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编目规范控制研究

2010-04-11 12:44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3期
关键词:编目图书规范

梁 俭

(广西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22)

1 网络环境下图书编目规范控制的意义

规范控制 (Authority control), 又称规范工作(Authority work)、权威控制,很多论文都对提出了规范控制的概念,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1)确保著录标目力的一致性和唯一性,建立、维护和使用规范文档的过程;(2)始终如一地使用和维护在书目记录文档中作为标目的名称、主题、统一题目等规范形式的过程……包括规范记录文档……自动更新所有记录以保持与规范文档一致的机制。(3)是一种施行于图书馆目录并为图书馆目录提供组织机构的技术过程。(4)为了确保书目系统的唯一性和稳定性,需建立、维护、使用规范款目和规范文档工作。总之,规范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图书录入数据的质量,确保目录中供给用户检索的检索点(即标目)的唯一性、一致性和规范性。

图书编目规范控制有助于正确描述书目资源,应用现代技术建立高质量的书目数据库,准确、即使地为社会提供服务。首先,在网络环境下,各个图书馆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许多图书馆都建立了不同规模的计算机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书目自动化管理。但是,这些图书资源也存在着数据分散,标准不一等问题,难以实现其为读者服务的最大价值。在改变这一现状的过程中,图书编目规范控制无疑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第二,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类型日益多样化。当前,图书馆已经从单纯收藏印本文献,到收藏印本文献、微缩文献、非书文献、电子文献四大类资源。图书编目规范控制能够正确描述这些书目资源,有助于图书馆功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2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编目的现状

图书编目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按照其内容对入馆的图书进行科学分类,确定每一本书在分类体系中的位置,编制出图书目录,揭示藏书内容,便于书库依类排架,读者按照一定的类别寻找有关书籍,并作为宣传图书、指导阅读、编制采购图书计划的依据。图书编目工作对于图书馆工作而言具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它是文献信息服务能够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从很大程度上而言,图书馆工作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编目工作。可以说,图书编目工作是整个图书馆工作的关键所在。我国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图书编目工作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一直比较重视图书编目工作。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图书编目规范工作进行研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编目技术日益成熟,书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不断发展,图书编目工作越来越引起更多的重视。图书编目规范控制的理论更为成熟,相关规则更加完善,在实践中图书编目规范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图书编目还存在很多问题,急需推进图书编目规范控制的进一步发展。

2.1 图书编目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突出

首先,图书编目标准化工作管理力度不够。因为缺乏权威性的全国编目工作领导机构及相应的法律文件,图书编目标准化容易流于形式。当前,我国存在着不同的机构使用不同的编目规则的情况,而不同的规则对标目著录的规定又各有不同,这必然会导致图书编目工作的混乱。

其次是图书编目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不同的图书馆采用的具体标准不同,所建的编目系统、编目软件、目录数据库等都不相同,而且不同的工作人员对编目规则中有关标目著录的繁杂条例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这极大地影响了目录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不同编目系统之间数据的相互交流和利用。

第三,机读目录不够完整。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我国图书馆机读目录对文献信息的覆盖率还不高。从数量上来看,我国各类型的机读目录对文献信息的网络度比较低,已有的中文文献机读记录远远低于现有的中文文献数量,即使一些规格很高的图书馆也存在这个问题。从信息量来看,很多图书馆自建的机读目录大多数是比较简单的,缺少对所确立的统一标目及其参照款目全部情况的记录。例如:有一些还缺少著录项目或者必要的著录内容,有一些则指能作少量的主题索引,无法为读者提供规范有效的检索点。

2.2 网络资源的复杂化对图书编目规范控制的影响

伴随着网络的日趋发达,大量的网络资源快速涌现,而且各种网络资源分散无序、糟粕与精华并存。让人目不暇接的网络资源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在信息过于膨胀的时代,很多用户无法了解网上到底有多少信息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无法快速、便利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如此一来,就形成了资源过度与资源匮乏的矛盾现象,造成信息资源和时间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解决网络信息资源无限扩张与网络资源合理有序利用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另外,网络意识淡薄也给图书编目规范控制带来不利影响。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从现实来看,我国图书馆现有的书目数据库离资源共享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网络意识淡薄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很多图书馆并不重视图书编目工作,对编目员的要求过低,很多图书编目员对编目系统一知半解,不能正确理解编目原则和著录格式。而且,一些编目员面对复杂繁重的工作,只注重工作速度而忽视工作质量,难以达到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

2.3 图书编目方式不能适应网络环境的需要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编目方式应该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手工编目方式,而应该逐渐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但是我国一些图书馆因为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仍然以传统的管理模式来经营图书馆。这就导致不同地区的图书编目发展不平衡,而且各种编目方式并存,无法统一的问题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

3 促进网络环境下图书编目规范控制

3.1 加强完善相关基础理论

总体而言,我国图书编目规范控制的基础理论还比较薄弱:一些基本概念还未统一,导致很多人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不能准备把握规范控制的概念;一些非常重要的内容尚未作出深入研究,特别是在规范系统评估的指标体系、规范控制的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盲点等等。现实条件下,应该特别注意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图书编目规范理论的研究,完善相关理论,大力宣传图书编目规范控制的重要性,促使相关人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图书编目规范控制。要重视理论的现实意义,确保理论能够对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指导,促进图书编目规范控制在现实中的重大发展。

3.2 加大图书编目规范控制管理力度

要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就要重视图书编目规范控制的管理,加大管理力度,以管理促效率和质量。要加强对整个规范工作的科学管理,定期不定期检测与评估规范系统的整体运转情况,尽量减少甚至避免规范系统的故障,最大程度地提高整个规范系统的功能。要加强对编目人员的管理,尽快制定工作规范、质量标准以及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标准,督促编目员保证规范控制的质量。要经常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思考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要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交流,听取读者的反馈意见,不断提高规范系统的功能与成效。

3.3 加快制定规范控制的有关规则与标准

鉴于当前我国图书编目规范控制的现实,应该加快制定编目条例、主题词表及其标引规则等。此类规则和标准的不完善极大地制约了图书编目规范控制的发展。

3.4 提高编目人员的规范控制能力

规范控制的质量在很大程度取决于编目人员的规范控制意识与业务工作能力,应该千方百计提高图书编目人员的规范控制能力。要利用各种方式推广相关理论和技能,扩展图书编目人员规范控制的理论知识,使编目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1]段明莲.文献信息资源编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黄俊贵.文献编目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3]林明等译.国际编目原则声明(草案)[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

[4]吴万晔.谈我国文献编目规则的不足与改进[J]图书馆学研究,2008,(10).

[5]徐文.关于文献编目中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反思[J].山东图书馆季刊,1994,(2).

猜你喜欢
编目图书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班里有个图书角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