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饲能量相同时不同油脂对肉鸭肥肝质量的影响

2010-04-17 01:28曾秋凤张克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大豆油鱼油饲粮

周 磊 曾秋凤 张克英 吕 刚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教育部动物抗病营养重点实验室,雅安 625014)

国内外研究表明,在生产鹅肥肝的填饲料中添加油脂能加快脂肪沉积,提高肥肝质量,显著增加肥肝形成速度,而大豆油和鱼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不仅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还能使PUFA富集于畜禽产品。Herm ier等[1]在朗德鹅填饲饲粮中添加棕榈油,发现在不到2周的时间内肝脏发生强烈的脂肪变性,重量增加近10倍,占体重的10%。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填饲饲粮中添加油脂将会降低肥肝重量,李翔[2]在糙米型填饲饲粮中添加大豆色拉油进行填饲试验,结果表明,随油脂添加水平的提高,朗德鹅肥肝增重有下降的趋势,6%水平添加组鹅肥肝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低油脂水平组。添加不同油脂对产肝性能的影响报道不一,可能与添加油脂后填饲能量不同有关。本试验拟研究在填饲能量相同条件下,比较大豆油和鱼油对肥肝重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油脂提高肥肝产量和生产优质肥肝提供试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3个处理(表1)。试验填饲期为21 d,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1~7 d):3个处理均以处理1的玉米饲粮来填饲;第2阶段(8~21 d):各个处理分别按相应饲粮进行填饲,为期14 d。

表1 试验设计Tab le 1 Design o f experiment

1.2 试验动物

樱桃谷肉鸭购自四川绵樱鸭业有限公司育种基地,并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水禽养殖试验场养殖至8周龄,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樱桃谷肉公鸭72只,填饲前随机选取12只进行称重、屠宰采样,剩下6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采用单笼饲养,自由饮水。

1.3 填饲饲粮的配制

饲粮在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试验场配制。大豆油为金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金龙鱼大豆油,鱼油购于成都安可明动物科技公司,经测定,大豆油和鱼油的脂肪酸组成见表2。

表2 大豆油与鱼油脂肪酸组成Table 2 Fatty acid com position of soybean oil and fish oil %

填饲饲粮的配制:将玉米颗粒倒入开水锅内,使水面浸没玉米5~10 cm,煮沸10m in,捞出沥干,趁热拌入油脂和预先混好的预混料,充分拌匀冷却后填饲。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3。

1.4 试验动物填饲管理

前5天每天填2次(08:00、20:00),其余时间均填饲3次(08:00、14:00、20:00)。各处理填饲量根据饲粮能量水平进行换算后确定,保证能量摄入相同(表4)。填饲期间注意减少试鸭的运动,保持环境安静,同时,尽量保持光线较暗。每天观察鸭群的健康状况。每天在试鸭笼中放置干净的沙砾,任其采食。

1.5 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分3次进行。填饲的第1天、第8天从各处理随机选取4只肉鸭,单只空腹称重后屠宰,第22天将剩余的肉鸭单只进行空腹称重后屠宰,用灭菌处理的手术剪和镊子对肥肝进行取样,称重后, -20℃保存备测。

1.6 测定指标

1.6.1 产肝性能

平均肝重:屠宰取肝后,记录每只鸭的肝重,计算平均肝重。

料肝比:某一阶段的平均耗料量除以平均肥肝重。

肝体比:肥肝重占个体活重的百分比。

1.6.2 肥肝常规营养成分

粗蛋白质和水分:参照GB 9839—1988进行测定。

总脂肪: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

1.6.3 肥肝中脂肪酸组成

油脂及肥肝脂肪酸组成均在浙江大学饲料研究所测定,采用气质联用法,测定仪器型号:6890GC/ 5973MS。样品前处理参照Folch等[3]的方法,色谱条件参照张国蓉等[4]的方法。

1.6.4 肝脏组织切片

将新鲜肝样品修成1 cm×1 cm×1 cm小块,投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36 h,按常规脱水,包埋,苏木精-伊红(HE)染色,石蜡包埋切片,在100倍光镜下检查。

1.7 数据统计及分析

采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 Duncan氏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 结 果

2.1 产肝性能

从表5可知,填饲前肉鸭的平均肝重为59.28 g,肝体比为1.46。用玉米饲粮填饲1周后,平均肝重为115.80 g,较填饲前增加56.52 g,肝体比为2.69,较填饲前提高84.25%,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经玉米饲粮填饲7 d后,肥肝已经初步形成。

各处理按相应饲粮继续填饲2周后,肉鸭的平均肝重(肥肝重)和肝体比均较填饲前和填饲1周提高,差异极显著(P<0.01)。与玉米组和大豆油组比较,在填饲饲粮中添加3%鱼油可极显著提高平均肝重、肝体比(P<0.01),极显著降低料肝比(P<0.01)。大豆油组肉鸭的产肝性能与玉米组差异不显著(P>0.05)。

表3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Table 3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diets(air-dry basis)%

表4 填饲期间日平均摄入能量Tab le 4 Average daily energy intake during force-feeding period

2.2 肥肝品质

2.2.1 肥肝常规营养成分

从表6可知,鱼油组肥肝的常规营养成分均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水分较玉米组和大豆油组分别降低15.96%和12.50%,粗蛋白质分别降低16.95%和17.78%,粗脂肪分别增加38.13%和28.94%。玉米组和大豆油组肥肝的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

2.2.2 肥肝脂肪酸组成

由表7可看出,各处理肥肝的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占55%~62%,而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占38%~45%;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占了绝对优势,为90%~94%,而PUFA仅占6%~10%。

表5 樱桃谷肉鸭产肝性能Table 5 Fatty liver producing perform ance of cherry valley duck

表6 肥肝常规营养成分Table 6 Routine nutrient component o f fatty liver%

3个处理肥肝中绝大多数脂肪酸组成差异极显著(P<0.01)。鱼油组肥肝的SFA含量最低(P<0.01),MUFA和n-3脂肪酸含量最高(P<0.01), PUFA和n-6脂肪酸含量低于大豆油组(P<0.01),而高于玉米组(P<0.01),且属于PUFA的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C20∶5)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 C22∶6)含量也极显著高于大豆油组和玉米组(P<0.01)。与玉米组比较,大豆油组也可极显著降低肥肝的SFA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MUFA、PUFA、n-3和n-6脂肪酸含量(P<0.01),特别是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含量极显著高于玉米组和鱼油组(P<0.01)。

2.2.3 肥肝组织切片

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填饲时间的推移,肝脏组织切片变化十分明显。图1a可见,填饲前肉鸭肝脏未见大量脂肪沉积,肝脏细胞排列紧致,细胞核清晰可见,且细胞表面光滑切面无油脂渗出,胞浆颜色均匀一致,且肝静脉也可以清晰可见。从图1b可见,用玉米饲粮填饲7 d后,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滴,肝组织间质比填饲前少,脂质开始沉积,肝细胞因脂肪沉积而明显开始肿胀、变圆,肝细胞间界限模糊,可能细胞间出现了融合。继续用各处理饲粮填饲至21 d时可见(图1c、图1d、图1e),肝脏细胞内脂滴较填饲7 d时更明显地增多,细胞核均已偏离中心被挤向周边,肝细胞体积增大,使肝窦受压变窄,较难辨认;其中玉米组和大豆油组肝脏的脂肪滴数量较鱼油组少,且体积均小于鱼油组,而鱼油组肝细胞中脂滴因体积过大而发生了脂滴的融合。

表7 肥肝脂肪酸组成Table 7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fatty liver%

3 讨 论

3.1 不同油脂对樱桃谷肉鸭产肝性能的影响

Mateo等[5]研究表明,将小麦型饲粮能量水平由12.0 M J/kg升高到13.3 MJ/kg,蛋鸡肝脏显著增大,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3%时,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fatty liver hemorrhagic syndrome,FLHS)发生率较16%时高。肥肝的形成机理与FLHS相似,且填饲采用高能低蛋白质饲粮这将导致更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而蛋白质的缺乏将造成脂蛋白和亲脂因子的生成不足,从而使大量脂肪在肝中沉积。因此,普遍认为填饲饲粮中添加油脂不仅提高了饲料转化效率,而且提供了额外的能量,使肥肝明显增重且植物油效果优于动物油。然而,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却存在差异。李翔[2]研究表明,添加大豆色拉油有降低肥肝增重的趋势,而许春兰[6]研究表明,较未添加油脂组,添加2%大豆油组肉鸭的肥肝重量有增加的趋势,而添加6%大豆油组则有所降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油脂的类型、添加量、饲喂量的差异。张巍[7]研究表明,代谢能11.56 MJ/kg的饲粮和代谢能13.40 M J/kg的饲粮对骡鸭肥肝性能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但添加不同量的油脂或能量浓度相同而油脂的添加种类不同却对肥肝产肝性能的影响差异显著。Cherian等[8]研究发现,蛋鸡长期饲喂共轭亚油酸、长链n-3脂肪酸、C18∶3 n-3和葵花油(n-6脂肪酸)后肝脏甘油三酯含量不同,分别为32.2、29.4、18.9和18.7 m g/g。本试验结果发现,添加鱼油有助于提高肉鸭的肥肝形成,而大豆油对产肝性能无显著影响。其影响机理可能与2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不同,大豆油富含n-6脂肪酸,鱼油富含n-3 PUFA,2种类型脂肪酸对机体脂肪代谢调控方式不同,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不同油脂对樱桃谷肉鸭肥肝品质的影响

填饲过程中由于甘油三酯在肝脏沉积,导致水分不同程度被脂肪所替代,蛋白质在肝脏中的沉积也受到影响,蛋白质和水分含量均下降,使得干物质含量上升。本试验发现,在填饲能量相同条件下,鱼油组的肥肝重最大,玉米组最小,与前人报道一致,表现为肥肝重量愈大,水分含量愈低,脂肪含量愈高,蛋白质含量愈低。从肝脏切片亦见,鱼油组肝脏的脂肪滴多,体积大,并发生融合。

脂肪是人类获取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不同油脂所含的必需脂肪酸不同,大豆油富含亚油酸和亚麻酸,而鱼油富含EPA和DHA。目前生产上已通过在肉鸡或蛋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油脂来生产富含不同脂肪酸的鸡肉或鸡蛋,以达到满足人体对多不饱和脂肪酸需求的目的。汪鲲[9]和崔佳[10]的研究表明,饲粮中PUFA的提高会使蛋中MUFA和SFA比例降低。许多研究均表明,饲粮中PUFA能增加机体组织PUFA的含量。张辉等[11]研究发现, 52周龄蛋鸡饲粮中分别添加3%菜籽油、3%大豆油和3%花生油对肝脏中n-6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比对照组略有提高。万文菊[12]在肉鸭上研究表明,添加鱼油使肝脏、皮脂和血液中n-3 PUFA含量显著增加,而n-6 PUFA则显著降低。许春兰[6]的研究得出富含MUFA的植物油更能增加肥肝重量,且肥肝中MUFA也为最高,肥肝中脂肪酸主要以MUFA为主,且肥肝越重其MUFA含量越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5和△-6去饱和酶受到抑制,导致长链的PUFA(C20∶4、C22∶4、C22∶5)含量减少,因此肥肝中脂肪酸含量的增加主要是以MUFA增加来实现的。本试验发现,鱼油和大豆油均可极显著降低肉鸭肥肝的SFA,提高肥肝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而且鱼油可极显著提高EPA和DHA含量;大豆油可提高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结果表明,填饲饲粮中油脂类型影响肥肝的脂肪酸组成。因此,可以利用填饲不同油脂来开发生产富含不同脂肪酸组成的肥肝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

4 结 论

①在填饲能量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先用玉米饲粮填饲1周,再填饲添加3%鱼油的饲粮可极显著提高肉鸭肥肝重量、肝料比和肝体比,并降低肥肝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EPA和DHA含量。

②在填饲能量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先用玉米饲粮填饲1周,再填饲添加3%大豆油的饲粮对肉鸭产肝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极显著降低肥肝SFA含量,提高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

[1] HERM IER D,ROUSSELOT-PA ILLEY D,PERESSON R,et al.In fluence of orotic acid and estrogen on hepatic lipid storage and secretion in the goose suscep tib le to liver steatosis[J].Biochim ca et Biophysica A cta,1994,1211(1):97-106.

[2] 李翔.糙米型饲粮对鹅肥肝性能的影响及朗德鹅肥肝脂肪沉积规律的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3] FOLCH J,LEES M,SLOANE-STANLEY G H.A simple method for the iso 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otal lipids from anim al tissues[J].Journal o f Biological Chem istry,1957,226:497-507.

[4] 张国蓉,刘有志,刘安军.鹅肝酱中脂肪酸检测方法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3):236-239.

[5] MATEO C D,SAVAGE J E.Fatty liver hemorrhagic syndrome in laying hens given diets varying in carbohydrate sources and levels of protein and energy[J].Philippine Agricultural Scientist,2001,84 (3):282-290.

[6] 许春兰.不同植物油脂对樱桃谷鸭肥肝脂肪代谢及胆固醇含量影响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宁:广西大学,2007.

[7] 张巍.不同能量、蛋白质、钙水平日粮对骡鸭产肝性能影响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8] CHERIAN G,GOEGER M P.Hepatic lipid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patho logy o f laying hens fed CLA or n-3 fatty acids[J].Lipids,2004,39(1): 31-36.

[9] 汪鲲.n-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蛋黄和组织中的富集规律及其对产蛋鸡脂类代谢的影响[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0.

[10] 崔佳.不同PUFA源对蛋黄脂肪酸组成以及脂质代谢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河南工业大学, 2007.

[11] 张辉,丁保安,吴华等.日粮中添加植物油对鸡肉中ω-6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影响的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2004,23(3):8-10.

[12] 万文菊.添加不同油脂对北京鸭生产性能、血脂及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3.

*Correspond ing au thor,p rofessor,E-m ail:zkeying@yahoo.com

(编辑 何丽霞)

猜你喜欢
大豆油鱼油饲粮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消化酶活性及能量、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饲粮与饮水添加酸化剂在肉鸡生产中使用效果研究
众说纷纭话“鱼油”
利用大豆油脂肪酸对重度老化沥青再生研究
众说纷纭话“鱼油”
精炼大豆油回色因素及延缓回色工艺的研究
中海海洋耕鱼油全产业链
微胶囊鱼油蛋黄酱的研究
大豆油基生物柴油氧化动力学方程研究
硫酸钠在蛋鸡饲粮中的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