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诊断

2010-04-13 05:22汪寒松杨华峰
实用临床医学 2010年12期
关键词:局灶结节性低密度

汪寒松,杨华峰,陈 丽

(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西 吉安 343000)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病因不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50岁多见,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与口服避孕药无关[1]。然而,性激素及妊娠可使病变组织中的血管增加,并使其易于自发破裂[2]。在诊断方面,与高分化肝细胞肝癌、肝细胞腺瘤或肝脏其他瘤样病变有时很难鉴别。为此,本研究探讨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5月至2010年6月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26~56岁,平均(35.5±2.3)岁。其中7例无任何临床症状,仅在体检中发现;2例因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适行CT检查时发现;1例因肝硬化入院检查时发现。1例谷丙转氨酶(GPT)轻度升高。

1.2 检查方法

10例患者均行全肝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美国GE Prospeed FI CT机。扫描参数:120 kV,260 mAs,层厚10 mm,层距1 0 mm 。扫描范围:从膈顶到右肾下级。CT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泛影葡胺注射液100 mL,速率为3 mL·s-1。CT动态扫描:动脉期(注射造影剂后25 s开始扫描)、静脉期(注射造影剂后60 s开始扫描)、延迟期(注射造影剂3~10 min后扫描)。检查前均服500 mL水充盈胃肠道。

2 结果

10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病灶,病灶呈圆形或浅分叶状。其中7例位于肝右叶,3例位于肝左叶;病变灶直径2.5~7.6 cm,平均4.6 cm。CT平扫示:病灶呈略低密度结节或肿块影7例(封四图1A),呈等密度者3例。病灶中心或附近见星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瘢痕2例,3例病灶边界欠清。CT动态增强扫描示:动脉期病灶均呈明显强化,实质部分强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肝,接近同层主动脉,其中4例均匀、6例不均匀、2例显示增粗的供血动脉(封四图1B-C)。静脉期病灶密度高于肝实质8例(封四图1D-E),与肝实质呈等密度2例,1例病灶周边显示增粗的引流静脉。6例病灶中心瘢痕组织在动脉期显著低于强化的病灶实质部分(封四图1B),4例病灶中心瘢痕组织逐渐强化,并超过病灶实质部分(延迟期,封四图1F),2例病灶中心瘢痕组织未见明显强化,仍呈低密度。

3 讨论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病理特点是一种少见的肝良性实质性占位病变,常发生于年轻女性,大部分在30~40岁发病[3]。本组病例平均年龄为(35.5±2.3)岁,与文献[3]报道相近。另外,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常发生于没有慢性肝病的肝脏,病灶多位于近肝表面的实质内,90%以上的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无包膜,病灶边界较清楚,多呈分叶状。病灶内的纤维间隔把增生的肝细胞分割成大量结节,故该病被称为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纤维组织常在病灶中央区域形成星形瘢痕。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内的肝细胞与正常肝细胞无明显差别,只是失去正常单层肝细胞板的结构,肝细胞板通常由2~3层肝细胞构成。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灶内枯否细胞数目和功能与正常肝组织相似。病灶内特别是纤维间隔及中央瘢痕内存在增粗的畸形血管及增生的胆管。肝细胞增生、结节、畸形血管、胆管增生及含有正常的枯否细胞是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典型组织学特征[2]。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表现: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平扫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中心或有更低密度区,主要由中心瘢痕组织形成,肿块边界较清楚,边缘可呈分叶状。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均明显强化,强化高于同层正常肝,而接近同层腹主动脉[4],说明肿块血供丰富。当病灶中心存在瘢痕时,可见中心向边缘呈放射状分布的低密度影像,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特征[5-6]。本组6例病灶中存在瘢痕组织。静脉期病灶密度下降,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病灶的周边有时会见到增粗的引流静脉。本组病例中静脉期病灶以稍高或较高密度多见。病灶中心瘢痕组织密度在动脉期显著低于强化的肝实质,随时间延迟,中心瘢痕组织逐渐强化,其密度略高于或等于病灶其他部分。

鉴别诊断:①肝细胞癌:大多数有慢性肝病,肝硬化病史,AFP升高,肿瘤占位效应较显著,肝细胞癌虽然动脉期肿瘤强化密度高于肝,但静脉期肿瘤的强化密度迅速下降至低于肝;而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静脉期是降至等于或稍高于肝,同时病灶中心的星状瘢痕低密度区在延时扫描常出现强化,密度略高于或等于病灶其他部分。②肝血管瘤: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增强扫描动脉期呈全瘤强化,而肝血管瘤呈周边结节状强化。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动脉期常可显示具有特征性的中央瘢痕,静脉期及延迟期瘢痕常出现延迟强化,故与肝血管瘤鉴别不难。③肝脓肿:多呈环形薄壁强化,且壁周常见低密度水肿带,临床有发热、白细胞增高等。④单发性肝转移瘤:有原发病灶,CT增强多呈环形强化,中心坏死形成“牛眼征”,病灶动脉期不呈全瘤强化,亦无中央瘢痕的显示。⑤肝腺瘤:主要发生在育龄期妇女,与长期口服避孕药有关。CT平扫表现为等、低密度占位性病变,出血、钙化部位可为高密度,边缘光滑,周围可见“透明环”影,常为其特异性表现[1]。⑥肝内胆管细胞癌: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肿块,无假包膜,病灶无明显占位效应。病灶所在肝叶萎缩,肿瘤周围胆管扩张,动态增强示渐进性、向心性强化,呈“慢进慢出”特点,病灶内部呈片状、网格状或线状强化。

综上所述,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因其血供特点及病理特征,在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特征性,其中以动脉期全瘤强化和中央瘢痕的出现最具特征性,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 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901-902.

[2] Fletcher Christoper D M.肿瘤组织病理诊断[M].周庚寅,刘洪琪,张庆慧,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62-263.

[3] 黄俊,李斌奎,元云飞,等.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38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J].癌症,2005,24(10):1241-1245.

[4] 郑可国,许达生,李子平.肝细胞癌临床CT诊断[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298-301.

[5] 陆建平,王莉,王飞,等.平扫和动态增强M 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11):749-752.

[6] 王文平,蒋亚平,徐智章.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超声和CT对照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10(1):32-34.

猜你喜欢
局灶结节性低密度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超声造影诊断表现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MSCT鉴别诊断分析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姜兆俊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经验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
巨大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报告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先进控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