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节约用水的三个思考

2010-05-19 07:02晋中市畜牧兽医局李文端
山西水利 2010年2期
关键词:节约用水节水型畜牧业

◎晋中市畜牧兽医局 李文端

畜牧业是一个高耗水产业,发展节水型畜牧业是节约用水和畜牧业转型发展的双赢选择。节水型畜牧业的内涵就是把节水理念引入畜牧领域,建立水—草(料)—畜平衡发展系统,合理利用水资源,拓展节水空间,是提升畜牧产业级次,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实现畜牧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选择,是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发展畜牧业是否需要节水

节约用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在山西这样一个十年九旱的省份,提倡节约用水更具有重要意义。畜牧业是植物资源的再生产和再利用。据资料表明,畜禽自体水含量一般都在60%左右,畜牧业与水的天然联系,决定了这一产业是一个高耗水产业。发展节水型畜牧业既是一个资源高效利用的问题,更是一个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发展节水型畜牧业具有三方面的意义:

第一,发展节水型畜牧业是减少生产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需要。节水型畜牧业合理地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生产成本的投入,实现了干料饲喂与饮水的分离,有效提高了饲料报酬,增加了养殖收益。

第二,发展水—草(料)—畜的平衡体系是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畜禽发病的需要。节水型畜牧业促进了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和环境的保护,减少了人畜共患病的传播,有利于生产无公害畜禽产品。

第三,发展节水型畜牧业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和模式、实现科学饲养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节水型畜牧业转变了传统饲养方式,使畜牧业发展建立在水资源高效合理利用基础之上,建立起水—草(料)—畜的平衡体系,推进了秸秆畜牧业和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种植业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的转变,有利于提升畜牧产业级次,推动传统养殖模式向高效清洁化畜牧业生产模式转变。

发展畜牧业能不能节水

根据国内外发展节水型畜牧业的经验和晋中市转变养殖业模式的实践来看,发展节水型畜牧业是完全能走得通的,节水型畜牧业的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其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草地畜牧业模式。草地畜牧业的目的主要是种草养畜,建立水—草(料)—畜的平衡发展系统,科学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型灌溉,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建立永久性的人工饲料基地,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全市天然牧坡47万hm2,人工种草累计保苗面积达到50万苗,牧坡改良面积达到6.67万hm2,全市依托人工种草和草地合理开发利用发展起家庭牧场1500余户,寿阳百僧牧场人工种草333.33余万hm2,该县草产业已成为一个新型产业,在肉羊—牧草合理开发利用上已成为全省的一个典范。草地畜牧业模式的关键是建立草畜平衡体系,既保证草地的合理开发,又适当安排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破坏植被。晋中市东山几个县不少好的做法可供借鉴。

二是秸秆畜牧业模式。全市农作物秸秆年产16亿kg左右,通过青贮利用70万t,青贮饲料既含有可供草食畜利用的纤维素、维生素,又富含大量水分,是草食畜绿色营养罐头,发展秸秆畜牧业可节约用水,节约饲料粮,是高效节粮、节水畜牧业的好模式,值得在农区大力推广。

三是低耗水畜牧业模式。在生产实践中为了减少畜禽粪便污染,各地推行有效的节水模式。例如,昔阳县大寨农牧开发公司5万头种猪场从台湾引进先进的乳头机控制饮水机具,猪在需要时可随意自控饮水,既节水又避免了水污染;全市一些大型规模养殖场采用饲喂干料与专门饮水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了过去稀食饲喂的习惯,提高了饲料报酬;和顺、左权等县一些家庭牧场充分收集利用天然雨水和河流进行放牧饮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了养殖效益;一些养殖园区采取粪便干稀分离发酵方式,发展起沼气,实现了过腹还田和资源的再利用。以上这些做法如能系统地总结推广进而形成规模,则可大大挖掘晋中市节水型畜牧业发展潜力。

发展畜牧业如何节水

节水型畜牧业是一个新的理念,同节粮型畜牧业和畜牧业清洁化生产一样是畜牧业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科学选择。如何发展节水型畜牧业,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求突破:

第一,从思想认识上求突破。畜牧业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是今后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对此必须在全社会特别是行业内部进行观念转变,要转变畜牧业不可能节水的旧思想,树立节水型畜牧业新意识,要教育生产者从饲养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在节水的同时,拓展和延伸节水型畜牧业的范围,把种草—涵养水源纳入节水型畜牧业的主要内容中来。既要节约用水,又要合理规划、合理布局,防止养畜对地下水的污染,以更好地保护水源和环境。

第二,从实施措施上求突破。一要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优先发展肉牛、肉羊生产,水、草、畜系统共同构成草地生态环境的基本结构,通过这一系统完成草地生态系统的循环与转化过程。在畜牧业发展中,完成一定数量畜产品的生产,需培育与产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牲畜,并供应相应的饲草料。根据草场理论载畜量计算,天然草场0.8~1hm2可养1只羊(人工草地0.1~0.2hm2可养羊1只),而生产这批饲草料必须保证其生长所需水分,即生产1kg干草需水600~700kg。因此,水、草、畜应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即在可利用水资源总量确定的条件下,开发草地面积,并根据草地生产能力发展牧畜头数,而且随着生产目标、科技管理水平、投入与产出不同及时间的变化,它们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只有具备这种科学系统动态平衡,草地畜牧业才能得到有效发展。二要大力种植优质牧草(主要是苜蓿和红豆草等),人工牧草面积短期内发展到6.67万hm2,同时要大力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推广青贮饲料,开发利用山草养畜,乳头器饮水技术,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在水源十分短缺的地区要充分收集利用雨水、雪水、河水等解决养殖用水。三要实施节水切入污染治理工程。对畜禽的粪便要采取干稀分离发酵还田的做法,防止传染病发生,将改圈同新农村建设“四改”有效结合起来,开发利用沼气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

第三,从扶持政策上求突破。节水型畜牧业发展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因此要有政策的扶持和引导,要培养节水型畜牧业的典型,从节水机具的引进推广到牧草种籽的贮置、青贮池的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上的扶持帮助,以此推动节水型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节约用水节水型畜牧业
节约用水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节约用水
节水型抽水马桶
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
太湖流域:统筹兼顾 多管齐下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