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听写加复述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2010-04-12 22:17段保晶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听力单词词汇

□段保晶,肖 惜

( 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姜维焕(2006)研究表明,学生常遇到三类英语听力问题:①生词;②由于语速太快、不能识别连读和弱读或单词很熟悉却想不起意思,不能识别已知词汇;③思考过多地停留在已听到的信息上而错过后面的内容;能听懂但会很快忘掉听过的内容;对所听内容不能形成心理表征;理解句中的词但不能获取信息的整体意义。问题①只能靠扩大词汇量解决。问题②源于实用阶段不能恰当应用已有词汇知识,或缺乏已有知识。要解决此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使学生对词汇的掌握达到音、形、义三位一体。问题③是由于工作记忆容量很有限而遇到认知困难。对此,教师要在遵循记忆规律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记忆策略以达到提高听力水平的目的。

综观以上三种情况,最可能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而解决的是后两者。但是现在课外听力训练的书籍和课堂教学都充分关注了记忆策略这一部分。因此,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只剩下第二个。对于此问题,笔者认为听力练习不应该仅局限于听,而应该是听、说、写相结合的全面训练。

一、什么是听写-复述模式

本文的听写-复述模式针对篇章类听力材料提出,不含简短的对话或独白。模式中的听写部分就是我们熟悉的听写练习,它对于提高听力理解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听力过程是大脑对输入信息的辨析、解码和存储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听写还要求学习者再把存储的内容解码、输出成单词,词组,意群和句子。

复述是怎样的过程呢?吴祯福教授提出:“好的复述应该是:忠实于原文内容,保留重要情节,舍去非实质性的细节;复述者应根据自己的思维重新组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因此,复述是在对听力材料理解的基础上,经过提炼信息、重组内容,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听写-复述模式是输入与输出的综合体

从对听写-复述模式的描述,我们可得出:此模式包括辨析-解码-存储-输出-再次理解-信息提炼与重组-输出七个步骤。

Krashen(1982)认为,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人类习得语言的最基本的途径。输出能力会在接受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后自动产生,不需要老师刻意的教授。根据输入假说我们可得出: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材料,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成功地对材料进行解析。在输入假设中,Krashen认为输出仅是输入积累的结果,并非语言习得的条件。Swain(1985)在输入假说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了输出作用的假设。她的“输出假设”强调语言输出行为也是语言学习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提高语言的流利性,而且还具有使学习者借助有意注意、进行假设验证和自觉反思等调整自己学习策略的功能,从而提高使用语言的准确性。

通过对输入及输出理论的研究,笔者认为,在听力学习中听力材料的输入是基础,另外更应该把输入和输出结合起来。作为输入和输出的结合体,听写和复述模式不仅给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输入,还为他们提供了进行输出练习的机会。该模式中所包含的输出过程,可以促使学习者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语言习惯,对听到的内容进行假设验证,以及对其中的错误进行反思。因此该模式可以弥补只听不写,只听不说在英语学习中留下的缺憾。

三、听写-复述模式对英语听说的作用

听写部分对听说能力的作用。听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检验了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对细节的理解,语法的运用和语境的把握。除了与普通听力练习一样,学生在听的时候首先要辨认所听到的单词,经过语法分析之后理解词语和篇章的含义之外,听写还要求学生对听到的信息有一个准确的记忆,对于漏听的词汇则要通过语境分析来进行补充。学生对自己的记忆进行语法分析实际上就是在使用输出的第三个作用:输出的元语言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控制和内化语言知识。完整的听写练习不会在写完所有内容就结束,还要有一个检查核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注意到自己存在的问题,积累学习经验。最后学生通过对所写内容的修改,对自己当初作出的假设进行肯定或修正,促使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使学生的表达更加准确。

在进行听写训练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边听边记关键词和重要信息,首先抓住材料的主要信息,再抓细节;听力结束以后再通过运用背景知识和语法知识进行检查和修改。

复述部分对听说能力的作用。虽然在听写阶段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语言理解这项工作,但为了准确地进行信息的提取和内容的重组,进行再次理解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听写之后的复述练习增加了学生对同一材料练习的频率。Ellis (2002,引自周丹丹,2006)认为,频率是语言学习的决定性因素,在语言习得理论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学习频率的增加,使得同时出现的语言单位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和积累,就易于语言的习得。另外,频率还能帮助学习者认识语言输入的规律,从而提取可能的语言模式。因此,学生对语言材料一次又一次的理解分析并非是在做无用功。材料的重复输入不仅可以加强他们的理解,还可以帮助他们习得词汇和文章结构。在信息提取和内容重组的过程中,学生使用目的语来思考更促进了目的语的再一次内化。总的来说,在听写-复述模式中,学生多次接受重复输入,多次使用目的语思考,频繁的语言接触为他们习得语言做了充足的准备。

复述任务对提高学生口语水平有着勿容置疑的好处。一来可促使他们发现自己试图表达的与能够表达的之间存在差距,意识到自身的语言问题,进而把注意力转向他们所需要学习的语言知识;二来可以积累隐性知识,提高语言的流利度。隐性语言知识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语感。学习者不假思索、流利地使用语言或者学习者认为某个句子“听起来”或“觉得”好的时候,他使用的便是隐性语言知识。语言知识的练习可以促使显性语言知识转化成隐形语言知识,从而提高语言使用的流利程度。

四、听写-复述模式对解决听力中词汇问题的作用

词汇问题是学习者在听力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词汇问题会导致大脑思维在该单词上的停顿,而影响对后面信息的摄取、记忆和理解,严重的会导致无法理解整个听力材料。除了生词,无法识别已知词汇是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难以克服的一个困难。姜维焕(2006)认为,造成学习者不能识别已知词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听力词汇要少于书面词汇,根本原因则是学习者对单词的发音不熟悉,音形义联系不起来。想要同时掌握听力练习中词汇的音、形、义,必须依靠输入输出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王艳(2002)的研究表明,听觉和视觉在词汇记忆中起着不同的作用。通过听学习词汇比靠视觉记忆能更好地识别单词的发音。她还指出,输入次数对单词记忆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进行听力训练时要注意反复听,使视觉词汇转化成听觉词汇。听写-复述模式增加的学生学习同一材料的频率,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大脑中单词读音的印象,促使向听觉词汇的转化。听写的作用还在于可以有效地检查单词拼写是否正确,然后发现错误并加以改正。这一优点可以弥补学生在单词拼写上很容易忽略的细节。复述不是背诵,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不能偏离原文的基础上重新创造语言内容。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在复述中最有可能使用的词语便是原文语言的同义词。于是复述过程不仅加深学生对原文的理解,还扩展了学生词汇量,鼓励学生用已有词汇去描述事物或表达感情。这样,通过听写-复述模式的听力训练,学生对词汇的掌握便真正做到了音形义三位一体。

听写、复述是两个独立的学习策略,有各自的理论基础和学习过程,但两者又紧密相连,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听力、口语水平的提高。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一定量的输入是输出的基础,要循序渐进,先听后说。在实际教学中还应注意根据听写材料类型的不同,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复述方式。

参考文献:

[1]Krashen,S.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Pergamon,1983.

[2]姜维焕.从认知角度探讨听力问题[J].外语电化教学,2006.(10).

[3]刘起昂. 英语专业学生短文听写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6).

[4]马广惠. Bialystok的语言学习模式[J].国外外语教学,1997,(1).

[5]王艳. 输入方式与听力词汇习得——一项听力词汇习得实验的报告[J].国外外语教学,2002,(2).

[6]吴祯福. 英语初(中、高)级口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3.

[7]周丹丹. 输入与输出的频率效应[J]. 现代外语,2006,(2).

猜你喜欢
听力单词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单词连一连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看图填单词
看完这些单词的翻译,整个人都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