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机电产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

2010-05-18 08:04马传秀舒美君赖明勇
统计与决策 2010年11期
关键词:机电产品自由化中日韩

马传秀,舒美君,赖明勇

(湖南大学a.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b.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 410079)

0 引言

目前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浪潮正导致众多自由贸易区在不断形成,其中最为典型和成功的是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且欧盟还在接纳新成员,以谋求在更高层次上扩大其区域内市场,美国还试图将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展到整个美洲,甚至拟组建美洲—亚洲自由贸易区。作为世界经济体系三大主力板块之一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至今仍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极不相称,而中日韩作为东亚核心三国,经济规模占据了东亚整体经济规模的90%,因此要实现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构建中日韩三国经济一体化乃是关键环节。

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三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以及战略利益的差异性等各种因素影响,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进展极其缓慢,目前还仅仅停留在产学研究阶段,全产业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短期内看来显得困难重重。结合三国现实情况以及自由贸易区新特点,不少学者提出三国应采取渐进方式,对贸易关系紧密且相对成熟的产业优先开展自由贸易,然后再利用其示范效应,逐步扩大,直到进行更全面自由贸易。而在中日韩之间所有进出口商品中,三国在机电领域的贸易关系最为紧密,彼此之间机电产品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比重自2003年开始一直超过50% ,2007年日本已成为中国机电产品第五大出口对象国与第一大进口来源国,韩国成为中国机电产品第六大出口及进口对象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生产技术的提高,机电产品已是我国目前越来越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之一,而日韩两国由于工业基础好,生产技术完善,机电产品一直为两国具有传统竞争优势的产品。毋庸置疑,与农业、纺织业相比,日韩政府倾向于在机电领域与中国优先开展自由贸易,但这一决策将使中国面临“馅饼”和“陷阱”两大考验:一方面,中国一直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积极倡导者,以机电产品为突破口的自由贸易能够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起到一个很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最终实现其签订FTA的预期目标;另一方面,我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在质量与技术上与日韩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且关税税率相对而言仍然较高,废除从日韩进口机电产品关税可能将使国内机电及其关联产业受到一定冲击,加剧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学、全面、有效地评估中日韩机电产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对我国政府将来的决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拟使用动态CGE模型—MCHUGE模型,从宏观和产业的角度,就中日韩率先展开机电产品自由贸易1对国内经济特别是机电产业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为我方将来与日韩进行贸易谈判时提供决策依据,制定应对方案。

1 模型介绍与场景设定

1.1 模型介绍及扩展

本文采用的MCHUGE模型是由湖南大学与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共同研发的以中国经济为背景的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其基础数据库采用的是GTAP第五版数据,共包含了57个产业部门2,3种投入要素(劳动力、资本及土地)及6个经济主体(生产、投资、居民消费、政府支出、出口、库存)。模型的建立是以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为基础,其中,生产者根据成本最小化与收益最大化原则,确定产品的投入和产出,并且假设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均是无套利的,由此来确定商品价格;消费者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在预算约束的条件下,确定对各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外贸易中,模型采用小国假设将进口品的世界平均价格外在设定,且假设进口品与国产品之间存在不完全替代,用CES函数来描述产品进口方程,用CET函数描述各商品在国内使用及出口的分配行为。

需要指出的是,原本的MCHUGE模型是将所有的国外市场视为一个整体,进口来源国和出口对象国未加以区分,而本文研究的是我国与日韩两国机电产品贸易自由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根据本文研究需要,笔者在此做了必要的扩展,将原来整个国外市场划分为日韩市场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市场,并用CES生产函数来描述从日韩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进口之间的差异,用CET函数来描述销售到日韩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差异,如图1所示。

1.2 场景设定

MCHUGE模型包括历史模拟、分解模拟、预测模拟以及政策模拟四个部分。在1997~2007年的历史模拟中,本文根据已有观测到的数据将我国GDP增长率、进出口变化率、以及我机电产品总产出增长率、机电产品对世界以及对日韩两国的进出口变化率等数据进行了动态化的更新。在2008~2020年预测模拟中,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扩大延期化带来的中国经济减速,对原预测模拟进行了修改,适当降低了2008~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进出口增长率以及政府和居民消费等宏观数据。此外,根据国家机电产品出口中长期规划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率要达到13%,2011~2020年达到8%。本文对机电产品的预测模拟相应的也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即2006~2010年,假设各类机电产品出口量年均增长13%,第二阶段即2011~2020年,预测各类机电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为8%。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局、UNCOMTRADE数据库、中国商务部网站。

在预测模拟的基础上,假设于2010年三国之间机电产品进口关税一次性削减为零,关税的变化通过影响进口品及国产品相对价格发挥作用,反映到MCHUGE模型中即为对t0imp和f4q两个变量的冲击。在此场景下,通过模型传导机制,我们分析该政策冲击在2010~2020年期间对我国宏观经济以及各产业的交叉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模型模拟结果的正负并不是表示绝对数量的增减而是表示这一政策冲击相对于预测模拟的相对变化趋势。

2 模拟结果及分析

2.1 宏观层面效应

2.1.1 对贸易的影响

根据模拟结果显示,中日韩机电产品关税削减为零对我国进出口产生了极大促进作用,从表1中可以看到,2010年我国进口量增加了2.56%,从日韩进口机电产品的增长是构成我国总进口增长的主要源泉。我国总出口量也得到增长,且略大于进口增幅(2.87%),这是由于:一方面,日韩废除从我国进口机电产品关税,降低了从我国进口机电产品交易成本,刺激两国对我国机电产品进口需求,从而拉动了我国总出口;另一方面,进口机电产品价格的下降,降低了国内关联企业的中间投入成本,通过价格层层传导,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出口价格指数下降了1.10%,从而增加了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两方面的综合效应促使我国总出口量在机电产品进口关税明显大于日韩从我国进口关税的压力下,仍表现出比进口更强劲的增长态势,贸易顺差增加了0.20% 。而贸易条件作为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出口价格指数的下降与模型中进口价格指数外生保持不变,于是得到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结果(-1.11%)。

从长期模拟结果来看,机电产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进出口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进出口增速均有所减缓,出口减幅更为明显,到2020年,进出口分别相对增长了2.40%和1.91%,贸易顺差转而变为贸易逆差。但随着出口价格不断上升,我国贸易条件慢慢得到改善,长期与短期相比,贸易条件改善了0.33%。

2.1.2 对就业和实际工资的影响

短期内,中日韩机电产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总就业有较大的影响,而就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劳动力相对于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用方程表示即为:

其中,P1LAB_I表示劳动力名义工资,P1PRIM_I为生产要素价格,P3TOT为消费者价格指数,P0GNE为国内需求品价格指数,P0GDPEXP为支出法GDP平减指数。等式左边项表示的是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右边四项依次表示的是实际工资、投资品价格倒数、贸易条件的倒数和间接税的相对价格。由表2显示,在短期内实际工资变化和投资品价格变化很小,而我国贸易条件及间接税相对价格都出现了明显下降,且间接税相对价格下降对我国劳动力相对价格下降的作用明显大于贸易条件恶化对我国劳动力相对价格上升的作用,从而我国劳动力相对价格下降。

表1 中日韩机电产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单位:%)

表2 短期内劳动力相对价格变化率分解 (单位:%)

劳动力相对价格的下降,促使企业倾向于雇佣更多的劳动力来代替其他生产要素,且短期内劳动力工资具有刚性,变化很小(0.12%),从而对劳动力需求大幅增加,我国总就业水平出现了明显涨幅(0.86%)。随着生产要素动态调整,劳动力实际工资不断增加,劳动力的需求量逐渐下降,全社会就业也随之回落。

劳动力实际工资不断上涨,带来了劳动力实际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从而不断增加,到2020年,我国居民消费相对增长幅度达到0.84%。

2.1.3 对投资和资本的影响

劳动力就业增加,使我国资本—劳动力的比例下降,资本的边际产出上升,于是,资本品的价格逐渐上涨,资本品价格的上升以及投资品价格的下降,带来了投资回报率的增加,从而投资增加(1.77%),当年投资的提高,又会导致当年资本存量的增加,对下一年的投资又产生了促进作用,于是形成了一个上升的循环闭合,推动我国投资和资本存量的不断增长,到2020年,我国总投资和资本存量分别相对增长了2.15%和2.21%。

2.1.4 对GDP的影响

在中日韩机电产品实行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三国机电产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实际GDP的影响,从表3中可以看到,政策实施当年我国实际GDP上升了1.08%,随后增速降低,到2020年,我国实际GDP相对于预期增长了0.72%。从收入法角度来看,短期GDP的增长主要是依靠劳动力就业增长的拉动,长期内资本存量随投资的增加而增加,就业受实际工资上升的影响增幅减缓,最终带动收入法GDP的增幅也有所降低。从支出法角度来看,短期内,消费、投资以及净出口的增加都促进了我国实际GDP的增长,其中出口增长对GDP的贡献最为显著。长期内随着投资不断增长,投资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净出口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GDP的增长,故而长期内实际GDP增幅减少,但总体而言,实际GDP相对增速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2.2 产业层面效应

2.2.1 对机电产业影响

三国机电产品贸易实行零关税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对我国机电产业的影响。

在价格方面,进口机电产品价格的下降带动了国内机电产品价格的下降,表4显示,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价格平均下调幅度为2.33%。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物价水平的提高和投资的增长刺激了钢铁、其他金属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从而直接导致了机电产品成本上升;此外,作为机电产品生产成本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带动了产品价格在长期内上涨。但考虑到进口品与国产品之间的替代关系,长期内进口中间投入品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从而缓冲了国内原材料和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对机电产业价格的影响,到2020年,我国机电产品价格相对下降了2.19%。

表3 实际GDP增长的贡献度分析 (单位:%)

表4 中日韩机电产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机电产业影响 (单位:%)

在出口方面,日韩废除从我国进口机电产品关税,直接带动我国对日韩机电产品出口增长了4.52%,与此同时,国内机电产品价格的下降,也刺激了对世界其他地区出口的增加,相对于三国未达成机电产品贸易自由化协议,我国机电产品总出口上升了6.31%。但机电产品价格长期内的逐渐回升,导致对日韩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出口增加幅度逐年递减,从而总出口增速放缓。

在进口方面,由于日前我国从日韩进口机电产品关税仍相对较高,关税削减为零后,刺激了我国从日韩进口大幅增加(18.73%),但零关税也导致了原来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的机电产品转为从日韩进口,因此,我国机电产品总进口的增加幅度(6.07%)要小于从日韩进口增幅。随着中国逐渐适应这种关税水平,机电产品的进口增速长期内将趋于一个较稳定水平(5.82%)。

在产出方面,表5 Fan分解显示,机电部门产出增加主要是受价格下降,出口增加的影响,此外,国内市场对本国机电产品需求的增加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总产出的增长,但由于原来较高的进口关税以及与日韩机电产品相比,我国较落后的生产技术及产品性能,因此,废除从日韩进口机电产品关税后,进口品对国产品产生了严重的替代效应,但其对总产出的负面影响小于出口与国内市场需求对总产出扩张的正面效应,机电总产出从而相对增加。长期内,进口品替代效应和国产品出口效应略为增强,而国内市场需求对机电产出的拉动作用逐年减弱,机电产出增速因而有所减缓。

细分到各个部门之后,由于各部门生产结构,竞争力以及对外开放程度不同,其受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从表5可见,金属制品、其他运输设备、电子信息产业、机械设备以及其他机电产品的产出分别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电子信息产业的获益最为显著,且其产能在长期内更是得到进一步扩张。这与人们的一般预期刚好相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结构特点所决定的,在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生产投入中,从日韩两国进口的中间投入品占总中间投入的比重将近达到50%,因此,废除从日韩进口机电产品关税,大幅度降低了该行业生产成本,价格从而下降,且国内该行业也是一个自投入很高的行业,当期价格的下降减少了下期生产投入成本,价格进而下降,从而推动了出口在长期内持续增加,产出受出口增加的推动故而也会增加。

表5 机电部门产出水平变化的Fan分解分析 (单位:%)

2.2.2 其他部门所受影响

中日韩机电产品贸易自由化,直接给我国机电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影响,也导致了全社会劳动力工资和资本租金的变动,国内其他产业通过与机电产业间的连锁关系以及成本结构的变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1)对钢铁行业影响

机电产业是传统的用钢大户,其产出扩张必然会拉动对上游部门—钢铁的国内市场需求扩大,这是钢铁产出短期上升的主要原因。长期内,随着投资的增长,对钢铁的需求也会增加,这又刺激了钢铁产出的扩张以及价格的上升,但钢铁价格的上涨削弱了钢铁的出口竞争力,出口量较之前有所下降,部分国内钢铁也因价格的提升被进口品替代,进口替代及出口降低的负效应抵消了部分国内市场需求扩大的正效应,与短期相比,产出相对减少,但相对于预期模拟,产出仍上升了1.11%。

(2)对服装纺织业影响

短期内,服装纺织业受益较为显著。一方面,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自然扩大了对服装纺织品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服装纺织业作为机电产品的下游行业,机电产品价格的下降减少了服装纺织业的生产成本,产出价格故而降低,从而刺激了国内外市场对其需求的增加;与此同时,国产品对进口品的替代也对产出的扩张产生了一定的正向效应。三方面综合效应使纺织业和服装业产出都得到扩张,且纺织业作为服装业的上游产业,服装业产出的增加又进一步推动了纺织业的发展,因此,纺织业产出增幅略大于服装业。长期内,居民消费的持续增加对产能的扩张,仍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服装纺织业作为一个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投入占总成本投入的68%,因而,劳动力价格在长期内上涨,导致了其生产成本及产出价格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业的发展,服装纺织业的产出增幅降低。

表6 中日韩机电产品贸易自由化对国内其他主要行业产出影响 (单位:%)

(3)对农业影响

在中日韩机电产品贸易自由化过程中,我国农业部门产能也有所提高。产出增加主要来源于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对国内农产品需求扩大的推动作用,但农业也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力密集部门,长期内,劳动力价格以及中间投入成本逐渐上扬,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其总产出水平在长期内有所下降。不过,由于农产品属于生活基本消费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因此,整个农业总产出变化幅度不大。

(4)对服务业影响

服务业在我国整个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小,产出绝大部分用于中间投入和家庭消费。其作为我国可贸易产业的下游产业,机电产业、服装纺织业以及其他部门产出的增加,加大了对运输业、租赁业、贸易行业以及保险业等中间投入的需求,此外,社会福利水平上升以及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刺激了娱乐业、保险业、公共事业等的发展,因此,我国服务业各部门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以建筑业的发展最为明显,且长期内呈不断增加的态势,原因在于建筑行业主要用于投资,投资的不断增长带动了建筑业的不断发展。

总体而言,模拟初期,除汽车外,国内其他行业都将不同程度受益,长期内,劳动力价格以及中间投入成本逐渐回升,大多数行业受益程度将有所降低,但相对于预测模拟,政策效应显著为正。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扩展的MCHUGE模型分析了中日韩机电产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三国机电产品实行自由贸易直接导致我国产品价格下降,以机电行业为首的国内各个行业的出口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从而推动了行业总产出的扩张。我国实际GDP,就业、居民消费、投资、出口等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也都有所上升。长期内,随着生产要素以及中间投入品价格的逐渐回升,三国机电产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经济的整体的拉动效应有所减弱,但相对于预测模拟,效果仍然显著。结合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放缓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国际经济形势的恶化加上国内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来自国内外的严峻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三国机电产品若能实行自由贸易,对于稳定出口市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更好地应对这场危机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机电产品贸易自由化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部分机电产业—汽车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在政策实施当时,我国汽车产业总产出减少了7.51%,随后其减少幅度逐年加剧,到2020年,我国汽车总产量相对减少了8.78%,按此发展趋势,最终可能会导致我国汽车产业丧失生产能力,淡出国内外市场,因此,三国实施机电产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汽车产业而言,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为了减少对汽车产业造成的冲击,这就需要政府以及企业在汽车发展战略和对策上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方面,中国政府力争在三国实现机电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给予我国汽车产业一定的优惠或者延长削减的执行期;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要把自主创新提高到企业发展的核心地位,这是我国汽车产业在面对日韩乃至世界市场激烈竞争要想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1]Dixon,P.B.,M.T.Rimmer.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ling for Forecasting and Policy:A Practical Guide and Documentation of Monash[J].North-Holland,Elsevier Science,2002,3.

[2]赖明勇.祝树金.区域贸易自由化: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及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胡俊芳.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贸易效果的实证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杨贵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2005.

[5]周新生.关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07,(12).

[6]薛敬孝,张伯伟.东亚经贸合作安排: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2004,(6).

[7]马剑虹,张伯伟.东北亚自由贸易区三方博弈的纳什均衡解[J].现代财经,2008,28(7).

[8]赵金龙.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FTA战略选择:基于CGE模型的比较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8,17(5).

[9]李荣林,鲁晓东.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流量和福利效应分析:一个局部均衡的校准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

[10]张哲人.建中日韩FTA:各方都能获益[Z].中国经济导报,2006,(8).

[11]张智慧.中日韩FTA对产业的影响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6,15(4).

[12]周文贵.蒋冬梅.中、日、韩三国机电产品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J].海南金融,2008,(9).

[13]胡昭玲.中、日、韩三国产业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J].东北亚论坛,2007,16(1).

[14]赖明勇,王昆羽.东盟削减机电产品进口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J].宏观经济,2008,(4).

猜你喜欢
机电产品自由化中日韩
浙江省机电产品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
浙江省机电产品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
“蛰伏”后,再启程——记中日韩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
在潍坊,共话中日韩合作
探索实行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
“中日韩+X”模式,打造三国合作新平台
略谈金融自由化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机电产品的使用方式研究
机电产品加速贮存寿命试验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