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本古籍《广韵》版本考

2010-05-03 07:40亮谭晓明
图书馆学刊 2010年3期
关键词:广韵小字刻本

张 亮谭晓明

(1.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资料室;2.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29)

中国古代的韵书是按照声、韵、调的关系将汉字组织起来的,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林林总总的韵书中有一部值得华夏子孙骄傲,它就是现存最早且又最为完整的《广韵》。《广韵》实际上是一部用“韵目”分类检字的字典,它完全具备辞书或同音字典的功能。

1 《广韵》简介

1.1 关于《广韵》

《广韵》的全名是《大宋重修广韵》,是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陈彭年等人奉诏根据更早的《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成的一部韵书。这使得《广韵》成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由政府主修的韵书。[1]《广韵》共5卷,每卷的韵目下面都有一些为某韵字加注“独用”,或与其他某韵相同字“同用”的字样。它也可以被看成是一部同韵字典。从王仁 的《刊谬补缺切韵》开始,及至孙 的《唐韵》,韵字都加入注释,并且引文都有出处,于是韵书便同时具有辞书和字典的功能。《广韵》的名称本来就有增广隋唐韵书的意思,其韵数、小韵数、字数都较以前的韵书有增加。据《广韵》的卷首记载,共收字26194个,注解的文字191692个。明代邵光祖《切韵指掌图检例》说:“按《广韵》凡二万五千三百字,其中有切韵者三千八百九十文(即有小韵3890个)。”近年有人统计,《广韵》的小韵实际是3700多个。而根据最新的校正,应为3874个小韵,[2]尽管其中有少数几个声韵地位重合。《广韵》总计206韵,包括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平声又分上下两卷,原因只是平声字数较多,并不是平声分了上下两声。

1.2 关于陈彭年

陈彭年,字永年,江西南城县人。生于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卒于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终年57岁。彭年自幼好学,手不释卷,13岁著《皇纲论》万余言,深为名辈所赏。南唐主李煜闻之,召彭年入宫。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中进士,同年调江陵府司理参军,后官至兵部侍郎、参知政事。

彭年博闻强识,才华出众,深为宋真宗所重。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与丘雍等奉诏修订《切韵》,修订后改名《大宋重修广韵》,收字2万6千余,为研究中古语音的重要依据;研究上古或近代语音,也要以此作为比较资料,是汉语音韵学中重要的韵书。

2 《广韵》的版本、价值和收藏

《广韵》一书,现存于世的共有53种、82册,分35个单位收藏,其中,国家图书馆收藏最多,为20种;北京大学图书馆6种;复旦大学图书馆两种;湖北省图书馆5种;湖南省图书馆两种;中山大学图书馆两种;上海图书馆9种;辽宁省图书馆两种;首都图书馆3种;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两种;天津图书馆两种;浙江图书馆两种;南京图书馆3种;其他22个单位各收藏1种(见表1)。其中宋刻本4册、元刻本14册、明刻本34册、清刻本28册、清影印宋抄本两册。《广韵》从刊行到现在版本很多,常见的本子有张氏泽存堂本、《古逸丛书》覆宋本、涵芬楼覆印宋刊巾箱本、曹刻楝亭五种本、未乾道五年黄三八郎本(《钜宋广韵》)、覆元泰定本、小学汇函内府本等7种。前5种称繁本,后两种称简本。所谓简本是元人根据宋本删削而成。繁本和简本主要表现为注文的多少不同,个别韵收字多少也略有不同,但音系是相同的。其中宋乾道本《钜宋广韵》曾于清末传到日本,而在国内失传。20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日本《经籍访古志》影印出版。据周祖谟考证,此本与楝亭五种本相近。此外,还有周祖谟《广韵校正》,周氏以泽存堂本为底本,以能见到的其他本子进行校雠,同时吸收了清段玉裁及近代王国维、赵万里的校刊成果,并参考了唐写本残卷20种。此书搜集资料全,校雠方法精,是目前最好的《广韵》校本。

《广韵》在我国古代汉语音韵学方面的功绩是不可磨灭

的。[3]它完整而又详细地记录了中古的(从南北朝到宋末)语言系统,保存了不少唐宋时代已经散佚的古代文字训诂资料。今天的学者仍可通过《广韵》确知中古语音的声母、韵母及声调情况。与此同时还可以其为桥梁,上推古音(两汉以前的语音)、下证今音(现当代语音)。所以说《广韵》是研究古代汉语语音史和当代汉语方言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另外,《广韵》作为韵书和字典,从它问世的那一天起,就一直为文人写作诗文、查找韵字及辨析字音、字形、字义所用。

表1 存世《广韵》收藏单位及其版本一览

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 广韵五卷[宋陈彭年等撰 清康熙四十三年张士俊刻泽存堂五种本 清王颂蔚批校题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韵五卷[宋陈彭年等撰 清康熙四十三年张士俊刻泽存堂五种本 清曾钊校]山东省图书馆 广韵五卷[宋陈彭年等撰 元延 二年圆沙书院刻本 十二行 大二十一小二十七八字不等 黑口 四周双边 双鱼尾]重庆市图书馆 广韵五卷[宋陈彭年等撰 元刻本 十二行 小字双行 小字多可至三十字 一大字约当一个半至二个小字不等 黑口 双边]甘肃省图书馆 重编广韵五卷[宋陈彭年等撰 明朱 槟重编 明嘉靖二十八年益藩刻本 九行十五字 小字双行字同黑口 四周双边]福建省图书馆 重编广韵五卷[宋陈彭年等撰 明朱 槟重编 明嘉靖二十八年益藩刻本 九行十五字 小字双行字同黑口 四周双边]云南省图书馆 重编广韵五卷 [宋陈彭年等撰 明朱 槟重编 明嘉靖二十八年益藩刻本 九行十五字 小字双行字同黑口 四周双边]吉林大学图书馆 大宋重修广韵五卷 宋陈彭年等撰 曹楝亭五种六十五卷[清曹寅辑 清康熙四十五年扬州使院刻本]天津师范学院图书馆 大宋重修广韵五卷 宋陈彭年等撰 曹楝亭五种六十五卷[清曹寅辑 清康熙四十五年扬州使院刻本]

3 辽师图书馆藏《广韵》的版本价值

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善本古籍《广韵》的版本信息是“清康熙四十三年张士俊刻泽存堂五种本清王松蔚批校题识”,该本4册1函,版框为21.2×15.8cm,半页行数10行,每行20字,双行小字字数27字,白口,左右双边,开本29.4×18.6cm,书名页题“张氏重刊宋本广韵泽存堂藏版”,前有重刊古本广韵原序,版心题“韵序”,后有跋,版心题“韵后跋”,卷二末朱批“丁巳丑六月晦日松蔚校临”。卷三末朱批“七月朔日松蔚校临晡时秦韵臣来”。卷四末有长洲王松蔚红批:“柳丈质卿从厂肆购得泽存堂本广韵,眉间有惠氏半农、松两先生校语,不详何人所临,其间有引汉碑人名数几,题曰宗涑(亦有不著名者实是一人手笔),并不识谁氏也,因 临一过阅三日蒇事。丁丑七月二日长洲王松蔚记。”

此书的版本价值主要在于王松蔚的批校。王松蔚,字芾卿,号蒿隐。晚清进士,政治人物。江苏长洲县(今苏州市)人。王鏊第13世孙。早年师从冯桂芬,20岁时由冯桂芬聘请修撰《郡志》,同叶昌炽、袁宝璜合称“苏州三才子”。其妻为谢长达。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为庶吉士,后改户部主事,补军机章京。官至户部郎中。与李慈铭、袁昶、沈曾植等友善,长于史学。甲午战争后悲愤莫名,翌年染疾卒。著有《写礼 遗著》、《明史考证 逸》42卷。蔡元培是他的学生。有了王松蔚的批校,该书虽在世流传量不少,但也被《国家善本总目》单独列为一个独立版本。

[1] http://baike.baidu.com/view/127853.htm

[2]广韵全字表

[3]李峰.广韵——中国古代韵书的佼佼者.图书馆,2004(5):108-110.

[4]纪国泰.《钜宋广韵》版本及价值考论.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58-61.

[5] 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6]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9%A2%82%E8%94%9A

猜你喜欢
广韵小字刻本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王国维《广韵》批校与治学精神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西夏刻本中小装饰的类别及流变
从《离骚》看《楚辞补注》与《广韵》反切注音的差异
若干契丹小字的解读
契丹小字山和的解读及其他
契丹小字解读三探
契丹小字解读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