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魏氏梭菌病的诊断及治疗

2010-04-13 16:54赵彩玲张红
兽医导刊 2010年8期
关键词:病兔魏氏梭断乳

赵彩玲,张红

( 长治市畜牧兽医局,山西长治 046000 )

兔魏氏梭菌病又称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或E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多发生于断乳后至成年的家兔。该病临床上以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病兔排出灰褐色或黑色水样粪便,盲肠浆膜有出血斑和胃黏膜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近年来,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2010年1月,长治市兽医院接诊了一例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病例,确诊为魏氏梭菌病,采用消毒、免疫接种、用药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其主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 长治市沁县郭村镇某养兔专业户饲养的肉仔兔于2010年1月5日开始相继发病,以急剧下痢、水泻、急性死亡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至1月l0日共死亡肉兔42只,占肉兔总数(320只)的13.1%,经临床检验诊断为兔魏氏梭菌病。经诊治,病情得以控制。

(二)临床症状 患兔病初排灰褐色软状粪便,后期水泻,粪便呈黄绿色水样并有特殊的腥臭味,肛门周围及后腿被毛被稀粪污染。走路摇晃,病兔体内有拍水音,精神萎顿,食欲不良或废绝,最后衰竭而死亡,病程1~4 d。

(三)病理变化 病变可见病尸脱水,腹腔有特殊腥臭味。胃内充满食物,胃底黏膜脱落,有大小不等的溃疡灶;肠黏膜呈弥漫性出血,小肠充满胶冻样液体并混有大量气体,使肠壁变薄而透明;大肠内有多量气体和黑色水样粪便,有腥臭气味;肝脏稍肿、质地变脆;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呈深褐色;膀胱积有茶色尿液;肺充血、淤血;心脏表面血管怒张,呈树枝状。

(四)实验室检验 取病死兔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两端稍钝圆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接种肉汤培养基,37℃培养,5~6 h后培养基变混浊,并产生大量气体,培养物涂片,染色镜检,发现两端稍钝圆的革兰氏阳性杆菌。用中国兽药监察所生产的魏氏梭菌血清作交叉凝集试验,诊断为魏氏梭菌病。

(五)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合理搭配饲料,尤其是粗纤维不可缺少。搞好饮食卫生,禁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2.定期注射家兔三联苗(巴氏杆菌、魏氏梭菌、兔瘟三联苗),仔兔断乳后进行第1次注射,以后每年2次。

3.全群投药,用0.2%土霉素拌料,连喂7 d,用0.02%氟哌酸拌料,连喂3 d。出现症状的兔用生理盐水稀释的恩诺沙星静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每只20万单位,每日2次,连用3~5 d。一星期后该兔场未出现新病例,病兔逐渐康复,完全控制了该病的流行。

(六)诊治体会

1.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侵害1~3月龄兔,一般毛用兔和獭兔最易发病。

2.饲养管理不良及各种应激因素可诱发本病,因此加强饲养管理,应用魏氏梭菌灭活苗作预防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

3.仅靠剖检手段进行诊断,已经成为过去,现只能作为辅助诊断而已,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必须紧紧地依靠实验室检验,才能作出科学的诊断。

4.一切养殖用具,必须经彻底消毒后方可使用,以免造成污染、发病和死亡。

本病目前虽不是常见病,但此病来势凶猛,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应引起家兔饲养户和兽医人员的重视。

猜你喜欢
病兔魏氏梭断乳
家兔夏管防“三泻”
猪魏氏梭菌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及防控
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断乳仔猪育肥初期饲养管理的探析
幼年牦牛饲养管理技术
断奶幼兔如何饲养?
试析兔球虫病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例种母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措施
小猪的断乳管理
一例兔痒螨病的诊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