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治疗 HBeAg阳性 CHB临床观察

2010-04-13 14:46余永勤吕其军陈谭昇荆瑞芹
山东医药 2010年29期
关键词:阴转率聚乙二醇干扰素

余永勤,吕其军,陈谭昇,荆瑞芹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山东东营 257034)

2007年 1月 ~2009年 6月,我科对 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72例CHB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 2005年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男43例、女 29例,年龄 19~52岁、平均 36.4岁。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血清 HBsAg、HBeAg持续阳性 6个月以上;②血清 HBV DNA定量 >105copies/ml,<108copies/ml;③血清 ALT水平为正常值上限 2~10倍;④无 HAV、HCV、HDV、HEV、H IV重叠感染;⑤无明显的心、肺、脑、肾病史,无精神病、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免疫性疾病病史,无酗酒和吸毒史;⑥非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⑦既往未使用过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药;⑨血常规正常。72例随机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治疗 30例(治疗组)和普通干扰素治疗 42例(对照组)。

方法:治疗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 1次;对照组给予普通干扰素 500万 U,肌肉注射,隔天 1次;疗程均为 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 24周。治疗前后均查肝功、乙肝三系、乙肝病毒定量、HBsAg、HBeAg定量。乙肝三系定性采用ELISA法检测,试剂盒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血清 HBVDNA定量采用 PCR荧光探针法,试剂盒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HBsAg、HBeAg定量试剂盒由罗氏公司提供。

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完全应答 9例(30.0%),部分应答 9例(30.0%),无应答 12例(40.0%);对照组分别为 4例(9.5%)、10例(23.8%)、28例(66.7%);两组完全应答率、无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 ALT正常 18例(60.0%),DNA<103copies/ml 16例(53.3%),HBeAg阴转 14例(46.7%),HBeAg血清转换 9例(30.0%),HBsAg阴转 3例(10.0%),HBsAg血清转换2例(6.7%);对照组分别为 14例(33.3%)、11例(28.6%)、8例(19.0%)、4例(9.5%)、1例(2.4%)、1例 (2.4%)。两组ALT正常率、HBV DNA阴转率 、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是在干扰素 α-2a基础上,结合一个大分子的聚乙二醇而合成的干扰素,相对于普通α-干扰素而言,药代动力学改善,半衰期延长(为 77~90 h),仅需每周给药 1次,整个给药期间的血清药物浓度都能维持在有效水平。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的持久应答率比普通干扰素高,尤其是HBsAg清除率高于普通干扰素。本文结果表明,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治疗 HBeAg阳性的 CHB 48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完全应答率较对照组高,无应答率较对照组低。两组 ALT正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一致。治疗结束后随访 24周,治疗组无 1例患者病情复发,且又有 2例患者出现HBeAg转阴。而对照组有 4例患者出现病情复发,表现为肝功再次异常,病毒定量升高大于 105copies/ml。两组均未发现HBsAg转阴者,考虑与随访时间短有关。

猜你喜欢
阴转率聚乙二醇干扰素
注射用胸腺肽α1联合环丝氨酸治疗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率及血清T细胞亚群、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
聚乙二醇修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生物学活性验证
勘 误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V-DNA阴转率的影响
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猪胰蛋白酶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普拉洛芬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
聚乙二醇嵌段长碳链二酸共聚物的合成与酶降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