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对肺周围型病变的临床价值

2010-04-13 10:01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穿刺针气胸进针

(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江苏东台,224200)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常用于肺周围型肿块的定性诊断,特别是对于痰脱落细胞检查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难以确诊的病例有着重要的价值,其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少,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本院2004年~2009年应用自动活检枪对48例肺部病灶进行了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性36例,女性 12例,年龄43~75岁,平均54.5岁,均为住院患者。全部病变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病变位于肺的周边部,不能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得病理。病灶直径20~85mm,平均38mm,距胸膜距离0~84mm,平均42 mm。

1.2 活检方法

器械:日本东芝公司HiSpecd螺旋CT机,巴德软组织切割式活检针(16 G,18 G),自制栅栏条作为定位器。

术前准备:①术前常规检查,包括胸部CT,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肺功能,心电图等,对在肺门及大血管周围的病灶应该行胸部增强CT扫描;②术前反复研究胸部CT片,初步选择最佳进针途径及穿刺体位;③向患者详细交代手术中的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训练屏气呼吸,争取患者的配合。

具体操作:活检前训练患者呼吸后屏气,在检查全过程中保持一致,使患者在确定体表进针点扫描时,穿刺针在胸膜外沿长轴扫描时和实施穿刺时,屏气均能在同一相对固定的呼吸相上,这样才能保证在测量和穿刺时肺内病灶在同一扫描层面上。根据术前确定的进针途径确定患者体位,用定位栅栏体表定位,并CT扫描确定穿刺点的位置、深度和角度,尽量选择胸壁至病灶最短路径,避开骨骼、血管及肺大疱、叶间裂等,测量进针点至病灶的距离和进针角度。常规消毒、铺巾,局麻,按预先确定的方案穿刺至病灶内,再次证实无误后,启动活检枪取组织,将活检组织立即放入10%甲醛标本瓶中固定,并送检。如果取材不佳可重复活检。术后拔出活检针,无菌纱布包扎压迫。术后立即复查CT,了解有无出血和气胸征象,以及时处理。

2 结 果

2.1 活检结果

48例活检均取材成功。活检确诊40例,其中恶性结节34例(鳞癌8例、腺癌17例、鳞腺癌4例、小细胞癌3例、转移瘤 2例);良性结节6例(慢性肺化脓症3例、炎性假瘤2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活检诊断准确性83.3%(40/48)。无假阳性,假阴性8例,假阴性率1.7%,5例经手术证实,3例胸水中找到癌细胞。

2.2 并发症

本组出现气胸4例,发生率8.3%,均为少量,未作任何处理,1周内吸收。出现肺出血5例,发生率10.4%,表现为针道及结节周围片状实变影,未作处理,自行吸收。咯血3例,发生率6.3%,未作特殊处理。未见肺癌患者针道及局部胸壁转移。

3 讨 论

肺内结节性病灶常常因缺乏足够的影像学特征而定性诊断困难,即使做出恶性肿瘤的诊断,但是其细胞类型及恶性程度也难以确定。痰找癌细胞简单易行,但是诊断的阳性率较低;纤维支气管镜对于周围性病变,尤其是直径<2 cm病灶的诊断正确率<30%[2];开胸肺活检、胸腔镜肺活检创伤大,费用高。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且创伤小、费用低、相对安全,特别适用于周围性肺癌的诊断,且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目前最常用肺癌确诊方法之一。本组中有多例良性结节因及时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后明确诊断,免除了开胸手术的痛苦。而对于肺部肿瘤患者,尤其是ⅢB-Ⅳ期的患者,先行经皮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对于指导包括放、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

本文活检诊断准确性83.3%(40/48),与文献报道一致[4]。为了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在穿刺过程中定位要准确,进针后行CT扫描确定穿刺针已经进入病灶内,标本采集量要足,避免穿刺肿瘤中心坏死组织或周围肺不张、炎症部位[5]。本组8例假阴性病例中,有3例是因穿刺取材于肿瘤外周肺不张组织,另有4例为坏死组织。对于较小的病灶,可能取材困难,并发症较多,阳性率下降,但是对于较小的病灶,取材时更容易得到全层组织,而避免取到坏死组织或肺不张、周围炎症组织导致的假阴性。总之,穿刺病理结果一定要结合临床,如果报告为出血、坏死和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应注意假阴性可能,可以选择再次活检、手术或随访观察。

气胸和肺出血是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随着穿刺针经过肺组织的深度增加而增高[6],另外穿刺针外径粗,则气胸的发生率高;穿刺次数多,则发生率高。张鹏宇等[7]报道CT引导经皮肺活检术气胸发生率12.3%,本组气胸的发生率8.3%。另外还可以出现出血、咯血、肿瘤播散和种植等。

总之,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穿刺获得的组织阳性率高的特点,为外周型肺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组织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COVEY A M,GANDH IR,BRODY L A,et al.Factorsassociated with pneumothorax and pneumothorax requiring treatment afterpercutaneous lung biopsy in 443 consecutivepatients[J].JVasc Interv Radiol,2004,15(5):479.

[2] Kelin JS,ZarkaM A.Transthoracicneedlebiopsy[J].Radiologic Clin North Am,2000,38(2):235.

[3] 沈 洁,金 波,廖美琳,等.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穿刺直径≤2 cm肺部结节的临床价值[J].中国癌症杂志,2004,014(001):80.

[4] Tsukada H,Satou T,W ashima A,et al.Diagnostic accu racy of CT guided automated needle biopsy of lung nodules[J].A J R,2000,175:239.

[5] 徐向英,郭汝涛,田岛广之,等.肺野边缘型肿瘤的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J].实用肿瘤杂志,2003,017(003):204.

[6] 裘敏剑,郑伟良,胡红杰,等.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2):86.

[7] 张鹏宇,金先桥,陈元炯.CT引导下经皮肺切割活检在不同肺部病变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1):20.

猜你喜欢
穿刺针气胸进针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23例新生儿气胸的临床分析
静脉壶插入法在血透结束后穿刺针拔除时的应用
浅议随咳进针的临床意义
穿刺针针头锋利度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应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