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观察

2010-04-17 11:32王惠云毛海军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5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肝炎肝病

王惠云 毛海军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宁夏银川 750001)

肝脏是合成多种凝血因子场所,肝病患者随病程的迁延肝细胞受损加重,导致肝功能异常,各种凝血因子合成障碍会发生不同程度出血,现将283例肝炎病毒感染者凝血因子、血小板参数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病毒性肝炎患者283例,其中男158例,女125例,平均年龄(42.0±10.8)岁。正常对照组32例,全部患者符合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诊断标准[1]。

1.2 标本收集 受试者一律用含抗凝剂EDTA、K2的负压采血管抽取静脉血2mL,用于血小板参数的检测,用含有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检测凝血指标,所有标本在2小时内检测完毕。

1.3 仪器与试剂 采用日产SYS-Mex-1800血液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SYSMEX-CA-1500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

2 结果

2.1 各型肝炎患者血小板参数 见表1。

表1 肝病患者与对照组血小板参数的比较(±s)

表1 肝病患者与对照组血小板参数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组别例数 PLT(109/L) PDW(fl) MPV(fl) PCT(%)32 214.6 ±31.9 16.8 ±2.2 16.8 ±2.5 0.26 ±0.04肝硬化组 61 50.6 ±10.9△ 17.6 ±4.8 10.16 ±1.40* 0.06 ±0.03△慢性肝炎组 103 185.8 ±39.3* 17.5 ±3.6 7.83 ±1.34△ 0.24 ±0.04*重症肝炎组 23 52.4 ±13.7△ 17.4 ±4.5 10.12 ±1.37* 0.05 ±0.02△肝纤维化组 96 204.8 ±41.2 17.4 ±2.8 7.53 ±1.41△对照组0.24 ±0.05

2.2 各型肝病患者凝血因子指标 见表2。

表2 肝病患者与对照组凝血因子检测结果比较(±s)

表2 肝病患者与对照组凝血因子检测结果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组别例数 PT(S) APTT(S) FIB(g/L) TT(S)32 11.6 ±1.3 27.4 ±4.9 2.86 ±0.42 10.9 ±3.3肝硬化组 61 18.3 ±2.7△ 40.9 ±7.2△ 1.77 ±0.61△ 15.6 ±3.4△慢性肝炎组 103 13.0 ±1.71* 28.6 ±5.8 2.59 ±0.54 11.8 ±2.6重症肝炎组 23 19.5 ±3.1△ 44.9 ±6.4△ 1.62 ±0.54△ 16.0 ±3.6△肝纤维化组96 11.7 ±1.5 27.6 ±5.6 2.78 ±0.50 11.4 ±2.3对照组

3 讨论

血小板主要来源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血小板具有粘附性的生理特性,粘附是血小板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的重要开始步骤,血小板还有聚集性,能释放多种血小板因子,在凝血和止血中发挥重要作用,血小板的大小和体积一方面可反映骨髓中巨核细胞增生代谢及血小板生成情况,同时也反映血小板的年龄和功能,慢性肝病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涉及到血小板结构、形态、生理生化性质等多方面的改变,常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原因:①肿大脾脏,对血小板滞留过多,而导致周围血细胞血小板减少。②产生血小板抗体,破坏血小板。③肝脏合成血小板生成素(TPO)减少。④血小板破坏增多。⑤造血原料叶酸缺乏,使血小板生成减少。⑥病毒性肝炎可能损害骨髓干细胞导致骨髓抑制,引起血小板减少。结果显示,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总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由此表明,定期检测血小板参数指标,对预测肝功受损程度、判断患者出血可能性方面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小板四项参数是间接反映血小板功能的指标[2]。

肝脏能合成多种凝血因子,是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肝细胞功能异常是引起凝血障碍常见原因。①凝血因子(因子Ⅱ、Ⅴ、Ⅺ、Ⅻ)生成减少或消耗增加,导致凝血功能缺陷。②由于维生素K的摄取、吸收、利用和代谢发生故障,使得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前体不能变成有活性的凝血因子。③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血小板粘附、聚集率降低。④肝素灭活能力降低使血液中肝素含量增高。⑤循环物质增多导致凝血酶时间(TT)延长。上述因素引起PT、APTT延长,FBG降低。结果显示肝硬化、重症肝炎PT、APTT、TT活性降低,FTB明显减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凝血因子测定被用于综合评价肝病患者肝功能受损的程度。联合检测观察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医师了解肝病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为临床的诊治提供较好的参考价值。

[1]崔春吉,黄海静.肝硬化病人外周血血小板的变化及其意义[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17(1):30

[2]郝志明,王永宏,郭桂丽.肝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变化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9,15(2):238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肝炎肝病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世界肝炎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世界肝炎日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