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根钉棒系统加后路椎体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 46例护理体会

2010-04-13 05:49
山东医药 2010年19期
关键词:大小便椎弓脑脊液

李 文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海口 570102)

2004年 5月 ~2009年 5月,我们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加后路椎体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患者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腰椎滑脱患者 46例,男 31例,女 15例;年龄37~66岁,平均 51岁;病程 10个月 ~4 a,平均 25个月。滑脱程度:Ⅱ°37例,Ⅲ°9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6例,糖尿病5例。临床表现为明显的腰背痛,并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均有跛行或间歇跛行,术前均无大小便障碍。患者曾接受过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所有患者均在硬外麻下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加后路椎体间植骨术。术后X线示滑脱部分复位 1例,余完全复位。出现脑脊液漏 3例。随访 5~36个月,平均 28个月。无一例出现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植骨密度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加深,无假关节形成,随访期间无钉棒折断,无复位丢失,无护理并发症。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因患者病程较长,都是经过严格的保守治疗无效,且反复发作,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应主动与患者交谈,介绍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案,缓解其心理压力。②疼痛的护理: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减少行走、活动,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及频率并做好记录,利用垫枕帮助患者调整舒适的体位。③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在不引起疼痛加重的前提下进行双下肢各关节的伸屈运动、床上大小便训练及缩唇腹式呼吸训练。④术前准备:做好各种常规检查及术区皮肤的准备,积极治疗合并的内科系统疾病,对患者进行血压、血糖监测和饮食控制。

术后护理:①体位的护理:术后平卧 4~6 h压迫止血,以免过早活动引起活动性出血,待血压、脉搏平稳后进行轴向翻身,可采取左侧 30°—平卧—右侧 30°的方法,每 2 h更换体位 1次。②伤口观察与引流管的护理: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阻塞、脱出,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保持引流通畅,更换负压袋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如果第 1日引流量超过 400~500 ml,且患者全身症状有改变,呼吸快、血压下降者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如发现引流量多且稀薄、色淡红时,应考虑有硬膜破裂、脑脊液外漏可能,应立即停止负压引流,采取头低脚高位,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头痛、发热等症状,监测体温、血压、电解质,遵医嘱补液等。本组病例出现脑脊液漏 3例,经以上处理后恢复。③神经功能观察:麻醉清醒后应密切观察足趾、双下肢是否活动自如,有无活动受限、麻木,皮肤深浅感觉、大小便功能是否有障碍。部分患者术后 1~3 d诉下肢酸胀、痛、麻等不适,对此应及时进行疏导,耐心解释原因,遵医嘱用药。应协助其取舒适的卧位,轻轻拍打或按摩下肢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④功能锻炼:尽早行直腿抬高训练,训练时一定要伸直膝关节,保持神经根不间断地上下移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利于水肿消退、预防术后神经根粘连。切口拆线后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训练时要注意防止早期锻炼不当引起螺钉断裂,先从 5点式开始,1周后进行 3点式、飞燕式训练,活动量根据患者耐受能力而定,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出院指导:出院患者应强调腰背肌锻炼,增加脊柱稳定性。每月复查X线,6个月内佩戴腰围支具,避免弯腰、负重、提重物等重体力活动。

猜你喜欢
大小便椎弓脑脊液
量变到质变
安寝一老年人自动排便处理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入厕也开心,爸妈都放心
罚款告示(大家拍世界)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PC-MRI对脑脊液循环的研究价值
浅议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