7月,日本内阁通过了 《建设低碳社会的行动计划》并向全社会公布。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在202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捕捉及封存技术 (CCS)的应用。将目前每吨约4200日元的二氧化碳回收成本降低到2000日元以下;二是力争在2020年~2030年间,将燃料电池系统的价格降至目前的约1/10;三是到2020年将太阳能发电量提高到目前的10倍,2030年时提高到40倍。利用3年~5年时间将发电系统的价格降至目前的一半左右;四是探讨能减轻可循环能源成本负担的理想方式。研究有效的鼓励政策及新的收费系统;五是到2020年为止,实现半数新车转换成电动汽车等新一代汽车的目标。配备约30分钟即可完成充电的快速充电设备;六是2008年9月建立国内排放量交易制度,力争10月开始试行;七是研究“地球环境税”等相关课题,在2009年3月底前公布研究成果;八是在2008年度内制定指导标准,对商品从制造到使用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进行标注,从2009年度开始试行;九是在2008年度结束前调查采用夏令时制度的效果及成本。

同时,日本政府选定了横滨、九州、带广市、富山市、熊本县水俣、北海道下川町等6个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温室效应的地方城市作为 “环境模范城市”。其创建 “环境模范城市”的出发点就是建立低碳社会,以城市为单位的生活方式转变、改善城市功能以及交通系统等也是重要内容。这些 “环境模范城市”将多项活动加快向低碳社会转型的步伐,包括削减垃圾数量、开展 “绿色能源项目”、 “零排放交通项目”等。

2009年4月,日本环境省公布了名为 《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其目的是通过实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的低碳经济。该草案实施之后,将使日本环境领域的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70万亿日元 (1美元约合86.8日元)增加到2020年的120万亿日元,并将该领域就业人员增至220万人,通过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实现 “绿色增长”。

在颁布一系列法案的同时,日本政府和相关团体通过电视、网络、发行刊物、举办讲座等形式向消费者普及节能知识,进行节能宣传教育。如今,节能措施已细化到日本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日本环境省从2005年起提出民众夏天穿便装,秋冬两季加穿毛衣的倡议;夏天要求男士不打领带,将空调温度由原先的26摄氏度调到28摄氏度,秋冬可调到20摄氏度。据统计,仅夏天空调温度调高2摄氏度一项,即可节能17%;如果换算成石油,日本全国每年可节约原油155万桶。

在饮食方面,日本人总结了一整套从购买、保存到烹饪等各个环节详尽的节能窍门。在购买食物环节,提倡消费者购买应季蔬菜和水果,因为生产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往往耗费更多能源;尽量选择产地较近的产品,从而鼓励商家从邻近地区进货,以缩短运程节省能源。

在出行方面,目前多数日本家庭的轿车只在外出游玩时使用,平时上下班多选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开车时,不急起步、不猛加速,提倡保持 “经济速度”等。

作为政府追加经济对策的一项措施,旨在促进节能环保家电消费的 “环保积分制度”2009年5月15日起在日本全国开始实施。具体为,对购买符合一定节能标准的空调、冰箱和数字电视的消费者返还 “环保积分”,空调和冰箱的返还比例为5%左右,数字电视则在10%上下,所获积分可用于兑换消费券。

日本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的启示

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浪潮下,日本将发展 “低碳经济”定位为创建 “低碳社会”,而非仅仅停留在经济发展层面,与我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两型”社会建设本质相同,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有重要启示。

启示之一:制定相关法律,依靠国家力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战略问题,发展低碳经济要靠国家力量来推动。日本由于颁布一系列法律条令而收到了不错的成效。在这一问题上,我国应效仿日本的做法。目前,我国在有关低碳经济的开发利用领域已经制定了《煤炭法》、 《电力法》、 《节约能源法》、 《可再生能源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 《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其中 《可再生能源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与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与实施对于从节能减排、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突出的作用。另外,我国还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减缓气候变化的 《节能中长期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 《2000-2015年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十五”规划》、《能源发展 “十一五”规划》、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等规划与政策。但是,我国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方面还不够完善,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有关立法在体系上的不足,细化已有法律,增加可操作性。

启示之二:设立优惠措施,激励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与经营。

低碳技术和产业是因应对气候变化而产生、发展的,这就意味着 “低碳”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企业应该预知并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重大变革与契机,未来的竞争必定是基于低碳产品与技术的竞争。所以,企业应对低碳技术进行战略投资,发展、创新低碳技术,紧密研究和跟踪国际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制定低碳产业与产品的技术标准,利用好国际低碳技术转让,加快实现跨越式技术发展,寻找机会,为企业的发展做提前的部署。同时,企业应将社会低碳责任与产品质量、信誉相结合,树立在民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抓住国际碳金融的新机遇,发展低碳融资。与之相对应的,政府应通过财政、税收的扶持,金融融资的支持等策略引导企业发展低碳产业和产品。

启示之三:改善消费结构,将 “低碳”观念融入社会。

社会大众是进行低碳建设的重要主体,市场是低碳经济的主舞台,政府的作用是引导和激励。日本构建低碳社会发动了全社会的力量,涉及到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而由此取得的巨大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也是如此,不仅对企事业单位有所要求,更应该将 “低碳”观念植入民众心中。而随着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能源消费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水电、核电和风电等清洁能源从无到有,已在中国能源消费格局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也曾表示:中国今后还将探索建立低碳经济区和建设低碳城市,低碳经济区将成为中国下一次工业革命的示范区、未来中国大规模经济转型的实验地。

启示之四:发展低碳经济、创建低碳社会需要整合协调相关政策,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

低碳经济与经济、社会、能源、环境的密切相关性,决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不是孤立的,而是经济、社会、能源与环境保护政策的统一与协调,因此,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法规标准和经济措施,协调统筹相关政策,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同时,制定激励性的财税政策,包括税收、补贴、价格和贷款政策等也不容忽视,如在日本若购置低公害车时可享受车辆购置税的减税,优先并延长减税车辆汽车税的减免年限等优惠。我国应积极抓住国际碳金融发展的契机,建立碳金融市场、碳交易市场等。同时,应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机制,加强财政和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建立低碳经济技术体系。

启示之五:强调低碳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2008年7月26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 “实现低碳社会行动计划”,而为达到这一计划所涉及的具体目标,既要依靠大力推广使用日本现有的先进技术,更要依赖节能减排技术的不断创新。而日本也已决定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投入300亿美元,开发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循环技术、生物质能应用技术、低化石燃料消耗直升机、高效能船只、气温变化监测与影响评估技术、智能运输系统等。同样,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是否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而目前我国迫切需要研发节能和清洁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为此,需要加快推进我国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建设,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改善健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与制度创新。加快低碳发展低碳经济、创建低碳社会需要重视环境友好型技术开发,调整高耗能产业结构,推进能源节约。

与此同时,我国应积极参与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体系中去,参与全世界的碳市场,促进碳交易机制在中国的发展。加强与发达国家关于低碳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消化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技术。

参考资料

1.唐丁丁.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世界经济.2009,1:62~64.

2.王继晟.日本的低碳革命与国民节能自觉行动.中国能源报.2009,4,27第B02版.

3.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发展研究.2009年第2期,23-27.

猜你喜欢
能源日本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黄金时代》日本版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