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鼻甲消融术后鼻黏液纤毛传输速度的变化

2010-04-13 11:48
山东医药 2010年13期
关键词:后壁糖精传输速度

(昌邑市人民医院,山东昌邑 261300)

2007 年 10月 ~2008年 9月,我们采用等离子消融技术治疗肥厚性鼻炎 35例。现将患者等离子消融术后鼻黏液纤毛传输功能的变化探讨如下。

临床资料:肥厚性鼻炎患者 35例(治疗组),男 28例、女7例,年龄 21~61岁。持续性鼻不通气 1~15a,其中黏水涕24例,头痛 16例。下鼻甲肥大呈结节状,贴于鼻中隔,鼻腔无通气道。全部病例术前鼻窦冠状位 CT显示下鼻甲黏膜肥厚,以下端及后端为主,无鼻甲骨增生,无鼻中隔偏曲及息肉生长。合并高血压 8例,术前降至 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 2例,术前控制血糖在 7.0mmol/L以下。35例患者根据下鼻甲肥厚的部位及程度选择 2~4点进行消融,主要在下鼻甲的后端及下端游离缘。看到下鼻甲即时回缩,距离鼻中隔约 3mm,治疗至患者满意为止。可双侧下鼻甲交替进行,全过程约需 30m in。对照组 37例为同期正常健康查体人员,男 26例、女 11例,年龄 22~53岁;近 1个月无上呼吸道感染,无鼻出血,无鼻不通气,无头痛,无流涕,喷嚏 <3个/d;鼻甲不大,鼻中隔不偏曲,黏膜光滑,中鼻道没有发现息肉或脓性分泌物。

方法:治疗组术后 3个月和对照组同时行糖精试验。取直径 0.5mm的糖精颗粒,置下鼻甲上表面距鼻甲前端 0.5 cm处。嘱患者每 15 s吞咽 1次,当其咽部有甜味时立即报告,记录从放置糖精颗粒到感到咽部有甜味时的时间即为糖精受黏液纤毛推动由前向后的移行时间。以鼻窦内窥镜由前鼻孔插至咽后壁,测量前鼻孔至咽后壁的距离,再测量前鼻孔至糖精放置处的距离,前鼻孔至咽后壁的距离减去前鼻孔至糖精放置处的距离,即得出糖精放置处至咽后壁的距离,以此距离除以移行时间所得之商即为鼻黏液纤毛传输速度。

结果:治疗组鼻黏液纤毛传输速度平均为(8.839±2.517)mm/s,对照组鼻黏液纤毛传输速度平均为(8.663±2.652)mm/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鼻不通气、纤毛运动障碍是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重要症状之一。鼻黏膜上皮纤毛不停的向后运动,使黏液毯向鼻咽部排除,对鼻腔清洁起重要作用。鼻纤毛的运动功能主要依赖下鼻甲及其黏膜的完整结构。近年来的微创理论在鼻科是最大限度保护鼻黏膜。激光、微波及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损伤鼻黏膜远大于等离子刀消融术。本研究采用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患者术后通气功能都得到了改善,术后 3个月患者鼻黏液纤毛传输功能基本都得到了恢复,与正常人群没有明显差异。

猜你喜欢
后壁糖精传输速度
深刺翳风联合点刺咽后壁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腺样体肥大,用药还是手术?
SSD移动硬盘大降价,可以考虑了
品尝糖精的味道
电网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探析
开放式手术耳后多种自体中胚层组织填充乳突修复耳道后壁的临床效果观察
对糖精生产过程中重氮化反应的初步研究
糖精废水深度预处理技术的研究
浅谈提升互联网信息传输速度技术分析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