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径路行 PCI术对患者手术过程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2010-04-13 11:48
山东医药 2010年13期
关键词:径路桡动脉血肿

(莱芜市人民医院,山东莱芜 271100)

为观察不同手术径路对PCI患者手术过程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2008年 9月 ~2009年 7月我们对经桡动脉途径(TGI)和经股动脉途径(TFI)行PCI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选取同期在本院行 PCI治疗 246例患者(Allen试验均呈阴性,单纯冠状动脉造影不列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TGI组 125例,男 71例、女 54例,年龄(63.4±5.6)岁;TFI组 121例,男 68例、女 53例,年龄(64.7±4.9)岁。其中TGI组中有 7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手术无法成功,改 TFI行 PCI,但不列入 TFI组研究。手术中由专人负责对每例入选患者的手术穿刺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详细登记并记录。应用SPSS11.1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应用 t检验,计量资料应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TGI组穿刺时间(8.3±1.2)m in,X线曝光时间(18.4±3.6)min,手术成功 118例;术后并发局部血肿、出血2例,迷走神经反射 0例,静脉血栓形成 0例,冠脉闭塞 2例,死亡 0例。TFI组穿刺时间(5.2±2.3)min,X线曝光时间(16.6±2.1)min,手术成功 121例;术后并发局部血肿、出血21例,迷走神经反射 26例,静脉血栓形成 3例,冠脉闭塞 3例,死亡 1例。TGI组患者手术穿刺时间较 TFI组长(P<0.05),但术后局部血肿、出血以及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较TFI组明显降低(P均 <0.01)。

讨论:与传统TFI行 PCI比较,TGI患者术后无需持续的平卧,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也避免在拔除动脉鞘时局部的指压止血,大大减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目前,大多数的心脏中心已有超过半数的 PCI经由 TGI。但是,TGI往往需要更高的穿刺和导管操作技巧,需要更长的学习周期。

有资料指出,局部的出血、血肿和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TFI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有时甚至可以威胁生命。本研究发现,TGI组中患者局部出血、血肿罕见,未发现有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可能与桡动脉的管径窄、鞘管对其刺激较小、血管壁神经反应弱等因素有关。特别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了桡动脉专用鞘和充气止血绑带,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既往有报道,TGI存在一定的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在本研究中我们对TGI组患者术后均进行了桡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未发现桡动脉闭塞的患者。提示对TGI的患者只要手术操作规范、细致,桡动脉闭塞的发生风险是极低的。本研究中,TGI组患者的动脉穿刺时间以及X线曝光时间似乎较TFI组稍长,应该与桡动脉穿刺和导管操作需要更强的技巧性以及桡动脉易发生痉挛和解剖学变异等因素有关。但与TFI组比较,TGI组手术结果和术者的受辐射指数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本研究提示,TGI可以满足和适应绝大多数PCI的需要,可作为PCI治疗的首选径路。

猜你喜欢
径路桡动脉血肿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LKJ径路数据校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一种SDN架构下业务属性相关的多径路由算法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相同径路的高速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
经桡动脉实施冠心病介入诊疗发生经桡动脉痉挛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