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运用于化学教材设计的意义

2010-04-11 15:09陈伟李宏亮王心东
化学教与学 2010年9期
关键词:教科书化学理论

陈伟 李宏亮 王心东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教导大队陕西渭南714012)

学习理论运用于化学教材设计的意义

陈伟 李宏亮 王心东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教导大队陕西渭南714012)

当前,世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是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从以“教”为中心转为以“学”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转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材作为课程理念的载体,也正经历着从“教程”式向“学程”式转变。从国际上看,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化学教材的改革浪潮风起云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科学素养和教材的本土化密切结合起来,虽经历曲折,但成果可喜,一批有特色的化学教材问世, 21世纪的化学教育将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理论是教材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最新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主体和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近年来,学习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他们在关注如何“教”的同时更关注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更加注重学习理论在教材编排和教学设计上的应用。研究学习理论在教材设计中的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国内外化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钟启泉等深入研究世界课程改革后认为,自20世纪中叶首先从美国开始的世界性的科学课程改革以来,化学课程改革经历了从以培养化学科技人才为目的的“学科课程”向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普及化学课程”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而且有教学的哲学思想发展变化的原因。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化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上,正在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会如何学习为中心的改革。《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教科书编写建议”部分明确指出: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编写要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要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高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如何学习”和“提高终身学习能力”需要学习理论的指导。将学习理论与教材有机结合则可以真正实现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学习”和“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并且可以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功效。

二、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的迫切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这就使原本单调的“大一统”教材领域显示出生机。这一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教科书编写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教研员、教师以及教育出版社等联合起来,参与到中小学教材编写之中,使这一领域呈现出生机勃勃、争奇斗艳的局面。在传统的教材编写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教师使用的方便,关注的是怎样给教师提供一个明确的教学思路。今天,我们在选材的时候,应该更多的考虑是否注意到了与学生生活贴近,是否是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能够引起共鸣的话题;在单元设计与编排上,是否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是否浅显明了,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活动设计上,是否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活动的方式、方法是否做到了多样、可选择与可操作;课程资源、背景资料的提供是否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展开教学。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实行教材多样化,不是单纯为了打破一种教材“统一”全国或基本上“统一”全国的局面,其根本目的是提高课程教材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差异的适应性和科学性,提高教材的内在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建构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目标,提高学生和国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身心素质。可见,教材多样化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提高教材的内在质量,真正实现教材的多样化离不开学习理论指导。

三、学习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中国古代学习理论到近百年来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社会→多元智力”学习理论的发展来看,许多学习理论并不是以学校教育中的“学”与“教”为直接的研究对象。早期的学习理论是以基础研究——尤其是动物行为研究——为中心展开的。但是,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起学习理论在教学和教材设计中的应用,即学习理论学科化和具体化。美国20世纪50年代末的课程改革运动,促使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心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例如,奥苏贝尔特别注重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在教材编排中的运用,明确指出了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编排教材的好处。可见,学习理论的发展始终影响着教学改革,也必然影响到作为教学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教材改革。学习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学习的解释需要多种理论,不同的学习理论尽管存在分歧,但都为我们清楚地把握和理解学习的实质与条件提供了有用的思路和观点,也为有效进行教材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心理学基础。

四、教材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国教科书的传统是关心教的需要,教程与教师参考书匹配是我国教科书的明显特征。当前,“满足学习者学习需要”成为教育教学领域内彰显的基本价值取向,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价值观探讨经历了基于不同视角的“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素质本位”、“人格本位”,乃至“生命本位”等的纷争,但一个基本共识是由“传授为本”转向“学习为本”。我国当代教科书正吸取和借鉴国外以学生需要为着眼点的思路,更注重教材与学习主体的内在关系,这形成了对“学法”的重视,教材也在同时成为学程,教材也在同时成为自学用书,这是当代教科书的特征之一。学习理论既是教材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发展的基础,同时起着理论指导和促进的作用。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50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4

[3]范印哲.教材设计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6

[4]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30

[5]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35-241

1008-0546(2010)09-0012-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0.09.004

猜你喜欢
教科书化学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藏起来的教科书
奇妙的化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