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县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0-04-14 03:06陈东文
山西水利 2010年7期
关键词:长子县节水型全县

陈东文,贾 飞

(长子县水利局,山西 长子 046602)

长子县地处上党盆地西部边缘,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在全县1 029 km2的面积中,683 km2为丘陵山区。因地理环境和十年九旱的气候特征,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全县水资源总量1.291亿m3,其中,漳河、岚河、陶清河等过境水量就达5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80 m3,不到全国的1/5。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需求量将急剧增加。与此同时,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加上采矿漏水等因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近年来,面对水资源短缺的严竣形势,县委、县政府把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途径全面推进。要求在工业、农业、生产、服务、生活、生态、城市、农村等社会经济各个领域,以人们自律意识为先导,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以经济措施为杠杆,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用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手段的全社会节水行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通过不懈努力,重点工矿企业用水、群众生活用水、城乡生态用水、农业灌溉用水都基本实现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一大批以井片开发为龙头的水源工程相继竣工,以管灌喷灌为主要形式的节水园区先后投入使用。目前,各类水利工程累计2 535眼(处),有效灌溉面积1.23万hm2,其中节水面积0.99万hm2,基本形成了以6大井灌片和8大节水园区为骨干的水利灌溉体系,有力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县蔬菜节水大棚已发展到3 300余hm2,蔬菜种植面积达到0.8万hm2,年产蔬菜4亿kg。3个66.7 hm2(千亩)节水连片生产基地的创建,28个“生贵式节水大棚”种植示范园区的投产,5个高科技农业节水示范园区的落成,进一步为农民节水致富开辟了广阔途径。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发展起来的粮、蔬、牧、果、烟五大主导产业,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2007年,长子县被列入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县,节水增效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近千套农灌智能系统的运用,多套水资源远程监控系统的安装,多处工业废水处理和用水循环系统的引进,使全县年节水达到950万m3,污水处理400万m3,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

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长子县取得了明显效果,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 努力营造节约保护水资源的社会氛围

普及法律和节水知识、提高全民水患意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全县把节约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教育同普法工作结合起来,努力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有利时机,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效果。在宣传方法上,除了利用电视、广播媒体、宣传标语等常规方式外,每年的人大、政协两会期间都要向代表发放一套水利法律、法规的宣传资料,在宣传形式上月月都有新举措,年年都有新突破。在2010年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中,除常规宣传外,还编排故事、快板、相声等文艺节目,而且举办了“小手拉大手”法律常识暨节约用水进学校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向学生发放有节水警示的书包4 000余个,宣传手册5 000余份。通过宣传教育进学校、进厂矿、进会场、进社区、进农户的“五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水患意识和法制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学习水法规、执行水法规的良好风气。

2 积极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和管理模式

近年来,长子县把先进的节水技术和管理模式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助推器,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延伸和渗透。在农业灌溉方面,将传统的粗放型灌溉模式逐步向科技型和资源节约型转变,在加快节水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增加科技含量,扩大喷灌、管灌的比重,实行微机操作、智能卡管理。全县安装IC智能卡管理系统800多套,新建微机集中控制中心一处,为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工业领域,先后安装了远程监控系统,对重点用水大户实施经常化的动态监管,同时,积极推行节水型用水新工艺,努力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全县有16个重点用水企业分别安装了量水设施或用水闭路循环系统,4个洗煤企业使用矿坑废水,6个企业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目前,污水处理已达400万m3,实现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在生活生态用水方面,安装了水表和量水设施,全面实行总量控制,计量收费,充分发挥了水价对节约用水的促进作用。

3 依法加强水资源的有效管理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整体互融、循环互补的属性。依法加强水资源管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为此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加大水政执法力度。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取水行为和取水市场,依法对30多起无证开采、无序开采和破坏水资源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确保各项水事活动和节水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二是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建设。通过职业培训、业务考核,提高了水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到了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使水资源的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三是改革和完善水价形成机制。组织有关人员对水价进行核算、论证和听证,制定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供水价格,形成了有利于发展供水产业和节约用水的价格体系。同时强化了水资源费的征管力度,使水资源费的年入库额突破1 000万元大关,极大地增强了经济杠杆对水资源供求关系的调节功能。四是加强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制度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和水资源分布特点,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依法进行项目审批,实施取水许可制度。根据全县水资源条件和区域经济建设布局,按照“供需平衡,保护生态,节水增效,合理开源”的原则,确定水资源开发区和保护区。在开发区范围内依照取水许可管理规定制定取水总量、配水定额和供水方式。对赵庄煤矿、色头煤矿、丹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各类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取水用水论证。严格限制超采和污染,使经济建设与水功能区划及节水要求相适应,并要求建立“三同时”制度,将节水配套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使用,保证了节水措施的落实和整体效益的发挥。五是对取水许可管理实行阳光作业。水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按照法定依据、许可条件、受理期限、办理程序进行审批,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4 构建与节水型社会相适应的服务体系

近年来,长子县把建立节水综合服务体系当作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和紧迫工作加以实施。首先,以两大集中供水中心、6处水利管理站为依托,以抗旱服务队、水利钻进队和新型水工管材厂为骨干,建立健全了县级节水管理中心、乡级用水管理站、村级农民用水协会三级服务网络,为节水事业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推广和服务平台。其次,加强了对基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农民群众的节水培训,及时把各种先进、实用的节水技术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不但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节水技术队伍,同时农民群众的整体技术素质也有了极大提升。第三,充分发挥各级水利服务组织的作用,实行规划设计、设备安装、施工组织、配套维修、运行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全程服务,及时解决节水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仅2006年以来,就先后为群众规划设计节水扩浇工程520多眼(处),为300多个行政村提供了水利技术服务,完成水利设备的配套维修1 900多台(件),利用小白龙和旱地龙节水扩浇1 300多hm2,深受群众的好评。

长子县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节水工程的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够健全;先进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够普遍;节水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等。从当前情况来看,节水型社会建设才刚刚起步,任重道远。为进一步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全县正在总结经验、完善措施,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决心在新的起点上谱写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长子县节水型全县
近60年来长子县降水量变化特征
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节水型抽水马桶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精准扶贫视域下的扶贫模式创新
山西省长子县人民医院:诚信务实服务社会
太湖流域:统筹兼顾 多管齐下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展望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