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

2010-04-14 12:10田志林聂建中孙建勋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0年3期
关键词:利用效率田间节水

田志林,聂建中,孙建勋

(1.河北省石津灌区管理局,石家庄 050051;2.河北省水利技术试验推广中心,石家庄 050061)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

田志林1,聂建中2,孙建勋1

(1.河北省石津灌区管理局,石家庄 050051;2.河北省水利技术试验推广中心,石家庄 050061)

在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如何高效利用水资源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该文通过对我省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主要途径。

水资源;高效利用;节水灌溉

我省水资源短缺,为了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得不超采地下水。连年超采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解决缺水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要节水,节水的核心就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在各个行业中,农业是用水大户,占总用水量的70%以上。所以,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高效利用农业水资源,既是农业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我省缺水问题的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

1 农业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

1.1 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状况

目前,我省有效灌溉面积大约在453.33万hm2,其中节水灌溉面积大约在246.67万hm2,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0.7,渠灌区为0.4~0.5;水的利用效率为1~1.2kg/m3。 经多年努力,我省在农业节水方面确实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巨大潜力可挖。

2 提高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主要途径

提高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途径主要有:①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涵养水源,减少灌溉用水量;②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减少浪费;③搞好覆盖,抑制土壤水分无效蒸发;④重视生物节水,提高水分生产率;⑤加强用水管理,充分发挥各个节水技术措施的效果。在实践当中,将以上途径因地制宜地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才能实现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才能达到节水、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2.1 充分利用天然降水

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减少灌溉用水是投资最省的高效利用水资源的途径,对于我省 (我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31.7mm)意义尤其重大。充分利用天然降水的主要途径:①加大雨水就地入渗,使雨水转化为土壤水和地下水,涵养水源,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②降低土壤水无效蒸发,增强土壤贮水能力;③调整作物布局,适雨种植。

2.2 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节约灌溉用水量,是可控性最强、最容易取得显著效果的高效利用水资源的途径。灌溉的任务是适时适量地将水源送至农田,满足作物需求。其运行分为2个环节:①从水源到田间的输水环节,要减少输水损失,提高输水效率;②灌溉水在田间通过各种先进实用的方式进行灌溉,减少灌水损失,提高田间灌水效率。两个环节水的利用率都提高了,整个灌溉水利用系数也就获得了提高。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形式主要有:

(1)渠道防渗。渠道防渗是减少输水损失的主要措施。土渠改管道是减少输水损失的另一条途径,是农田灌溉输水方式的发展趋势,尤其在井灌类型区得到迅速发展。

(2)改进传统地面灌溉。目前,我省的传统地面灌溉方法占一半左右,所以要重视改进传统地面灌溉方法与技术,提高田间水利用率。平整土地、大畦改小畦、长沟改小沟等为主要内容的常规田间工程都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是经济不太发达地区田间节水的有效措施。

(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它是利用管道代替土渠输水到田间,进行沟(畦)灌溉的一种地面灌溉技术。它集合了渠道防渗和改进的地面灌的优点,具有投资省、用水效率高的特点,是我省目前发展规模最大的节水灌溉形式。

(4)喷灌。喷灌具有显著的省水、省工、增产效果,属先进的田间灌水方法,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田间节水的有效措施。

(5)滴灌。滴灌属局部灌溉、精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程度最高,投资也很高。目前主要用于设施农业和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

2.3 采取覆盖措施

农田覆盖能够有效地抑制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同时具有调节温度、提高肥力和抑制杂草生长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是一项深受农民欢迎的高效利用水资源措施。但是,对于地膜覆盖,需处理好污染土壤、影响降雨入渗和施肥等问题。

2.4 重视生物节水技术

雨水和灌溉水转化为土壤水后,才能被作物吸收,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后,经光合作用形成干物质产量,这一过程是由作物本身的生长生理机制来实现的。所以,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必须重视挖掘作物本身的节水潜力。

实现生物节水,首先要实行精准灌溉。实行精准灌溉,必须掌握详细可靠的作物需水规律,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量测、控制技术。其次是选育节水高产作物品种。过去育种往往重视抗旱性的提高,而忽略了高水分生产率作物的选育,由于作物的抗旱性与高产性不宜结合,表现在生产上的耐旱品种往往很少高产。实践证明,水分利用效率伴随着作物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其耗水量不增加或增加很少。作物品种水分利用效率由本身遗传特性、形态和生理过程所决定,并在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得以体现。所以,通过引种和选种来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完全有可能实现。

2.5 加强管理

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中,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薄弱的环节。针对当前存在的重建轻管,节水意识偏淡薄等主要问题,采取组织、经济、技术等综合管理措施,为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创造条件和提供保证。

(1)组织管理措施方面:在渠灌区,一般设有官方的管理机构,目前也非常重视发动用水者参与管理;在井灌类型区,一般没有官方的管理机构,目前在一些地方逐步建立了在政府指导下的民间管理组织——农民用水者协会。在我国,农民用水者协会最早是由世界银行倡导的,所以在世行项目区发展较快,也相对规范。在用水管理方面,农民用水者协会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完全达到运行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资源管理措施方面:实行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取水许可制度。目前,我国正在制定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将用水量、用水效率等指标作为红线加以严格控制。

(3)经济管理措施方面:以调整水价为主要突破口,征收水资源费,理顺各种水资源的价格体系,合理制定水价,并提倡施行超定额累进制水价政策。为了减轻农民负担,目前农业用水尚未征收水资源费,渠灌区水价较低。有的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制定了本地用水管理办法,鼓励节约用水。例如,我省衡水桃城区,在农业用水方面,制定了“一提一补”,主要内容是:制定用水计划,按亩分配灌溉用水量,超计划的用水量,按立方米加价收取水费;然后将加价收取的水费提取出来,按亩平均分配给各个用水户。用不完的水量,可以结转下一年使用,也可交易,鼓励节水。以“一提一补”为主要内容的用水管理办法,科学、简单、易行,深受当地百姓欢迎。

(4)技术管理措施方面:研究制定节水灌溉制度,开展灌溉预报,指导农民灌溉。研究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量测技术、控制技术,做到精准灌溉。应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对用水过程和用水效果进行监测评价,促进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工作健康发展。

3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发展趋势

3.1 高效利用土壤水技术

降水量的70%转化为土壤水,数量巨大,它是否被高效利用,直接决定了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成败。

3.2 作物调亏灌溉技术

作物调亏灌溉是一种新的灌溉技术,有别于传统的充分灌溉,它是舍弃生物产量总量,追求经济产量(果实)最高。作物调亏灌溉主要是根据作物的遗传和生态生理特征,在某些阶段人为、主动地使它缺水,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从而提高经济产量,达到节水高效、高产优质的目的。

3.3 作物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技术

作物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技术与传统灌溉技术不同,传统灌溉方法追求田间全面和均匀湿润,而它则强调从根系生长空间上改变土壤湿润方式,人为控制或保持根区某个区域的土壤干燥,交替使作物根系始终有一部分生长在干燥或较干燥的土壤区域,限制该部分根系吸水,而另一部分根系生长在湿润区域正常吸水。试验表明,在同等条件下,比传统的全面灌水方式节水35%左右。

3.4 农水结合技术

农水结合技术就是将农业和水利措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发挥整体优势,实现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

4 结语

在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下,我们需要以水资源持续利用为目标,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核心,以非充分灌溉理论为指导,以减少无效蒸腾蒸发量为手段,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持续发展。

[1]黄保全.谈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技术[J].灌溉排水,1999(S0).

[2]沈荣开,张蔚榛.我国北方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实施节水的几点意见[A].中国节水农业问题论文集[C].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3]郑连生,广义水资源与适水发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4]孟兆江.农业用水高效持续的几项关键技术[J].灌溉排水,1999(S0).

[5]吴海卿.节水灌溉与农业措施有机结合研究新进展[J].灌溉排水,1999(S0).

TV213.9

A

1672-9900(2010)03-0029-02

2010-04-26

田志林(1960-),男(汉族),河北沧州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灌区管理及研究工作,(Tel)15931365668。

猜你喜欢
利用效率田间节水
坚持节水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节水公益广告
田间地头“惠”果农
节水公益广告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避免肥料流失 提高利用效率
体制改革前后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比分析
节水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