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疗法结合面部挂针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2010-04-13 02:15指导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9期
关键词:药线斑片血海

肖 倩,苏 戈,刘 宁(指导)

(1.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级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美容科,四川成都 610072)

2007年 7月 ~2009年 11月期间,我们用穴位埋线结合面部挂线方法治疗黄褐斑,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 68例,均为门诊部患者,符合黄褐斑临床诊断标准[1],分为两组。治疗组 38例,男 5例,女 33例;年龄 19~56岁 ,平均 33.8岁;病程 6个月 ~20年,平均11.6年。对照组 30例 ,男 3例,女 27例;年龄 18~57岁,平均 35.2岁;病程 6个月 ~20年,平均 10.8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临床表现为黄褐斑为淡褐色至深褐色、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表面无鳞屑,对称性分布,无明显症状,女性多发,有季节性、夏重冬轻。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结合面部挂针治疗。①穴位埋线:取穴关元、气海、子宫、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肝俞、肾俞、曲池、合谷。用北京任晓燕穴位埋线医学研究中心发明的一次性任氏穴位埋线针(专利号 98252138.3)及配套药线。穴位及操作者手部严格无菌消毒后,将药线放入针头内,以针芯推动药线,与穴位垂直进针快速埋入,药线埋在皮肤与肌肉之间为宜,一般为 1.5~2.0cm深,稍作提插,得气后出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并外用创可贴覆盖,2天后去掉创可贴即可,24h内埋线区禁止沾水。2周 1次,8周后评定疗效。②面部挂针:用 0.5寸毫针围刺皮损部位,留针 20~40min每周 2次。4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对照组采用 20%壬二酸霜,每晚洗净面部后擦涂患处,4周为一疗程,8周后评定疗效。

3 疗效标准[1]

痊愈:色素斑片完全消失或消退面积 90%以上。显效:色素斑片面积消退 60%~90%或色素斑片中有正常肤色皮岛。有效:色素斑片面积消退 30%~60%或色素斑片变浅。无效:色素斑片消退不明显。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 l2例,显效 16例,好转 7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 92.11%。对照组痊愈 4例,显效 7例,好转 13例,无效 6例,总有效率 80.00%。

5 病案举例

张某,女,46岁。患黄褐斑 10多年,皮损特点为黑褐色斑片、大小不定、形状不规则、轮廓鲜明,以鼻为中心,对称分布于颜面。伴有头眩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西医诊断为黄褐斑。中医诊断为黧黑斑。辨证为肾阴亏虚证。治则补益肝肾,化瘀消斑。取关元、气海、子宫、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肝俞、肾俞、曲池、合谷埋线。另用 0.5寸毫针围刺皮损部位。治疗4周后面部深褐色变浅20%以上,治疗 2个疗程后色素斑片面积消退60%以上,半年后随访皮肤黄褐色未加重。

6 体 会

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为肝肾阴精、脾气亏损,气滞血瘀,不能上荣于面而生褐斑。病机为冲任不调,血滞、血虚[2],故调冲任、行气活血、化瘀消斑乃是治疗本病之总法。穴位埋线具有作用持久的特点。埋线所用的药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穴位后,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生理及生物化学刺激,刺激强度随着时间由强变弱,起到先泻后补的效果,从而使机体“阴平阳秘”[3]。肝俞疏肝解郁,气海、关元补益气血、调理胞宫,血海调血补血,肾俞与血海共奏补气理血之功,曲池、足三里共奏行气活血之效,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三经气机,子宫调理妇女经血,合谷善理面口之疾。诸穴合用,共奏调理脏腑精气、消除黄褐斑之效。面部挂针可促进面部气血运行、活血祛瘀,使气血充足、经血通畅、肌肤得养而色斑得以消退。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2003年修定稿)[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3(1):66.

[2]郭子光.现代中医治疗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62.

[3]任晓艳.穴位埋线的源流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2):757.

猜你喜欢
药线斑片血海
硼/氧化铜延期药线燃烧性能及延期性能研究
污水预处理PAC加药线失效原因分析
活血化瘀按血海穴
慢性咳嗽可否埋线治疗
手机“血海”:中小品牌末路将至?
局限性掌跖角化减少症三例
硬化性脂膜炎1例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1例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1例
血海穴相关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