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棚秋延迟番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010-04-23 07:22崔朴周孙树卓靳俊英
长江蔬菜 2010年15期
关键词:塑料大棚棚膜播种期

崔朴周 孙树卓 靳俊英

塑料大棚秋延迟番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崔朴周 孙树卓 靳俊英

崔朴周,济源市园艺工作站,河南省济源市文昌中路661号,454650,电话:0391-6617851,13653918289,E-mai1:jysscb@163.com

孙树卓,靳俊英,济源市园艺工作站

多年来,秋延迟温棚番茄在我市菜区有一定的栽培面积,但由于一些栽培技术上的问题未得到较好地解决,产量低而不稳,从而抑制了生产规模的发展,影响秋冬季市场番茄的平衡供应。为此针对生产中的问题,展开该项研究,通过改变播种期和栽培方式,使塑料大棚秋延迟番茄667 m2产量从传统的3 500 kg稳定到了6 000 kg以上。在济源市示范推广1 400 hm2,同时推广到了豫北、豫西、豫东等地区,都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番茄品种有5个,分别为金棚一号、铁甲、粉都先锋、硬粉8号、中杂9号(对照)。

1.2 试验设计

①播期与品种试验 试验于2004年、2005年在轵城镇牛庄村的一座10 m×70 m塑料大棚内进行。播种期分 5 批,A1:6 月 10 日;A2:6 月 20 日;A3:6 月 30日;A4:7 月 10 日;A5:7 月 20 日。 品种 4 个,B1:金棚一号;B2:铁甲;B3:粉都先锋;B4:硬粉 8 号。试验设相同播种期为一个大区,大区内设4个不同品种小区,每小区种植 6 m×1.5 m,种植密度为 3 600 株/667 m2,设 2 次重复,小区在同一个大区内随机排列,播种期试验大区设3次重复。试验除试验因子不同外其他管理完全相同。对照品种采用中杂9号。

②品种与密度试验 试验于2007年在轵城镇宏泉村一座10 m×60 m的塑料大棚内进行。密度分4个处 理 ,C1:3 000 株/667 m2;C2:3 300 株/667 m2;C3:3 600 株/667 m2;C4:4 000 株/667 m2。 品种 4 个,B1:金棚一号;B2:铁甲; B3:粉都先锋;B4:硬粉 8 号。 播种期采用播种试验中最佳播种期,试验设相同密度为一个大区,大区内设4个不同品种小区,每小区种植6 m×1.5 m,设2次重复,小区在同一个大区内随机排列,密度试验大区设3次重复。试验除试验因子不同外其他管理完全相同。以中杂9号,3 600株/667 m2为对照。

1.3 试验方法

栽培方式全部采用育苗、定植后使用旧棚膜覆盖,10月上旬换用新棚膜覆盖。栽培采用单秆整枝;10月5日在最上一穗果上留2片叶摘心;水肥管理统一按生育期进行,病虫害防治为整个试验棚统一进行。品种间番茄病毒病发生率调查在2004年全济源市大棚秋延迟番茄生产中广泛进行,每品种抽取20棚,每棚随机抽取10株调查。调查时间为生长中期9月16日,不同环境栽培条件下每品种各调查200株。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病性调查

病毒病调查结果表明,露地育苗,定植后于9月中旬覆盖大棚膜的发病率以金棚一号最低为30.5%,其次铁甲为31.5%,硬粉8号为32.0%,粉都先锋最高为33.0%。育苗、定植后使用旧棚膜覆盖,10月上旬换用新棚膜覆盖,发病率以铁甲最低为5.3%,其次是硬粉8 号为 5.5%,粉都先锋为 6.0%,金棚一号最高为6.2%。说明品种间抗病性差异不显著,单纯依靠品种抗性或药剂防治来防止、解决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和为害是不可行的。每种环境下调查800株,育苗、定植后使用旧棚膜覆盖,10月上旬换用新棚膜覆盖栽培形式下共发病46株,发病率为5.75%;常规露地育苗,定植后于9月中旬覆盖大棚膜发病254株,发病率为31.75%;育苗、定植后使用旧棚膜覆盖,10月上旬换用新棚膜覆盖栽培形式病毒病发生率较常规减轻26.0%,说明秋延迟番茄生产采用育苗、定植后使用旧棚膜覆盖,到10月上旬换用新棚膜覆盖是十分有效防治病毒病的途径。

表1 播种期与品种试验结果

2.2 播种期与品种试验

①从表1可以看出,秋延迟番茄栽培的病毒病发生情况,与品种之间的关系差异不显著,和大田调查情况相吻合。但不同播种期之间的发病率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A1比A2处理的各品种的发病率均出现了成倍增长。从A1到A5的各自五个品种处理的发病率呈现出递减状态。

②从表1的产量结果上看,同一个播种期内,试验品种相比传统品种虽有所增产,但增产幅度均没有超过6%。并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增产幅度出现递减趋势,说明现在推广的品种生育期有所延长,更有利于长季节生产使用。在采收时,可直观看到,试验品种的果实硬度明显增强,耐贮运性更加优良,可扩大销售半径,更适宜当前生产上使用,但选择试验的品种之间产量无差异。

③从不同播种期上看,除A2、A3两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外,A2、A3两处理4个品种的平均产量较A1处理,分别增加了138.5%,136.7%,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较A4分别增加了19.4%,18.5%,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A4较A5增加了35.8%,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说明A2、A3两播种期为秋延迟番茄的最佳播种期,播种期与产量形成关系最大。

表2 栽培密度与品种试验结果

2.3 栽培密度与品种试验

①从表2看,选择的所有品种,在不同密度栽培时,前期产量均明显高与对照,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但是总产量差异不显著。在试验观察中看到,所选用的品种前期坐果率明显高于对照,对前期产量形成十分有利,大大降低了塑料大棚生产上因寒流来临过早,造成丰产不丰收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减少进入11月下旬后,青果贮藏后熟时的压力,果实出售时的品质大大提高。

②从试验情况看,所有试验品种的总产量以3 300株/667 m2、3 600株/667 m2两个处理的为最好。前期产量与密度呈现正相关,但密度达到4 000株/667 m2后,总产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仅仅只有B3比对照增产1.5%。说明秋延迟番茄栽培,不能因生产季节短而盲目加大栽培密度。

3 结论

①番茄的秋延后栽培,必须要有遮强光设施。本研究表明,不同的药剂防治病毒病效果均不理想,而在旧棚膜遮荫条件下育苗、定植,10月上旬换用新棚膜覆盖栽培模式能很好地抑制和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和为害,保证番茄的优质高产。从成本核算来看,基本上不增加生产投入。

②可以根据不同市场需求习惯,合理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密度栽培以3 300~3 600株/667 m2为宜。

③河南地区播期以6月下旬为最佳,始收期为10月上中旬,正是番茄淡季,终收期可利用活棵保鲜,延迟到12月上中旬采收结束,部分不成熟的果实,可通过采收后熟,上市销售可延续到1月中旬。

2010-04-27

猜你喜欢
塑料大棚棚膜播种期
河南省钢骨架塑料大棚拱架结构标准化设计研究*
基于光谱指数的流域尺度农业塑料大棚制图
不同光谱条件对越冬型拱棚韭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塑料大棚遥感指数构建
塑料大棚
不同播种期对黄心乌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质
新建大棚覆盖棚膜防误区
密度与播种期对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杂交籼稻气候适应性及播种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