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发展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2010-05-25 13:21岑国荣
浙江经济 2010年8期
关键词:负债服务业浙江

文/岑国荣

目前,浙江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明显,市场预期改善,社会信心增强,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很多,经济形势仍然十分复杂多变。围绕“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工作主线,结合当前浙江经济运行情况,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值得关注如下几个问题:

防止地方政府债务过度反弹

在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及实施4万亿投资计划的经济形势下,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民生、基础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工程的投资力度,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平稳、快速发展。但是目前仅靠地方财政收入来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难以为继,往往要通过银行贷款、上级财政借款和土地抵押等方式进行融资,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从而增加政府债务。

当前浙江省财政收入增支减收矛盾突出,政府主导性投资加大,使得政府负债比重加大

这既要看到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必然性和合理成分,也要防止政府债务的过度反弹,对地方政府负债急剧扩大而带来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应引起高度关注。

一是从2009年浙江省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调查和政府负债审计调查中发现,有的地区负债本来就较多,在中央允许地方举债的背景下,负债规模日益扩大,部分地方政府负债预警指标超标,有的地方未按规定足额计提偿债准备金。

二是存在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发展的隐患。在当前适度宽松的信贷下,一些地方政府纷纷举债,银行融资也向地方政府和政府设立的各种投融资机构倾斜。现在贷款的大头是政府项目,很多地方还钱指望土地拍卖,把还贷的宝压在土地出让上。这会导致一旦地方政府还款能力不强,银行不良贷款就会增多,给未来经济发展带来新的金融风险和负债风险。从调查情况看,市县政府通过投融资平台新增贷款形成的负债增量仍在放大,新增负债资金沉淀较为突出,超额举债使财政支付风险凸显。

三是各方面都在负债,包括地方政府负债、高校负债、乡镇负债、部门负债及外债,迫切需要加强管理和整体规划。

当前浙江省财政收入增支减收矛盾突出,政府主导性投资加大,使得政府负债比重加大。为防止风险扩大为地方政府债务危机,要适时对地方政府负债情况进行摸底排查,降低风险,消除隐患。要按照“适度举债,讲求效益,加强管理,规避风险”的地方性债务管理原则,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财力可能、债务规模与偿债能力之间的关系,切实防范债务风险,将政府性债务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信贷资金的合理流向

一是信贷资金要更多地流向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业除了从市场准入、用地保障、贷款风险补偿、税收减免、水电气价格并轨等方面优化发展环境外,更要通过信贷资金的支持,鼓励企业把科研、物流、贸易等环节分离出来,对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商贸综合体、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等新兴服务业给予重点支持,以提高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

二是信贷资金要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总体上,浙江信贷资金是流向实体经济的,但也出现了一部分资金流向虚拟经济的情况。其实,这次金融危机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偏离了实业发展。现在,连发达国家都在思考如何继续发展一些制造业,如何把金融发展到实业上。对于浙江来说,发展制造业,发展实业仍然是主体。银行的新增贷款应该用于推动实体经济,防止用于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投机。

三是信贷资金要更多地流向中小企业。从调查来看,中小企业融资依然困难且融资成本较高,短期贷款多,贷款结构矛盾突出;中长期技改贷款比重低,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明显不足,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困难。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优化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推进小额贷款试点工作,进一步发展村镇银行,为中小企业发展拓展融资渠道。引导商业银行在保持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贷款合理增长的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和设备更新等贷款,支持结构调整和产能调整,继续安排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推广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各种贷款抵押产品。

进一步提高地方配套资金的到位率

地方投资建设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金,目前各地出让金收入增长受到限制,同期一大批政府主导型投资项目仍要不断推进,此类项目大多投资周期较长、投资规模较大,即使获得部分上级补助资金,但地方政府需承担的配套资金缺口仍然十分庞大,导致投资建设资金需求和资金来源紧缺。

要妥善处理国家和省重大建设项目与加快平稳有序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100万户农村住房改造和中心镇建设的关系,加大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保障力度。通过积极争取各类国家专项资金,适度扩大企业债券规模,推进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债权信托基金等方式,努力解决地方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落实难、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等问题。例如,在中央财政支农政策启动后,浙江省政府迅速成立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召开了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政策落实工作会议,对浙江落实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政策进行了具体部署。在资金使用上,省财政整合了各项省级财政支农资金和各项目县财政资金用于中央立项现代化农业生产项目。财政支持蔬菜、淡水养殖两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总额达2.6亿元。

处理好两对关系

一是在政策取向上,将保增长与调结构、促转型相结合。当经济处于上升期,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企业兼并重组缺乏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难度很大。目前经济环境趋紧、市场需求平稳,市场约束增强形成的倒逼机制,也有利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有利于企业兼并重组和优势企业做强做大,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因此,要珍惜和利用这种难得的机遇,把保增长与调结构、促转型更好地结合起来。

二是将保增长与市场取向改革相结合。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扶助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但是,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压缩乃至取消不符合公共财政方向的开支,减少直至退出对竞争性领域的政府性资金供给,能用经济手段解决问题就尽量不用行政手段去解决,通过市场来有效配置资源。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防止一些地方过度以行政干预市场、干预企业的情况出现。

浙江是一个流通市场相对发达的省份,但从整体上看其现代服务业还比较薄弱

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

应抓住扩大投资的机遇,在政府投资和政府采购过程中,鼓励更多地面向本省企业招投标,更多地采购和使用本省生产的名特优产品,使更多本省企业分享到扩大政府投资和政府采购的蛋糕,更好地刺激本省经济的良性发展和供需平衡。同时利用政府加大投资,完成主导性重大建设项目的良好机遇,推动本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做大做强。

同时,建立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机制。浙江已于2008年出台全国首个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扶持政策,明确规定为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竞争创造有利条件。但出台的文件虽有导向性,但过于原则,对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扶持方式只是优先,没有明确的定量比例,缺少确保优先的具体措施,事实上使中小企业“优而不先”,在政府采购市场中仍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要制定对中小企业的专项扶持政府采购计划,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中小企业产品,适当降低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注册资金的门槛要求,对中小企业的产品在采购价格、品种、数量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保证质量和交货期的前提下将更多的中小企业产品纳入到政府采购范围内。

发展现代服务业

浙江是一个流通市场相对发达的省份,但从整体上看浙江现代服务业发展还比较薄弱,主要问题在于农业服务业、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文化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的相对薄弱。浙江的农业服务体系目前还没有完全形成以公共服务为主导、合作服务为基础、公司服务为主体的三大服务体系的结合。而生产性服务业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制造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重要投入品。浙江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发展。虽然浙江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但发展还处于较为粗放的阶段。浙江现代服务业中存在薄弱环节,更说明发展现代服务业潜力巨大。

继续增加民生投入

中央推出扩大内需的措施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被放在突出的位置,民生工程位列扩大内需各项建设之首,强调通过解决民生问题,拉动消费,促进发展。从审计的情况看,各级政府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继续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在新增财政支出中民生的比重接近70%。在调结构、促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应在增加投资规模中优化投资结构,把投资重点放在民生工程、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领域。

从2009年浙江省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情况看,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社保支出的投入力度,仅2008年全省各级财政对社保支出的总投入就达285.87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支出的12.9%。社保制度建立后,老百姓减轻了消费预期压力,社会会逐步释放出个人生活性消费,必然为主要制造生活性消费的大量中小企业提供市场,进而扩大就业,金融系统也会减轻周期性发生的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因此,一方面,要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增加社保投入;另一方面要鼓励和规范各类保险机构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扩大保险业务。

猜你喜欢
负债服务业浙江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你的负债重吗?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136家房企负债直逼5万亿万科、绿地和保利负债均超3000亿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浙江医改三部曲