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广府式民居秋季室内热环境测量分析

2010-04-14 03:28高云飞
山西建筑 2010年16期
关键词:日较差广府卧室

潘 俊 高云飞

广府式民居多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属于中国建筑热工分区中的夏热冬暖地区[1]。为防止夏季过热,外墙常不开窗或开小窗,内设天井,形成外封闭内开敞的特点,但是建筑内由于缺乏风压动力,风速小,室内温度相对较低,室内出现湿度大、风速低的闷热感[2]。

为了解在气候转向干燥的有利气候时间内室内热环境是否得到改善,于2009年11月28日~29日对一典型的广府民居进行了热环境测量,民居为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穗石村北约坊和兴里20号,民居距今约150年,处在正常使用中,户主姓林,测量中称为林伯。天气情况为:多云间阴天,14℃~25℃,吹轻微的偏东转偏北风[3]。民居如图1,图2所示。

1 室内温湿度情况分析

建筑功能分为客厅、主人房与杂物间等,室内热环境考察对象为客厅与卧室。参考图3得到室内温湿度分布情况为:

在白天午后时段,室外空气温度升高,空气饱和水蒸气分压力增高,相对湿度降低,民居室内受到围护结构的遮挡,温度变化小,湿度有所下降,高于室外湿度;在晚上,由于天空的长波辐射,室外空气温度降低较多,湿度升高,民居内则由于墙体的蓄热性能,温度变化不大,高于室外温度,这时室外湿度高于室内空气湿度。温度和湿度从室外空气至客厅到达卧室,绝对值变化幅度依次衰减:室外温度日较差为9.48℃,客厅温度日较差为4.59℃,卧室温度日较差为3.7℃;室外空气湿度日较差为32.04%,客厅空气湿度日较差为13.26%,卧室空气湿度日较差为9.54%。

2 室内风速情况分析

风速与热舒适采用了人工计量,民居中分别居住着一对老夫妇,大约晚上七八点钟老人们就准备睡觉,为不致特别打扰老人休息,故只在白天时段进行测量。

风从院落至天井至客厅再到卧室,风在流动过程中不断衰减,建筑内部风速约在0.2 m/s。风速流动特性为:院落为风速活跃的区域,风速稍大,为室内通风的主要动力来源;从院落至天井至客厅再到卧室,风在向内部进行流动的过程中有衰减,至卧室风速降至最低,甚至为0;客厅门白天一般打开,可接收来自院落和内天井的空气流动,但客厅内风速仅为0.1 m/s~0.2 m/s左右,稍有风感。

3 室内热舒适情况

当时人们一般穿一件长袖T恤与长裤或者外面加一件普通外套,故服装热阻大约为 0.8 clo~1.0 clo,人们在室内的活动量比较小,测量过程中假设人们静坐或进行轻微活动,人体代谢率设置为1 Met,图4为热舒适测量曲线。在人的代谢率和服装热阻不改变的情况下,室内舒适与气温是密切相关的,起伏规律与温度变化相同;PMV变化范围为-0.1~1.4,传统民居内的热舒适性是十分良好的。在中午前后高温时段,人们一般可以通过减少衣物的方法,达到舒适。

4 结语

广府式民居是在不断适应珠三角地区热湿气候的过程中而不断发展定型的,形成别具特色,特点鲜明的建筑形式与建筑风格,体现着气候的适应性和文化的延续性。通过民居的热环境测量分析得到,室内温度约为19℃~25℃,湿度变化为60%~75%,风速为0.1 m/s~0.2 m/s,舒适感介于中性与微暖之间,是十分舒适且有效率的区间。测量结果表明随着室外气候向有利方向转变,各项室内舒适指标都得比较良好,温度昼夜变化较小;室内湿度降低;由于建筑不开窗或少开窗的缘故,室内风速低,依赖天井进行十分微弱的空气交换;昼夜通过适当增减衣物可以达到个人热舒适。

[1]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物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8.

[2] 高云飞.岭南传统村落微气候环境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7:10.

猜你喜欢
日较差广府卧室
My Bedroom卧室里
“广府好礼”广式糕点礼盒包装设计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1961—2018年黄冈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水环境视域下广府古城景观演变研究
1961—2018 年我国气温日较差日数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区域差异
查理的卧室
当前广府籍海外华人统战工作研究
石河子垦区气温日较差的变化特征*
放在卧室里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